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写心得

| 新华

国学写心得篇1

“诵读古诗经典,传承华夏文明”这是我们班黑板报上的一句话,我却不以为然,那些诗文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今天看了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让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环节是由小选手们根据提出的汉字写出相关诗句。五个小选手轮番作答,尽管只有5秒钟的思考时间,但他们没有一丝紧张,这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难度的题目,恐怕连我家的“大秀才”——老爹,也答不出来吧。但是,这些“小秀才”一个个对答如流,好像脑子里有用不完的内存一样, 供他们储存知识。而且语调铿锵,清晰有力,或朴素清雅,或激昂悲壮,让我充分领略了经典诗文的魅力。

到了下一个环节:道德大考验。到底是怎么个考验法呢?看了规则才知道,所谓“道德大考验”,其实就是和评委吃顿饭。不过这吃饭也是“机关重重”,他们共有六人,但每道菜却只有5份,这该怎么分呢?只见一位大姐姐一进房间便举着水壶给每个人都倒上满满一杯水。另一位哥哥则举簪夹菜,放入他人碗中,别人也觉得不合适,又把菜夹给别人.先人后己,孔融让梨,细小处释放正能量,也许,这也是经典国学的馈赠吧!

当这一集落下帷幕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同样都是青少年,生活在红旗下,都怀揣着或小或大的梦想,为什么他们却那么了解古诗词、知识储备量那么多,那样重礼节、懂道理呢?他们更聪明?不对。他们条件更好?也不对。那到底是什么呢?我知道了,这是因为他们热爱国学经典,他们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他们行,我们有什么不行?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应当少年有志,奋发图强,读经典文,做儒雅人,以古人之智,加今人之长,完善自己,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国学写心得篇2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国学写心得篇3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写心得篇4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类经典诵读大赛——《国学小名士》,这个比赛从17市挑选出20个优秀选手,他们不仅不仅在国学上苦苦学习,还参加、组织过许多公益活动,他们当中,有人获得了20__年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有人曾经去过敬老院去帮助老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这个比赛分三个环节,第一个是我爱记诗词,对弈中华古诗词。在题中,会指定1-2个字,要打出哈有这个字的诗词。选手们个个倒背如流。就像是有准备一样。

第二个环节是名家对对碰,有身着古装的小朋友出题,提问了一些古代的成语和尝试,选手们对答如流,有些我好歹能答出几个,有些我完全不知道。

第三个环节是美德大考验,这是比赛的重要环节,这就可以真实的显示出选手平常是不是可以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有些,我有的时候还可以,而有些我确是做不到。

最终,潍坊选手刘康宁成功夺冠,他的国学知识,和他的中国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敬佩。

国学写心得篇5

《论语》的最后一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每个星期讲一次课,整整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讲了87堂课,259个小时,一部《论语》终于讲完了。这其中的过程虽然很漫长,如今回想起来,却似乎就在转眼之间。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然历历在目。

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比如懒惰、贪吃贪睡、公私不分等,老师说,君子见得思义,不占公家的便宜,即使是随手可得的,也决不沾染。在听课的过程中,后学常常感到非常的惭愧,当后不再造,作一个安分守己、精进好学的人。

没有学习之前,后学不知道什么是孝顺父母,也不懂得友爱兄弟,很少帮父母做事,更不会关心兄弟姐妹们,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噫,多年来,一直都在做着悖德、悖礼的事情,却依然恬不知耻,还自以为是君子。如今,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后学依然做得很不好,需要认真的努力。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通过学习,收获最大的,当是使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人不学、不知道,学习以后才明白,对于孩子,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当他还小的时后,就要教他学会洒扫应对之礼,还要特别注重礼和乐的教化,拒绝电视和流行音乐,多听古大德演奏的古典音乐,以长养孩子的中正平和之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保得住;留经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教儿教女先教己,我们想把子女教好,如果自己没有变好,子女又何以能学得好?我们要以三太、以孟母为我们学习的帮样,孩子的功名利禄,命中自有定数,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必希其为圣贤路上之人。 这些都是在《论语》的课堂上学来的法宝。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尽在《论语》之中。遗憾的是后学还学得很肤浅,真的很遗憾。希望能加倍努力。

感恩老师辛勤的教诲!

