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奉献事迹7篇
青年奉献事迹(篇1)
__,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在瑞金市_机关工作。
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富有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身于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富于创新意识,取得了显著成绩。
自20__年参与志愿工作以来,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活动,是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亲自参与了大小几十余次志愿者公益活动,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普遍赞誉。
该同志乐于助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有一颗热心肠,平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利用空闲参与“义工”组织等活动,到农村、社区等困难家庭家去帮助老人、残疾人。
该同志热心公益,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捐献给慈善组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爱心服务。同时,每年都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目前累计献血4000余毫升。
总之,该同志思想上成熟,公益业绩比较显著。由于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该同志视野开阔,知识面更加宽泛,工作成绩更加显著,对单位和社会都带来了良好影响,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奉献事迹(篇2)
__,男,1980年生,__省__县__村人,现为__有限公司工段长。10年来,__视学习为生存发展需要,视成为为人生目标,刻苦学习,勤奋肯干,创新创优,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技术水平,成为了一名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蓝领精英”,成为全市新市民职工的杰出代表。先后获得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2000年2月,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的__来到洛克电气的第一天,就被车间主任嘘寒问暖的关心和老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所感动,从此,__暗下决心;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名外来员工就没有理想,混日子,一定要学就学最有用的,要做就做最优秀的。他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并给自己订下了工作原则:一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一问到底,遇到不会的工作一定要学会为止;二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三是尊重老师傅,爱护新工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近十年来,__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他积极参加公司新市民学校的学习,学文化、学知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外来工,带领和鼓舞大家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梦想打下好基础。
2000年6月,__所在的转子车间需要一名设备管理员,一向工作认真、好学的__,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管理水平的好机会,主动向车间主任请缨,并保证一定把车间管理员当好,把车间里的设备管理好。公司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专门送他去参加业务培训。__没有辜负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期望,牢牢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并将掌握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知识,运用的对车间设备的改造和管理上,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1年4月份转子车间一台压铸机的益流阀由于设计不合理,基本上天天坏,一坏就换阀。当时一只阀的零售价500多元,可想而知这对工厂的损失有多大。当时厂里有好多老师傅都修不好。这对刚被调到转子车间当设备管理员的__来讲无疑也是个很大的难题。为了能早日把益流阀的毛病找出来,他忙得忘记了吃饭、下班,顾不上休息。他把益流阀拆下来一点一点的分析,下班后也不忘带回宿舍研究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琢磨、推敲、反复试验,功夫固然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症结”,为工厂挽回了损失。
2003年10月,工作出色的__被公司提拔为转子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转子压铸。2003年转子车间的一台关键设备(250吨压铸机),由于年代比较长,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很差,产品的合格率仅为70%,当时生产任务比较紧,购买新设备周期又比较长,如果这样生产下去公司会严重亏损,如果不生产,客户将会丢失,这样一来公司得损失将会更大,当时这样一个难题就摆在了主要负责转子压铸的__面前,他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提出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由于时间比较紧,没有很多的时间留给__,他就带领手下的2名员工连续2天2夜没有休息,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提升,关键部位的改进,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经过改进后的压铸机,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5%,给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左右。同年被评选为__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2005年__发现车间的几排污管道不够合理,严重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如果叫外面人来设计制作的话费用很高,这时__向公司提出自己作,方案给领导看后公司领导非常满意。__利用公司的废料,合理的设计,再加上他的创新思想和对困难永不低头的决心,带领3名员工在短短的一个月就把几条设计合理、实用的排污管道展现世人面前,为公司解决了难题创造了效益。
