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1)
孙连合,男,汉族,2013年在包头汇泽铝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现任铸造班班长。
他从生产第一线干起,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由于铸造车间常年高温,工作环境比起其他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尤其在夏季,到了浇铸环节,炉前温度高达700多度,他依然战斗在第一线,带领班组成员严控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执行每道工艺、工序的操作流程。即便是汗流浃背、酷热难耐,也不降低生产作业的执行标准。他的精神,引领着大家,将规范的生产作业制度、安全的操作规程贯穿整个生产作业环节中。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环保工作制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常态化、标准化。在一次浇铸作业中,车间有三套模具同时作业,突然停电导致设备停止运行,炉口铝水大量溢出淹没了整套模具,孙连合临危不乱,立即安排三名技术员操作手摇皮带轮,保持模具的正常运转,以避免造成铝水铸盘的发生。同时自己和三名工人利用铁钳迅速将炉口封堵。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模具得以正常运行,避免了因铝水外溢可能引发的爆炸事故。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余时间虔诚求教,深入研究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现有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发现相关环节的不足,通过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并制定出一系列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收集、处理,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下降,良品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给企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孙连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善于解决问题,作为班组长的他,只要出现设备运行异常,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并第一时间排查问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实现自己的人价值。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2)
崔强,女,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杨圪塄街道安居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春节前,她患上了急性滑膜炎,突如其来的病痛让她几乎无法行走,但是在接到防疫工作的命令之后,她没有过多地犹豫,一瘸一拐忍着病痛带领工作人员毅然投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戴着一个简单的口罩挨家挨户敲开房门做登记;顾不上吃饭加班加点录入居民排查信息;不畏冬日的严寒穿行在各个小区的疫情防控检查点。
整个春节假期,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一直奔走在抗击防控新型肺炎一线,深入到各个网格走访排查,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干部、志愿者对辖区内3300多户居民进行地毯式全覆盖走访排查。针对234户重点人员实行管控,社区建立“一人一表”的管控台账,落实责任人。她不怕危险,只要哪个网格有出现此类对象,她都要带队亲自上门核实,并且收集管控对象每日两次的体温监测信息,做好跟踪。在做好监测的同时,主动询问需求,并为管控对象提供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精神慰藉,做到了“有管有爱”,增强了群众共同抗击病毒的信心。
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她都能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忘我、勤奋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争做榜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3)
毛胜利,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工高级技师。1987年6月,毛胜利进入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最艰苦的生产一线——晒纸车间当起了晒纸学徒。学徒期还未满,勤奋好学的他就在同批学徒工中脱颖而出。正式顶岗后,技术精湛的毛胜利一跃成为公司542生产区晒纸车间里的技术先锋。近十年来,他每月工作出勤率都高达100%,每月平均完成工作任务高达180%以上,每月产品对路率高达95%以上,一度被公司员工称为晒纸车间的“铁人”。
毛胜利注重技术创新,近年来他在技术上参与了晒纸刷路方式、米汤制作和蒸汽焙贴等技术革新达7项,大大提高了晒纸效率;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参与研制了“三丈三特大纪念宣纸”、“千禧宣”、“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香港回归”纪念宣、“澳门回归”纪念宣、“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宣、“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宣等十多种产品。
2007年,毛胜利参与古艺宣的挖掘恢复工作。当时正处于古艺宣研发初期,员工对古法生产宣纸都不适应,技术和人为因素导致产量及正品率一直上不来。但他硬是凭着一股执着劲头,不断沟通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员工,分析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用了不到两周时间里,便使大家熟悉了传统的古法生产技术,为恢复传统古法生产宣纸技术打开了新的局面。2008年,他与团队共同研发了高档宣纸“乾隆贡宣”,随后他还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地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
多年来,他还一直在车间默默从事着晒纸传承工作,先后带过多名徒弟。这些徒弟在他一丝不苟的严格传带下,个个都熟练掌握了晒纸的各项生产工序操作技能,成为了晒纸车间里顶呱呱的技术好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毛胜利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思想素质,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赞许。2005年,毛胜利被选为公司职工代表。2008年,被授于安徽省2007年度轻纺行业“模范班组”光荣称号。2012年,毛胜利被公司评为“晒纸传授人”。2016年,他又获得“工艺美术师”和“大国工匠”称号。2018年,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毛胜利荣获“敬业奉献中国好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4)
近前,观看央视首播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感触颇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国工匠”,个个技艺精湛、匠心筑梦,而他们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择一事,终一生。李万君,独创一枪三焊新方法,用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夏立,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王进,在“电波”上起舞,守护着万家灯火通明……他们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而他们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干,最终铸就不普通的事业。
细节决定质量。“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都是负责把控飞机、火箭、高铁等技术质量的,从他们手里加工出来的都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01%的质量问题,飞机、火箭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这让我想到在平时设备维修中,遇到小问题、小毛病时,常以“差不多”、“还凑合”来解释,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将本职工作做到分毫不差,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心专注,全力以赴,不断修炼自身“内功”,秉持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精,因此,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单位作为全路最大的机务段,历经蒸汽、内燃、电力多次转型,现在正逐步迈向高铁时代,今年段职代会上鲜明提出“推动大段向强段转型”,坚持目标导向,坚定不移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提高了,才会大有作为。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5)
刘湘宾,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高级技师,现任7107厂首席技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宝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 “中国质量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贡献奖”等多项奖励,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航天报国是他的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是他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以来,刘湘宾先后解决了铝基复合材料的难加工、精度难保证等系列技术难题;改进了国家重点型号和某大件的传统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种工装夹具及刀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等等,为我国重点型号防务装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导航卫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各类技术工人30余万人,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力培育产业工人成长的金色土壤,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与五大产业集群相适应的改革政策体系,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长为“宝鸡工匠”,他们以精湛技艺、精致产品、精细品质,打造了宝鸡制造、宝鸡创造的亮丽名片。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6)
__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__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__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__,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篇7)
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__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28万余元。他完善、发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多种生产中的绝技绝活。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解决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__以岗位、班组、工作室、学校等作为“传、帮、带”工作的平台,指导培训职工4000余名,先后走进山西省十几所职业技工学校,传授技能及工匠文化20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