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

| 福萍

10班来自境外的航班将陆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旅客将不再需要前往指定第一入境点的特别专区。陆地上,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瑞丽等8个边境公路口岸恢复客运功能,毗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道也有序恢复,深港口岸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全国各陆路口岸(通道)将逐步恢复客运通关。有外国政要表示,“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是对世界旅游业的重大利好”,“欢迎中国人民、中国游客和中国投资者。”

不久前,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8日正式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期待中的变化如约而至,人们正在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看似寻常最奇崛。为了这份“寻常”,我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整三年抗疫,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难忘的日日夜夜,难考的试卷考题,难闯的重大关头……此时此刻,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初春,全国人民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铿锵话语明确要求为战疫指明了努力方向,给人们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三年来,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先后取得胜利,我们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的冲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阻止了病毒快速传播。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防控政策是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是最好的。

举国同心,命运与共。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疫情防控的困难时期,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一线,以最大的努力相互支撑,正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同舟共济,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新年伊始,人们一边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边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共同奔向好日子。

尊重科学,精准防疫。三年鏖战,我们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避开了早期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德尔塔病毒转为奥密克戎、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对症药物研发特别是中成药大量推出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年抗疫,在全球疫情海啸的多轮冲击下,我们尽量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国家先后出台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措施,保障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护航。

三年抗疫,我们为最终战胜疫情打了一场主动准备的持久战。一方面,新冠病毒变异的新毒株大方向是致病性更低、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更短。另一方面,我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

如今,病毒变弱了,我们更强了。正是这种客观实际让“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了基本条件。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正在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

当前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正值冬季,本来就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期。对于有基础疾病患者、高龄重症患者的增加,各地在千方百计做好医疗救治。为了解决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出现的药品供应不足等情况,各地扩大产能、精准投放、强化监管,应对举措接踵而至。防控资源正在逐步集中到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上来,包括增加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对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学前教育机构等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在农村地区强化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

今年的春运已经开始,人流高峰和疫情流行叠加,将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特别是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将面临不小考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疫情防控。从县到乡镇再到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也已加强了医疗资源配置和防疫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能力。

“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2023年伊始,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阴霾正在消散,神州大地将喜见春风还。

“生活又在向前流动了”—— 网友们的感慨正是人们信心与决心的体现。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的中国力量推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不断向前。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2)

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晚发布公告,正式将新冠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而是降级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新冠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抗疫路线,未来也将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和解决当前群众的疑惑和困难,这也是过去三年抗击疫情的方法论。

将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救治上

自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冠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来。我国对新冠执行“乙类甲管”已近3年,对于此番调整为“乙类乙管”,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应媒体关切时表示,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决策。应该说,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都为这次调整创造了条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为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调整后,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特别需要关注病毒变异监测、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监测,切实做好保障健康、降低重症、减少死亡等工作。”梁万年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初期,新冠在武汉造成的病死率还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当时对该病毒的认识不够深入,无论是抗病毒药物还是疫苗,当时没有任何抵御它的手段,所以当时对新冠进行“乙类甲管”是行之必然,“因为我们需要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主要是三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外,很难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一波疫情在中国大陆被完全控制住。”

“而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化,以及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特点加深认识,这为新冠降级管理创造了条件。”王广发指出,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特点就是致病力降低导致重症病人和死亡病人的减少,以及传播力显著增加、传播速度的加快,“现如今我们有了疫苗和治疗的药物,如果仍对新冠按照‘乙类甲管’,严格按照清零的方式防疫,那么成本是巨大的,但收益很小。”

“从临床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导致重症的数量比武汉当时的原始株要低。”王广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依法将新冠降为“乙类乙管”,有利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临床救治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7日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择优化出入境管理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26日晚国家卫健委还同步发表了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从疫苗接种、新冠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分级分类救治、疫情监测与应对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出台十二项针对性管理措施。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27日表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

一位匿名疾控专家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将新冠调整为“乙类管理”,配套出台的多项管理措施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此前对新冠采取的“乙类甲管”模式,要求确诊之后两小时内及时上报,由于确诊患者的大量增加,两小时内上报已不具备可行性,而降级为乙类管理后只需要在24小时内上报,这样可以确保正常的诊断上报,有利于医疗机构秩序的恢复。