感恩同学热情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真诚的付出。谢谢您!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国学写心得篇6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现在年轻人一味追求“酷”,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当然体会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尽的,只是略举一例。有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写心得篇7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国学写心得篇8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生必背的,可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两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小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国学小名士电视诵读大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经典诵读》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

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倍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我要多看书读报,来丰富我的知识。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领悟:应未雨绸缪――我无论做何事都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 精神的化身。

国学写心得篇9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国学培训,两天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现将些许感悟同大家分享。

一、易经的思维应用之“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很多会议,讨论对待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或是对于下步工作的计划安排等。在会议室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和而不同”的宣传标语,在开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等,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讨论出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因为怕与别人观点相悖得罪人而保持沉默,当然观点应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

在以上事例中,还要保持“度”,或是要快速接收别人表达的意图,不能固执己见,和别人争吵不休。这又体现了另一个问题,与人沟通交流,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做到彼阳我阴、彼阴我阳。沟通中出现问题,首先应找到问题的表象;分析表象后的内因;区分事物的阴阳并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尝试将阴阳置换,最后去解决问题。

二、法家的管控力应用

法讲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此法应是在工作中无条件被遵守的,所以讲到制定法的三个方面。

1.制定此法的目标方向;

2.制定此法的价值导向;

3.法所结合的实际情况。

有些“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当时的“天时、地理、人和”可能不适用,但在“法”没有做出改变之前,我们必须无条件遵循。

“术”讲运用法的方法,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三思后行,多听取周围人的观点。

“势”讲运用法的权力,日常工作中,若想让其依“法”做事,必须赋其依“法”做事的权力,上级领导应给相关人员强调某岗位职员可依法行事,在他那没有特殊情况。

就像我们报价过程中,严格按照报价策略提供报价,有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在我们这就算你讲述的理由再充分,也不成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范围,其中不包含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调整报价,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弊是耗费时间较长,利是权力分工明确,防止根据主观臆想随意出具价格,能更好的管控成本与报价。

三、兵家的竞争力应用

兵家讲战略战术、用人管理。

战略战术讲公司的扩张、各种竞争等,现在单讲项目销售。我们的项目销售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取得全胜,上策须‘诛人诛心’,也是我们经常讲的满足客户的内心需求,兵家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客观分析厉害关系,了解客户需求,针对此出具战术,更好的取得客户信任,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任何利与害都是相对的,我们应时刻保持乐观心态,避开自己的劣势,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当遇到困难时,把困难当成对自己的磨练,分析利害关系,善于协调周围人的力量,以患为利,以终为始,明确目标,取得进步。

国学写心得篇10

《北大国学课》是我在机场书店买的。本不想买,但因为飞机误点,闲得慌。

一是实在找不出再多一本、能吸引自己的书。那满书架的书,除了东抄抄、西摘摘,封面光鲜亮丽外,转了两遍也没找到几本“好书”;二是国学类书,家里已有一些,粗翻目录,感觉许多是基础性知识,再买有浪费之嫌。但最后,还是咬咬牙买了。到了飞机上,居然又被“关”了一个多小时才起飞,就非常庆幸自己那一咬牙的决定;可没看几页,就被一旁朋友借阅去,这一借就是整个旅程。我这位朋友是学问非常高的人,能这么喜爱此书,想来肯定有他的道理。回家后,我开始认认真真阅读,越读越感觉“国学无涯”。

其一是国学博大精深,我们毕一生之精力,恐怕也只能窥其千分之一。首先是对于国学,我不知者甚多,如此书中介绍的丁忧、夺情、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佛教四谛、佛家四十八愿等等概念,原先均未有所闻,更未得所知;其次是国学涉面甚广,这本书与别的国学普及读物所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新增了中华“食”之文化等,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想到了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想到了我们日常穿、住、行中所包含的华夏文明元素。再延伸开去想,我们的国学内涵实为浩浩汪洋,如书中序言所言:“想要真正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大师级人物,凭借一本著作是远远不够的。”再则是,国学之博大精深,以及其历史之悠远,许多我们原先知晓的只是一知半解,抑或是曲解者甚多。如我们现在常说的“无为之治”。书中指出,“无为”的“为”字,实际上是“违”,经过种.种演变才最终成了“为”。

所以,“无为”应该是“无违”的意思,即不违背事物运行的各种规律,而“无为之治”,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行事,不使自己有所违背。还有,许多人认为,道家的思想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地听天由命,其实是一种误解,本书中指出,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正是要求弟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后天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道教的清静悟道,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做事前真正参透事情的道理,以求更好地掌握大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是国学博大精深,即便是我们原先知晓的知识与道理,也不怕你温习千遍、万遍,因为每一遍都会有新知、新觉和新解。如世人只知其题、难晓其意的经典国学著作《易经》,本书在解释“十翼”中的《系辞传》时指出,《易经》是一部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著作,时间不会停留在坏事上,但同样也不会停留在好事上,因此,忧患意识才是占卜未来、趋吉避凶的重要前提。又如,众所周知的儒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内圣外王”,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先“内圣”,而后“外王”,也就是说只有先将自己的修为做好,才能成功地治理他人,这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道理。又如:佛家所说的“五蕴皆空”,说的是放下,但不是失去;说的是适应,而不是改变;说的是享受,但不是迷恋。

道家的“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因素,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要人类去感应大自然的每一处微妙变化,然后与之息息相连起来,顺应它的运行规律。但现代社会对于自然的认识越来越狭隘,觉得只有在山水之间,在草木之中,才有自然的气息,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太多的自然规律,因而误将“自然景观”当成“自然”…… 阅毕合卷,冥思静想,深谷幽兰间,国学无涯。

1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