作为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休息天、节假日,__没有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玩玩牌,逛逛街上,而是把难得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和工作上。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创优创优再创优,已成为他人生追求的座右铭。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他学以致用,不断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升级生活质量;他谦虚谨慎,不断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升华人生境界。正是基于这些优秀品质,使__这位普通的外来青年,在第二故乡的各级领导和关怀下,迅速成长为民营企业的优秀管理干部,成为常州百万外来务工者学习的榜样。2010年3月随着洛克“__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揭牌,__给自己的工作、创新目标订了更高的标准。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提高社会效益。
青年奉献事迹(篇3)
__,女,四川__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__市观__中学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__,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__市观__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__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__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青年奉献事迹(篇4)
黄__,46岁,在公路战线上默默工作了28年,现任松溪公路分局路政员、安全员。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公路养护、通行费征收、公路治超等工作,担任过道班班长、征费员、治超检测员、驾驶员、安全员和路政员等工作,俗话说“天道酬勤”,正因工作的出色,2007年被调到分局办公室负责宣传、文件收发,同时还驾驶路政车辆,协助主任做好办公室工作,20__年起担任分局安全员、路政员。在驾驶路政车辆的同时,主动协助所长做好路政日常巡查,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在工作中他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践行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在公路战线上默默奉献着火一般的青春。
无怨无悔的人生,老黄牛般的奉献精神
20__年回松溪分局机关工作时,他被分配到办公室,不仅要搞好单位的行政宣传工作和日常文件的收发,还要驾驶路政车辆,他对领导的安排没有一丝的怨言,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好,领导交办的事一定做好,能帮别人的事绝不推诿”的工作原则,因此,单位里各部门叫他帮忙的人渐渐多了,他也从无怨言。由于分局路产路权所人员较少,路政巡查工作任务繁重,每月要坚持20天的路面巡查,他对此从不埋怨,认真协助所长处理好巡查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联系公路沿线的村主任、乡镇领导、交通执法大队和公安交警部门,在他们的协助下,及时处理占道、违章和侵犯路产路权行为,班站同事在养护生产中发现路面问题也会及时与他联系。今年已处理交通事故损坏路产就达8起,其中节假日加班上路处理事故和涉路案件就有5天,他都能以公事为先,群众利益为重,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处理,通知养护队伍进行公路排险。2010年闽北遭受百年不遭的“6.22”洪灾,为支援南平、顺昌抢险救灾,根据上级指示,他先后两次担任接送公路抢险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支援灾区的任务,回到单位还积极投入到省道302线和县道830线公路抢险中去。20__年12月4日的凌晨,由于受到暴雨影响,通往浙江的县道830线7K+300路段突然发生山体溜坡,造成道路中断,在接到群众报警后,他第一时间和工程人员赶往现场组织抢险工作,及时清通路面,有效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
微笑从容扛起安全重任
俗话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分局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让黄__担任专职安全员。为了将安全工作做好做细,他到处取经学习,提高安全管理业务水平,先后提出修定完善分局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公路养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多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分局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分局安全管理工作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的肯定和表彰。20__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道安工作,他积极协助县道办、县交警大队举办安全管理内业知识培训,分别为各乡镇派出所、乡镇道安办和村级安全劝导员进行安全内业管理培训4次,积极配合县道安办到各乡镇开展安全工作检查指导9次,提出工作建议15条,20__年分局被授予县道安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将安全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化,他充分结合日常路政巡查工作,及时发现路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通知班站人员进行清理路障和塌方险情15次,对涉路违法行为及时函告交通执法大队依法处理24起。也许每一次完成的工作都不起眼,但是每一次的工作都可能涉及安全和生命,这才能充分体现公路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公路人心中那股“全心全意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虽然平凡而渺小,但是古人云:“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河。”任何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他总是善于每天不断积累总结工作的成效,随身携带着工作本,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汇报处理和完善,多年来分局安全工作在全市行业评比中都是名列前茅,年年安全无事故,他十分重视完善内业管理,靠平日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摸索着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总结着安全工作的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共享和探讨。