另外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要求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上述专家认为,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回到过去的正常状态已是大势所趋,这项调整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现如今对出入境人员加以限制已无必要。

该专家同时强调,此次优化出入境管理措施是利大于弊,这将对全球抗疫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实际上,即便中国没有走向放开,世卫组织也有在明年宣布大流行结束的计划,中国选择优化出入境管理是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全球是一个对抗新冠疫情的共同体,我们不能永远封控,这是不可持续的,这项政策的调整也反映出我们应对疫情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抗疫路线,我们接下来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出台更多具体化的措施和方案,继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当前群众的疑惑和困难,这也是过去三年我们抗击疫情的方法论。”该专家说。

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

政策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梁万年27日在回应媒体关切时表示,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梁万年指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重症、减少病亡,维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7日也强调,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对于新冠的降级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将新冠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将对新冠的管理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工作,依然要诊断、报告、管理每一例病例,可以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依法隔离,对污染的疫源地消毒,但不再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区封控、中断交通等措施。疫情防控将解除临时的应急管理状态,而回归到传染病的常态化管理阶段。

曾光指出,在新冠防控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从“乙类甲管”调整至“乙类乙管”,是极为关键但艰难的一步,这种调整意味着对于新冠的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调整到乙类管理,未来再降到丙类传染病管理,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相信新冠最终也会降为丙类丙管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3)

回头复盘一下,我们的疫情防控有三个阶段:1、攻坚阶段;2、清零阶段;3、相持阶段。

一、攻坚阶段。

以20_年底武汉疫情突发为标志,直到后来全国清零。这个期间大家都没有经验,也不清楚要对付的是什么病毒,之前因为非典而建立的防疫体系也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相关官员肯定不认同这个说法),所以最终不得不采取全国封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代价不小,但很有效,很快就控制了疫情,并且经济重启。

这个阶段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更多的是中国人民面对疫情的坚强斗争,充分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动员力、管控力,中国人民的主动性、大局意识,当然也有奉献精神。期间的一些不和谐,例如什么芳芳日记、官员失职,只能说难免吧,林子大了,就是啥鸟都有。至少,这个时期,医药公司、疫苗公司还没有唯利是图。

不过,至今也没搞清楚病毒哪来的,让人不舒服。《新冠疫情是不是美国生物战?》以后如何防止下一次?

二、清零阶段。

随后的很长时间内,国内都处于清零状态,而且很成功。基本上,本土的感染和确诊,数据几乎天天都是零,每天有两位数的境外输入病例,也都在严格管控之内。基本上20_年下半年,20_年上半年,都还是感觉不错的。这段时期,中国在初期的几个月封控之后,经济全面重启,但这段时间国外反而全面沦陷,先是欧洲躺平,然后是传到美国,至于印度、非洲这种地方,死了也没人知道。

这段时间由于国外非常惨,所以国内虽然风平浪静,但也高度重视,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而外贸方面,由于国外工厂很多停摆,中国工厂却刚好重启,所以我国的出口额度、顺差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三、相持阶段。

最近一年多,防疫进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国外彻底躺平,美国病死人数超过110万人,但是由于国外彻底躺平,造成病毒在国外迅速变异,传染能力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弱,可以说国外在付出较大代价之后,终于实现了群体免疫。

而国内这段时间也开始情况发生变化,很难再保持清零状态,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是有一些地方成为薄弱环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新疆、上海、河南、西藏、山东,甚至浙江、广东、江苏也都爆发过当地比较严重的疫情。其中以今年初上海的疫情影响最大,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而且对整个长江经济带造成很大影响。

这段时间由于国外已经彻底躺平,而且病毒已经变异为传播强、毒性弱的新种类,从输入数量上和检测难度上都对国内防御提出了严峻挑战,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不断有城市沦陷。上海就是典型,之前还是众口齐夸的“优等生”,突然之间成了中国最大的疫情输出源。而且这段时间由于病毒的杀伤力减弱,疫情防控也进入第三年,很多地方在疫情和经济的平衡上,不得不倾向于经济发展,主观上对疫情的防控就不像前期那么高的优先级,执行“动态清零”,也就是尽可能控制社会面的传播。

