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800字以上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1
我们家的家风是:好读书。妈妈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性格。我们家是一个书香家庭,家人的气质是儒雅书卷气,人人都爱读书。写到爱读书,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一幅图画:在火炉边,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太太,认认真真地在看书,她身子一动也不动,优雅地坐着,只听到那翻书的“沙沙”声,还有那脸上浅浅的微笑,连小黄狗在她脚边蹭来蹭去,也吸引不到她,独自沉浸在书的世界中。
自此后,在家庭读书氛围的感染下,我也是一位爱好读书之人。如果一天不读书,会心里发慌,会六神无主。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一个好读书的“书香家庭”。我要把“好读书”这优良家风传承下去,时刻警醒自己:好好读书,与书为友,莫负韶华。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其中明朝书画家徐渭写道:“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幅活用多音字的联语,是劝人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认真读书。
这画中的老人就是我的外婆,七十多岁了,每日必看一个小时的书,她时常教导我:好好读书,认真读书,长大做个有知识有出息的人。这句话,外婆每次见面会说,这句话,我的妈妈是每天必说。因为妈妈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妈妈有一次很神秘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每天晚上你睡着之后,就是我最快乐幸福的时候啦。因为没人打扰,我可以尽情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我调皮地说:“妈妈,你都高学历了,又不用考试,还这么认真读书干嘛”妈妈瞪我一眼,严肃地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可不能有这样的懒散思想。我们的伟大主席毛泽东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听得热血澎湃,被妈妈的话语打动了。
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其实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做事的风格,也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好的家风,就可能会影响社会的风气,甚至改变。你可能会问:“一个家庭的家风跟社会的风气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关系可大了呢!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一个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做好榜样,就会有数多家庭仿照,到那时候,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所以说,一个家庭的家风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家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家庭,但是也有自己的家风。
奶奶以前常跟我们姐妹三人说:“别看你们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了,跟你们说,以前我们国家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走过了多少坎坷,才换来了今天这荣华富贵的祖国。就算现在社会变好了,国家富裕了,你们也要做到节俭,不能浪费。”奶奶不仅口头上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也不少。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去吃饭,爸爸点了很多菜,奶奶就不高兴了,对爸爸说:“就六个人吃饭,点这么多菜干什么?把能退的都退了。”爸爸为了使奶奶高兴,叫回了服务员,可服务员说:“对不起,先生,我们饭店有规定,点了的菜不能退。”爸爸对奶奶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奶奶也没有办法了。等我们吃完饭,爸爸刚要去结账,奶奶叫住了爸爸,对爸爸说:“你去要几个塑料袋或塑料盒儿,我们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爸爸说:“不用了吧!”奶奶说:“还剩下这么多菜,拿回家热热也一样吃,别浪费了。”说完,好像又要给我们讲大道理,爸爸见状,只能照办。
现在我们姐妹三人已经都养成了节约,节俭的好习惯,我知道,这与奶奶的教育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希望每个家庭的好家风都能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也能牢记祖祖辈辈做事的风格,并传承。
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3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诠释了吧。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
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家风吧!
我的家风没有上述名人的,亦没有他们的意义深刻,而且我也认为自己也不算很优秀。但是我仍然认为家风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就是家风的魅力之一吧。因为,我的家风很简单,就是努力为祖国、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虽然现在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总能实现的,这就是自己对家风的全部理解了。
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4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家的家训,这句话从爷爷那一代开始传到现在。
爷爷那时的生活很贫困,地瓜汤常常是一家人的主食。为了让一家人能够吃得饱饭,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耕田种地、开荒砍柴,忙碌不停。在爷爷的辛勤劳动下,家里开始脱离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如今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仍常常下地干活。每当看到我和妹妹,他常常会教育教育我们:“孙女啊,想当年……你要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爸爸也是在爷爷的谆谆教诲下成长起来的。爸爸小时候不仅要上学,还要去放鹅,因为鹅是一家人仅有的收入。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家里盖起了楼房,电器应有尽有,但爸爸仍很努力的工作。他不论严寒酷暑都在家与工厂之间奔波着,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从小在这句话的陶熏下长大。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小时候我常常顶着烈日跟爷爷去田里劳动,帮忙浇水,除草,晒得黑黝黝的,但我却乐在其中。有一次,我在田里,一不小心摔倒了,真疼啊!我向爷爷求救,爷爷却不来扶我,只是在那儿笑:“从哪儿摔下,就从哪儿爬起来!”在爷爷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坚强。
上了小学,我喜欢上了写文章,有时为了参赛,我写完之后老师帮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抄正。下课时,看见同学们在我周围玩耍,欢笑声阵阵,我多么想放下手中的笔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啊!每当这时,我耳边就会响起了爷爷的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我又静下心认真地写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文不仅发表在教育网上,还发表在晚报上拿到了稿费,望着同学羡慕的目光,我心中甜滋滋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家训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会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上,让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前进,伴随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关于家训家规家风的事迹5
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甚至是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匾额。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细细品味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深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的传承。“忠厚”与“诗书”,就是中国古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一种图腾符号。
我国古代重农桑,“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身立命。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然而中国历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透过历史来看,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历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有幸读到《曾国藩家书》,全书以“重德修身”为宗旨,真实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孙后代。曾国藩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让崇尚礼仪的儒士大家称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严明家规;尽孝悌,除骄逸;习劳苦为要义;不可有余财;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家事忌奢尚俭;治家注重:考、宝、早、扫、书、疏、鱼、猪8字;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不可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以求教。《曾国藩家书》可谓概括了中国古代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无论是从修身持家、交友教子、还是处事理财、为政治学等都十分的详实细致,对于我们现世也不愧为一部生动的生活宝鉴。这些教导对现代人仍有教育指导意义,也令现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2代”“富2代”坑过的“爹”们感想颇深吧!
生活中我们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线,这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总结出的教诲,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线的今天仍有无数中国人在坚持。我们必须坚持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够培育出家之骄子、国之栋梁;树立好的家规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国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