工作上的多面手 领导的好帮手
到机关工作至今,黄__仍然负责本单位的宣传信息报道工作,从不会到会,他努力学习,主动拜师学艺,从不会电脑到软件使用,精通电脑办公业务,参加电大学习,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学习制作宣传刊物和新闻写作技巧,学习摄影技术,每天外出必带上照相机,给单位工作取得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每年至少向报刊、网站和上级部门报送稿件30篇,及时向市、县电视台报送本单位工作新闻信息,年年都超额完成宣传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兼职驾驶员,单位有哪个部门用车,他都能积极做到随叫随到,从不酒后驾车、不开英雄车,不公车私用,认真做好车辆保养,不出安全事故。为了配合部门工作,他经常是主动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和工程人员下乡看工地,近年来,安保工程多,且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每周末工程人员都在加班加点下工地检查质量和安全,国庆长假工地依然没有休息,他也是主动接送工程人员下乡,工地碰到路边埋设水管、电缆等,他就主动帮助与河东自来水厂和移动公司联系处理,为全面完成工程任务争取了大量的时间,领导有紧急任务交办或用车,他都能应声而上,逐项逐条完成临时性任务。
20__年3月起,我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安排部署,抽调他到交通局党委实践办负责办公室工作,按要求要全脱产,而他却还兼顾着本职工作,一边是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经常上路巡查,晚上加班加点写信息、写材料,工作上任劳任怨全面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和使命。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公路工作中,从事着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心中虽然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有着默默奉献的人生信念,这就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青年奉献事迹(篇5)
张__生于1976年7月,汉族,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人,毕业于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__年参加公安工作,中共党员,三级警督警衔,任滑县公安局拘留所所长。3月18日14时许,张__值班期间,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经全力抢救无效以身殉职,英年37岁。
从警14年来,张__从民警、派出所指导员、所长到拘留所所长,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走来,一直默默奋战在公安工作第一线,他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显赫的功绩,有的只是一名公安监管民警的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多次受到市、县公安机关嘉奖和表彰。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张__用他10多年的从警生涯,毕起一生,实践了一名公安民警对平凡的超越。
去年4月份,张__调任滑县拘留所所长,他以“务实、高效、廉洁、创新”的工作作风,与所领导班子成员一起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每天,他面对的是违法人员,接触的是社会负面事件,所承担的责任和所面临的压力远远高于常人,但他从未退却,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始终甘守寂寞和清贫,牢记和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个人的模范行为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违法人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公安监管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夯实基础,以人为本,打造全新的监管环境。张__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护被拘留人员的合法权益,人道、文明地执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拘留所执法的真正目的。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做到管理军事化、生活人性化、教育学校化、环境花园化,以诚心换真心,促进被拘留人员改过自新。他根据被拘留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活动的需要,把拘留所合理划分为行政、生活、拘留三大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立了领导值班室、监控室、提询室、接待室、阅览室、医务室、心理辅导室、文体活动室、电教室、餐厅和劳动场所等,推行“人性化”管理。拘留区域安装了监控,建立被拘留人员报告、对讲、门禁、报警系统等,形成了技防与人防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双重管控,增强了对实时动态的发现控制能力,提高了安全系数。
张__还坚持“外封闭、内开放,大拘束、小自由,所集中、室民主”的原则,推行亲情会见、亲情会餐和亲情电话制度,为被拘留人员家属提供方便,用天然的血缘关系、亲情的力量感召被拘留人员,缓解被拘人员精神压力,触及其内心世界,更有利于进行思想改造,促其改过,重塑自我。他注重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安装了监控系统,建立了每日督查制度,发布日常工作检查情况、指导意见和部署工作,监管民警及时记录拘室动态、被拘留人员违规等情况,掌握所情动态、了解工作部署,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他积极践行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被拘留人员合法权益,致力构建和谐拘留所。他严格落实所长接待日制度,每周周一专门抽出时间热情耐心解答被拘留人员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他制定了文明管理“五要五不准”:要尊重人格、不准使用侮辱性语言,要关心疾苦、不准置之不理,要平等对待、不准歧视和打骂,要照顾生活、不准虐待和体罚,要加强沟通交流、不准应付了事,始终坚持对被拘留人员在人格上尊重、思想上引导、感情上理解、生活上帮助,为经济困难的被拘留人员免费发放牙刷、毛巾等基本生活用品,定期对拘室、餐厅等场所进行消毒,夏季高温期为被拘人员发放预防中暑的药品和茶水,冬季寒冷期为被拘人员每天送上红糖姜汤水。严打高峰期,拘留所每天收押几十名被拘留人员,张__所长仍要求坚持每周制定食谱,保证三餐热饭热菜,让被拘留人员吃熟、吃热、吃卫生、吃够定量,逢节假日改善伙食,24小时保障热水供给,定期组织被拘留人员洗澡,定期对拘舍和被褥进行消毒清洗,统一规范内务管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习惯。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每天对患病人员做到及时诊治,按时发放药品,当场监督服药,对所内无条件治疗的一律送到医院救治,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所,大病不耽搁。