另外,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怪像,例如:非阳性的被拉入方舱;阳性的反而没人管;有些核酸检测结果是假阳性;甚至有些人没有检测却出现检测结果;有些核酸检测机构公然造假;有些地方大肆建设方舱;等。如果不是觉得相关人员政治觉悟高、有良心的话,我们差点会以为医疗公司、腐败官员、建设单位们在合伙捞钱。

最终,经过“专家们”的一致判定后,今年12月份基本上放开,当然,我们不说“躺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个人防疫》里面我们提过,以后是靠自己防疫的阶段了。

现在总结的话,第一阶段表现是非常好的,第二阶段也非常好,这两个阶段,可以充分说明“危机是危中有机”,虽然我们是最早遇到麻烦的,但成功管控以后我们反而非常有利,外贸创新高。第三阶段只能说差强人意,管控的结果不算好,各种乱象也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外躺平造成了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增大,二是不排除国内某些利益团体勾结,也处罚了一些单位,但隔靴挠痒。

至此,从我们个人来说,阶段结束了。现在,我们很快将进入全民防疫靠自己的阶段,结果如何,是满分还是零分,就看自己啦。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4)

从2019年末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三年的艰难抗疫时光,国家也保护了我们三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这3年我们也消耗了天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那么在这抗疫三年,我们国家各级政府究竟付出了多少呢?在抗疫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浪费情况,是不是就变成永久的糊涂账?这些钱也是全国人民的共有的民脂民膏,不能就这么轻易的糊弄过去,是到了全面审计的时候了,该给全国人民一个清楚的交代了。

三年抗疫,我国各级政府所耗财力几何?

那过去三年时间,全国到底投入了多少资金进行疫情防控呢?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各级政府支出,民间自费的资金暂时不考虑。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公布具体的数据,所以我们也没法知道具体的答案。笔者热谈哥在这里只能做一些估算。

根据我国官方数据,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了7.2万亿,到了2021年数字只增不减。日常频繁的核酸检测是免费的,但这些钱都是国家各级财政在支出。

疫情防控肯定给卫生费用带来增加,在2020年,疫情开始的第一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显著——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7.2万亿,占GDP比重达7.12%,达到历史新高。

在疫情发生的前一年2019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是6.58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6.67%。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如果不发生新冠疫情,这些增加的卫生总费用可能不会发生。另外,新冠疫情可能还会压缩了其他疾病的卫生费用开支。所以初步估算,2020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2-6.584=0.616万亿人民币,6千多亿人民币,真的不少。

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表示,自2021年2月始,我国已经接种32亿剂次疫苗,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免费的医疗救助,一座座方舱医院的建立,一个个核酸检测亭的树立,防疫人员的补贴等,这些有关疫情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一出炉,就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75500亿元!又创新高。尤其是在核酸检测逾几百亿次, 疫苗接种超32亿剂的当下。所以2021年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55-6.584=0.966万亿人民币,接近1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比2020该费用有50%左右增长。

2022年我国防疫又花了多少钱?广东超过700亿,浙江也达到了435亿!

据财新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公布2022年疫情防控支出,资金规模从10亿元左右到数百亿元,其中广东以711.39亿元高居首位,浙江、北京防疫支出规模也较大,分别达435.09亿元、近300亿元不过,各省份的披露口径不同,多数省份公布全省的疫情防控资金规模,一些省份如上海、吉林、内蒙古只公布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防疫支出,分别为167.7亿元、85亿元、62.9亿元。

但是我们可以从广东等一些地方公布的一些数据去大概推断一下。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最近三年向省“__”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占广东省公共预算收入比例分别为2.34%、3.22%和5.36%,三年累计花费了1468亿元。

按照广东1.27亿人的常住人口计算,过去三年时间,人均疫情防控投入资金达到1156元左右。

从广东的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的数据来看,是逐年增加的。2021年疫情防控资金差不多比2020年有50%左右的增长,和上面全国两年的数据来比较,增长幅度差不多,比较吻合。

所以,通过广东的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初步可以估计,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肯定会超过2021年,可能也会有55%左右的增长,笔者热谈哥估算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大概在15000亿人民币左右。

毕竟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年时间了,过去三年时间,各地为了疫情防控,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有个别地方已经吃不消,只能通过给公务员教师降薪,甚至延迟发放工资来减轻财政压力。而随之而来的医疗保险改革,其降低个人账户医疗费用额度,共济门诊看病的改革方案也让全民一片哗然。大家都在纷纷猜测,是不是医保基金的钱都被三年抗疫用完了,必须用新的医疗保险改革来弥补其亏空?

