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孔秀》心得感悟

| 泽慧

由王超执导,沈诗雨、朱栋青、王学东、于清斌主演的电影《孔秀》,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名印染厂女工成长为作家的励志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1】

周日下午去看了《孔秀》的广州首映,非常好,讲一个改革开放前的女工的生活,她的奋斗,她经历了两段婚姻,生了三个孩子,带大了其中两个,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个作家,平淡而近自然因此十分有力量。

孔秀生在1948年,小时候的她写作文很好,所以在铁路工作的爸爸从北京给她带回来一本《格林童话》,那是她三年级的时候,不过成年以后她没能立刻成为作家,而是成了一个纺织女工。1967年的时候,她19岁,父亲似乎已经去世,所以母亲劝她嫁人,因为邻居家的同龄女孩儿都已经当了妈。她虽然迟疑还是接受了,可以说是糊里糊涂就结婚了。

最后我想说“影片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一名普通女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奋斗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全国劳模、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女工杨普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当代纺织人,要学习主人公身上坚定理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2】

“电影主人公孔秀身上表现出来的面对生活逆境坚韧不拔,在繁忙工作之余仍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优秀品质令人动容。”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职工、“石家庄大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王静观看完电影《孔秀》后,动情地说,以后在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也将迎难而上,同时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技能,提升素质,成长成才。

观看了电影《孔秀》后,“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回顾我与我父母过往的生活,也是第一次改编别人的小说,所以我很谨慎,我一定要挑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作品,”导演王超在现场说道,“原著小说中最触动我的是孔秀前两段失败的婚姻生活以及她的前两任丈夫所代表的当代中国男性很典型的一面。在那个鲜少有夫妻离婚的年代,孔秀离了两次婚、拉扯大了三个孩子,还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位作家,并且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太了不起了,也非常触动我。(原小说)让我获得了一个有利的视角来帮助我穿透那一段历史。”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3】

近日,备受期待的电影《孔秀》宣布将于3月8日正式上映,导演王超透露,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情感动作片,还包含了他自己的精神性,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电影《孔秀》作为一部情感动作片,不仅讲述了主人公孔秀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成长与奋斗,更融入了王超导演自己的精神性,这使得影片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观众们可以通过影片感受到导演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进而在影片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在王超导演的电影《孔秀》中,我们从他丰富的电影语汇中、人物台词以及场景描写中频繁地感受到了影片的文学韵味与镜像诗意的妙不可言。比如编导用刘汉章的口头禅“我妈说了……”的多次出现,极省俭又精准的刻画出一个“妈宝男”的人物性格;再如当车间主任发现孔秀脖子上的伤痕询其原因时,身旁女工的一句“去问床”顿时生出“一石三鸟”的戏剧效果;还有背景音乐的妙用,孔秀端着中药汤喂第二个丈夫杨津峡时,戏匣子里隐隐播放着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刁德一的唱段“这个女人不寻常……”活脱脱把一个因性功能障碍导致心理变态的“家暴男”的心理活动唯妙唯肖揭示出来,还呼应了人物的“小人之心”,“为了早点把我治好了,好跟我离婚是吧!”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4】

电影《孔秀》真实“还原”了孔秀原型张秀珍大姐当年的场景,却在不期然间感动了几十年后的我们。很有力量地回应了今天许多“躺平青年”迷惘彷徨的生存状态问题,尤其是女性青年关于婚恋观、人生观为突出代表的价值观问题。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当代意义而言,电影《孔秀》及其充盈其中的“孔秀精神”,一定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努力新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而生动的教材。

现实生活中的张秀珍和电影故事中的孔秀,虽然在平凡的生活中都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但是她们却于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生活之路上,时时处处闪烁出人性的光亮,她们似一束光,照亮了逼窄的家、幼小的孩子、单调的车间、变革中的社会……乃至于她的两个“前任”。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孔秀》还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由河北人主创和主持拍摄、出品的作品。剧本改编自河北省老作家张秀珍的长篇小说《梦》,场景也在河北选取和拍摄,听说其间还经历了疫情的非常时期,可以想见摄制组遭遇和克服了多少艰难和困苦。所以,作为一个河北人,在影片中放眼望去,久久不能移目的都是北方农村的景象、印染厂车间的环境、寻常家庭的陈设、普通百姓的衣着,时代烙印的道具……这一切的一切,都透着本乡本土、熟悉又亲切的感觉。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5】

电影《孔秀》时长不足两个小时,从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提纯出精华,在不失原著本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使主题得到升华,是这部电影的又一特色。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了驾轻就熟的深厚功力,打破了艺术电影与商业片之间的壁垒,用富于诗意的叙事手法,以跳跃式的年代记载和简洁明快的镜头剪辑,把跨越二十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回味无穷。

影片大约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影调都是暗淡的、萧瑟的,景物风貌,人居环境,服饰装束,除却编导对时代的和生活的尊重和还原,这些细节无疑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都是在默默地、于无声处映衬着人物的心情和心境。但是电影如果仅仅停留在展现苦难和悲凉,必定会流于普通寻常和片面单调。

影片以孔秀两段失败的婚姻为主线,以朴素深沉的艺术化表达,在描写她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并成长为工人作家的过程中,勾勒出一个中国普通女性长达二十年的成长史。尽管孔秀经历了普通女性很难经历的人生苦难,但她从来不喋喋不休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更没有抱怨人性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而是在保持着善良、果敢、坚强本性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让她生发出不可战胜的内在动力。

观看《孔秀》心得感悟【篇6】

导演王超采用了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深入探讨了人性和人心的真实状态。影片中不同地域空间所呈现出的众生相,正是对女性觉醒的生动写照,紧扣时代背景,引人深思。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个感受是80年代特别好,第二个感受是一个人有工作这件事特别好”,一位观众在观影后说道,这刚刚好说出了导演的心声。“孔秀特别清楚自己不能失去工作,因为她所有的尊严与能力都寄予在工作上,她的底气也来源于这份工作,”导演感慨道,“相较大工厂时代,现在的女性在经济上的落差其实是更大的,也是更不容易的。所以我也希望孔秀能带给现代的女性们一些鼓励和共鸣。”

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