被拘留人员赵某(女)血压稍高,张__为她找来药物,每天送来开水,督促她按时服药。今年3月7日上午9时许,赵某突然感觉头疼。张__随即安排所内医生为她进行检查,发现赵某病情不稳,于是迅速将其送到新滑医院救治。为照顾方便起见,张所长准许与赵某同拘室的刘某(女)一同前往。经CT拍片检查,医生初步诊断赵为脑梗塞。经过两个小时的忙碌,当赵的家属赶到时,赵已静静的躺在安置好的病房内输着液体。刘某看到张所长为赵某挂号、缴费、拍片、联系病房等忙前忙后的身影,感动的说:“你们把被拘留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真让我出乎意外。”3月11日上午,刘某将一面上写“热心好民警”的锦旗送到张所长手中,于是所内洋溢着警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
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不断创出优异成绩。张__任拘留所所长以来,他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精神为指导,带领全所民警积极配合全县“缉枪治爆”、“三春”行动和“四场攻坚战”,以确保监所安全为中心,以加强监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精心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多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依法文明管理,使全所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年时间里有三级拘留所跃升到国家二级拘留所,这里面,不知耗费了他多少精力和心血。
张__以人文关怀为重点,以教育转化为突破,坚持系统化统筹、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关爱、多元化整合、社会化拓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转化尤其是社会帮教工作新路子,加强与政府其他各部门的协作,统筹兼顾各部门资源和工作优势,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促进教育挽救工作的最大效益化。工作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创新监所管理模式、确保监所安全等实践工作中,他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针和“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执法理念,更新理念,不断摸索、大胆尝试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管教方法,很快为拘留所工作树立了“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理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大封闭、小开放”、“外紧内松”的拘留所管理新模式,创立了“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的管教工作新机制梳理出了“管教结合、重在教育、立足转化”的教育工作新思路,把拘留所在服务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建设中的目标定位为“打击、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教育、挽救轻微违法人员的特殊学校”。
张__积极创新管理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创新管理教育新模式内涵,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更有实际意义、操作性强的管理教育方法,努力思考适合被拘留人员的奖惩制度,从主观上激发被拘留人员服从管理的自觉性。他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每周对被拘留人员进行不少于10课时的集体教育。同时,他注重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促进被拘留人员知错、认错、改错。在利用上大课等形式对被拘留人员开展集中教育的同时,组织被拘留人员回顾自己的违法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查找原因,写心得体会,现身说法。在他的倡导下,拘留所积极组织社会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人士和被拘留人员家属,进行亲属规劝和社会帮教活动。
去年6月3日,高三学生宁某因寻衅滋事被送至滑县拘留所执行拘留15日。期间正值高考在即,宁某入所后,思想压力很大,精神很不稳定。张__所长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耐心做宁某的思想工作疏导其情绪,一方面和办案单位联系了解其案件情况。当得知宁某系初犯,且案件性质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时,迅速将宁某的情况向局领导作了反映,局领导研究特事特办,决定允许宁某请假出所参加高考。次日,宁某的母亲来接其出所时紧紧握着张所长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宁某也当场表示出所后一定好好考试,考试结束后,按期归所,认真改过,不辜负张所长的一片苦心。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凡岗位成就辉煌一生。繁忙的工作常常让张__连续工作多天不能回家,多少个节假日他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与被管理人员一起过,因为他深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道理,此时的被管理对象更需他这位特殊“园丁”的关爱。张__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及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他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匆匆赶往拘留所,深夜还加班回不到家,妻子理解他的忙碌、儿子习惯了她的忙碌、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更是支持他的忙碌。