三年疫情防控出现的一些乱象

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核酸采样亭正逐渐退出舞台,已很少有人问津。全国有多少高价核酸亭等着被废弃?这个数量可能谁也不知道。

一座核酸亭被当街拆解,当作废品装上了三轮车。工人们告诉笔者,委托他们拆除核酸亭的是一家核酸检测机构。

笔者与这家核酸检测机构取得联系,工作人员曾女士说,此前各街镇主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检测机构合作设置采样点,核酸亭由检测机构提供。

核酸亭买来时,大的三万多元,小的也要两万多,当作废品出售,每个亭子连带空调也只能卖六百到八百元。

“对于我们来说,有将近200个亭子,只有拿来用才值钱,拆了就不值钱。因为这个亭子属于201的不锈钢,而且有两面还是玻璃,值不了多少钱,肯定是很亏的。街道也给了我们拆除时间,所以也比较着急去处理掉。”

与核酸亭大规模被废弃,出现巨大浪费相比,核酸采集过程中的乱象更多。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为了尽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一批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企查查APP显示,疫情防控3年中,新成立的核酸检测公司达12893家。但第三方公司成立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经梳理,仅在2022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事件已超11起。

核酸造假,疫苗行贿,方舱任务……几乎充斥了2022年抗疫期间新闻版面,抖音快手,让老百姓也如大梦初醒一般,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本来核酸检测也好,疫苗也好,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亭也好,都是本着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初衷出现的,为什么后来就被利用,成为了资本的利益链条了呢?是什么样的空子让他们有机可乘的?

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之路后,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沦为了资本疯狂敛财的工具。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疫情三年,对资本的影响很小,甚至还有可能稳中有升,对于很多吃“公家饭”,端“公家碗”的人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至少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么,受影响最大的人群就是中小型企业和底层的劳动人民,破产,贷款,没有固定收入……

当我们进入新冠疫情新常态下,我们是否应该对过去三年新冠抗击工作做一个深刻的总结呢?好的抗疫经验我们要总结,继续发扬;出现的一些乱象我们是否也应该查一查呢?特别是过去三年的天量的全国抗疫费用是不是到了一个需要全面审计的时候呢?这些费用来之于民,用之于民,都是民脂民膏,但绝不应该成为一些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盛宴!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5)

当前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企业复工复产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第一,防疫物资短缺时期已经过去,而消化防疫成本也成为特殊时期的“一道试题”,从返城隔离14天到保持距离作业、就餐,住宿和厂所、工地每天、每班消毒通风,增加专职检查人员、购买防疫物资等,都得在制造、建造和经营成本中消化。

第二,总体上“过度防控”对复工复产的束缚已经“退出”,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持续较长时间,从提高劳动者防疫素质出发,尤其一线工人防疫“补短板”和训练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等防疫习惯正在同步推进,防止复工场所和住宿地出现疫情感染仍是重责在肩,避免工休日聚会聚餐的硬约束仍需坚持下去。

第三,2月中旬以来,复工复产在承受国内疫情冲击下逐步复苏,3月中下旬又遇上国际疫情蔓延冲击,使复工复产复业复市承受着叠加冲击的双重压力,经济恢复不确定性使复工复产处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减少、员工稳岗困难、以及部分困难企业歇业或半歇业的特别困难时期,应有较长时间的准备。

调查反映,当前复工复产复市渡过特别困难期要攻克三大障碍:

一是攻克复工复产因企业供应链“断裂”造成的下岗增多难题,加快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扩链”,形成主链可控的布局优化,不是简单寻找替代,而是借此机会联合研发、升级产品、提升档次、赢得供应链上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话语权。迅速将主链布局在可控链条上,“头部”企业发挥整合和优化链条的关键作用,快速恢复与优化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供应链体系。