去年5月24日下午3时许,县法院法警队将拒不履行已生效法律文书(_超生对象)的李某(女)送达拘留所执行司法拘留。正在办手续时,李突然倒地,浑身筛糠一般抖动不止,很快不省人事。张__所长立即安排卫生员为其测血压、量心跳,进行紧急抢救。正在此时,拘留所院内如炸雷一般,李的丈夫张某抱着一婴儿强行闯了进来,一溜小跑出了大门高喊着“我不活了,孩子归政府了,你们管吧!”再次出现情况紧急,张__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避免形成恶诉、恶访事件和重大安全事件,经过耐心教育和疏导,张某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经张所长与法院协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决定不再执行李某,将张某作为拒不履行对象予以司法拘留。办理好收押手续,目送李某母子走出拘留所,张所长的心才平静了下来。
十多天前,张__右手大拇指被挤断受伤,本来他可以借机休息几天,但因全国“两会”安保工作紧张,拘留所监管任务繁重,他一直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回家。3月18日上午一上班,他就召集拘留所全体民警开会安排布置工作,一直忙近中午12点。工作忙后,张__因挂念在老家体弱多病的80多岁老父亲,于是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回家看望。在家中仅仅呆了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又匆匆返回所内。14时许,张__来到拘留所刚换上警服,准备到拘留区巡视安全,不料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门口。虽经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终因不治以身殉职,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
张__在去年自己的述职报告中提出,新的一年里,他将继续以“防事故、保安全、抓管理、促规范、上台阶”为中心,努力做好六项工作,着力提高拘留所人性化管理水平、提高拘留所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拘留所的管理水平。然而,他却这样走了,走时还留下一生的遗憾,那就是在父母面前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孝心,在妻子和孩子面前没有尽到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在同事和领导面前没有把工作做的更好。
作为一名警察,作为一名党员,张__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他走了,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卫士,公安机关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民警,广大民警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年迈的父母失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贤慧的妻子失去了一个亲爱的丈夫,可爱的儿子失去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张__从警只有14年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14年时间里,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味和思念,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爱生活,爱亲人,爱群众,爱工作,张__用近乎完美的人格诠释了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同时也诠释了生命的真正内涵,正是如此,他留下的人生脚印才如此深刻。任何语言和文字叙述、记载他的品行,都显得无力和苍白。“有的人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有的人生得平凡,死得默默”。张__他属于后者,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充分彰显了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
青年奉献事迹(篇6)
蒋__同事是灌阳县水车乡人民政府_助理,1981年3月参加工作,他进单位31年来,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凭着无私奉献、敬业创新的主人翁精神,精心管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蒋__同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
一、认真学习,狠抓工作落实
20__年3月至今,我乡成立了或调整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业务一直由蒋__同事负责。蒋__作为乡_助理、协助综治的同事,首先从自身抓起。他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普法、培训活动,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切实做好_、普法等工作,蒋__同事将普法内容穿插到每月的学习培训当中,做到每月都有安排,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工作中,由于蒋__同事对_、普法等工作坚持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学习到位,全乡学法用法的风气十分浓郁,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提高了广大干部在工作中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二、结合实际,加大宣传教育
在_、普法教育等工作中,蒋__同事采取了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出版专刊及图片、上街咨询、出动宣传车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平时,主要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日(半天)开展普法学习和依法治乡教育,认真学习每年县_局、普法办规定的法律条款。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律及我乡中心工作紧密相连的法律法规,蒋__同事请县司法局领导来我乡给干部职工和中学的师生讲课,以帮助加深对这些法律的认识、了解。如2011年5月16日,他请乡派出所长给水车中学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全校师生对集中学习的形式反映良好。同时,他在抓好全乡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也把法律的宣传触角向社会大众延伸,这项工作由我乡和县普法办共同开展。几年来,为认真贯彻区党委关于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决定,蒋__同事组织我乡的有关工作人员一起上街开展“依法治乡”宣传活动,并根据法律,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几年来,共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宣传资料12182份,讲解咨询法律法规知识10000多人次。同时为加强全乡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蒋__同事积极征订普法的有关教材和辅导书,及时发至乡直各单位和农户手中,发放市、县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编写的《农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7.5万册,保证了我乡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需要。此外,他还着重抓了普法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好普法的培训与考试,这是对每年职工法律学习效果的真实检验。为了搞好每年普法考试的辅导,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他每次都参加市、县组织的普法教育培训班。由于平时的学习抓得紧,全乡干部职工每年参加考试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据统计,我乡干部职工每年的普法考试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达到90%以上。
三、依法管理,发挥表率作用
蒋__同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一直坚持参加我乡各村纠纷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针对我乡山林水利纠纷多且情况复杂的现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迅速的取证,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处理结果。由于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取证,对纠纷的起因、危害、损失等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依照法律较好地处理了各类纠纷,化解因纠纷引发的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由于蒋__同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工作者。
四、元旦、春节、两会、国庆等特殊时间期间,确保_不出问题
为落实中央、自治区、巿、县的安全大局意识,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确保上访人员在元旦、春节、两会、国庆等特殊时间期间不上访、不闹事。蒋__同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宣传,教育转化。在乡村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会上认真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属地单位认真做好上访人员的教育宣传工作;二是主动下访,解决困难。坚持为上访人员着想,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难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协调解决上访人员的一些实际困难。通过感情沟通,使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及时向上访人员解释上级有关政策,请求他们正确理解这些政策,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通过思想教育和政策引导,使上访人员接受了政策规定,主动息诉罢访。
几年来,蒋__同事对_、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乡的_、普法等工作经过蒋__同事的精心组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干部职工思想稳定,遵纪守法,没有出现违法行为,全乡一直保持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青年奉献事迹(篇7)
陈__,男,彝族,现年41岁,现任尖山乡仁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1年初,他带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心愿,当选为仁厚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十年间,在他的带领下,仁厚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变成如今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仁厚村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尖山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尖山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镇雄县城39公里。东面邻果珠,西面邻芒部,北面邻大湾。辖先峰、大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80户,共624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993人,劳动力2355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3550亩,海拔1340米,年平均气温23.5℃,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79亩,林地8748亩,人均耕地0.68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和养殖收入为主,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全村20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小组在坝子里,3个村民小组部分在坝子里,其余13个村民小组全部隐藏在大山里。全村有近6000亩耕地,坝子地只有1700亩,其余4000多亩全是山地。
仁厚村从过去贫穷、破旧、村情涣散的落后村,如今一下子成为了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示范村。村支部书记陈__用他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一个基层党员的本色。
要致富先修路
多年来由于路的困扰,仁厚村一直没有绕出发展的弯子,陈__当选为村主任后,把修路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他深知群众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实际困难,水果摘下了,路不好运不走,卖不上好价钱;粮食收割时,路不好,不能及时颗粒归仓;孩子们要上学,路不好,需要家长接送。2008年农村通村公路项目实施以后,他四处奔走,跑项目、争资金,在上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事一议、农民筹工集劳相结合的办法,不顾自己身体正生着病,带领全村百姓,修成了全村29.7公里的村组公路,覆盖了16个村民组、1020户、4498人。
抓产业促增收鼓起群众“钱袋子”
过去,仁厚村由于产业发展思路不对,群众单靠传统的种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收入低,生活普遍困难。陈__自2001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一直就把发展产业视为富民强村的唯一出路,陈__当选为仁厚村支部书记后,多年村干部的工作经验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村里产业要怎么发展?群众增收渠道该怎么拓宽?上任伊始的他就确立了“优果兴牧抓建设,劳务输出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仁厚村产业发展从果业开始,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2008年,国家投资280万元的仁厚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市农科所和县蚕茧办有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全村进行了1380亩的科学栽桑养蚕规划,共栽种了138000株桑苗,请了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凌英、胡明成向农民们讲解了科学栽桑养蚕技术和科学种植玉米、油菜技术,并针对仁厚村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应加强桑树树型培养、科学修剪、合理施肥等田间管理。向农民们讲授了栽桑新技术、养蚕新技术、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油菜种植新技术,共发放宣传资料、实用手册700余份。培训结束后,他立即组织农民铲除桑园杂草和实施追肥工作,使当年种桑户每户就养上一张蚕茧,户均增收400-800元。并带领大家搞好玉米的田间管理,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除此之外,陈__还积极探索新产业,2010年该村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去外面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新建了大棚蔬菜4亩。2009年以来,全村配套种植了板栗1600亩,水保林1468亩,改变了人居生态环境。此外,还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当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仁厚村每年劳务输出均在900人以上,年增收近1000万元。正是有了陈__和村两委一班人的艰辛努力,2010年仁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
抓基础强建设群众建起新房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热潮中,作为村支书的陈__更是敢于创新,他从长远出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在新农村示范建设中,敢出新招。为了解决石笋泥石流滑坡地带农民的居住问题,经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石笋涉及45户百姓的异地搬迁工程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党总支部的成员们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从工程计划到选址到方案实施,全程参与。该工程总建筑6120平方米,现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并硬化了院坝1870米,修建了连户路,修建了3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PE管道6662米;安装了10千伏的变电器一台,架设了输电线路3000多米,使该居民点成为尖山乡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09年,得到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投资42万元,新建了一幢376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20平方米的食堂,另外修建了围墙160米,硬化院坝200平方米,并配备了价值两万多元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在2010年抗旱救灾期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抗旱救灾,身先士卒,共投入抗旱救灾的党员干部550人,搞好生产自救,积极寻找水源,在祁家湾凉风洞内勘测到水源,修建了2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2000米,修建了爱心水窖34个,蓄水2740立方米,铺设PE管道55662米,覆盖16个村民组,解决了939户,396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丰富全村百姓精神生活,2009年在县委宣传部得支持下,该村又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农家文化大院一个,设置了书柜、书桌、音响设备等。自行编排的文艺节目《彝族舞蹈》、《仁厚新貌》等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正是陈__支书的辛勤付出,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谋划发展,带领百姓脱贫致富,这位村支书时刻都在思考着,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村情,与全村百姓一道制定出了仁厚村“十二五”规划和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_率达100%,粮食生产达219.65万斤,人均纯收入1900元;发展经济林果(板栗1600亩、核桃1400亩、蚕桑500亩)3500亩,搞好仁厚村集镇道路硬化,继续招商引资,开发5平方公里的硫铁矿,完成全村20个村民组的通组公路,劳务输出产业产值达2000万元。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陈__连续三年被评为全乡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更是这样评价他们的当家人:我村社社通公路,菜地即将修大棚;村道条条将硬化,来年运菜更舒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位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将本着一心为民的宗旨为全村的老百姓的幸福继续忘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