二是攻克服务业市场疲软、中小微企业恢复乏力对复工复产复市的强制约,大力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旅游券、拓展网络销售和网络直播带货等,将“减、免、补”的“真金白银”快速落实到中小微企业,激发中小微企业捕捉市场缝隙的活力,畅通消费领域的“毛细血管”,在政府救助和企业与员工抱团取暖“自救”的合力下加快恢复经营,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很多服务企业积极转型、创新模式,有的大力推动线上销售模式,有的联合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有的积极寻求政府支持,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救”,实现了转危为机。

三是攻克逐渐增多的下岗、失岗问题以及职工复岗和再就业难题。国际疫情冲击之下,我国经济恢复进程放缓,失业率有可能较长时间处于高位,需要国家出台更有力度和更有针对性的援企稳岗政策,加强对困难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尽量将员工留在企业,用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

向中小企业“输血”中提振“造血” 稳住农民工就业主渠道

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挖掘自身潜力,越需要用改革来突破难题,越需要化危为机,将短期刺激的政策措施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结构结合,为后疫时代的新发展增加活力和储能。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要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变化,应对国际疫情蔓延有较长时间准备,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特别困难期,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就业保市场保供应链。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各级政府对企业供应链上“补链”和优化布局上“扩链”的专项扶持,财政、金融、就业政策综合发力,所需资金纳入援企政策“总盘子”,以优惠贷款扶持“补链”、以创业政策扶持“扩链”,“双创”扶政政策在特殊时期应有符合时宜的新内容,尤其加大对民营困难企业“补链”稳岗力度。

第二,制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业振兴计划,对这四类特困行业给予“定向救助”,减房租,减网租,发放消费券,鼓励网络直播带货,采用共享用工、特殊工时制等非常之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三,大力救助中小企业,稳住农民工就业主渠道。今年失业保险金返还的标准放宽,包括中小微企业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对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职工总数的20%等,建议在特殊时期失业压力增大情况下,可扩大参保企业享受返还失业保险金范围,同时根据失业率变化情况动态调整申领标准,部分地区可以根据企业人员规模建立阶梯型返还方案,提高返还比例。在20__年实际返还500亿基础上,扩大返还企业人数后测算需翻番。给小铺小店小厂以特别救助措施。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可免征一年税收,在国有资产房租免收三个月的同时,行业协调非公企业房租也减免3个月,给予每户10万元至100万元优惠贴息贷款,让小微企业、小店小铺活起来,稳岗员工多起来,充分释放开拓市场缝隙的灵活性。

第四,建议加快改组或组建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使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回归”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轨道上,从根本上治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症,这个研究多年的改革举措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面临生死的困境中应有突破,给中小企业“输血”中提振“造血”的信心。

第五,稳定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这也是对今年完成扶贫任务的最有力支持,去年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农民工打工收入占到当年家庭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有约300多万贫困地区劳动力需要外出稳定打工,应对吸纳52个特别贫困县农民工就业的困难企业,给予稳岗基本工资50%的特别补助,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有力支持今年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第六,发放困难企业稳定劳动关系基本生活补助。对复工后停产半停产企业还保持劳动关系的失岗职工,采取同级财政、社保、企业“三家抬”办法筹措特别补助金,按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在半年至一年内发给基本生活补助,特殊时期将稳岗补助与返还失业保险金、就业补助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将职工稳定在企业。特殊时期对困难企业可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从缓缴到6月底延至9月底,特困企业至年底。

第七,对失岗职工大规模开展职业新技能培训。应对今年特殊时期,实施20__至20__年三年从失业保险金节余中拿出1000亿元补贴培训5000万职工的行动计划,特殊时期可寅吃卯粮、将20__年计划适当提前到20__年,集中资金、集中时间、集中培训,也可举办新技能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新职业作为转岗培训内容,探索培训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在特殊时期提升技能为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储能。

第八,实施弹性用工、共享用工、灵活用工等方式,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链接、桥梁作用,缓解企业稳岗压力、通过共享用工调剂待岗工人到新岗位工作,可跨区域跨企业、按生产线或工种实现规模化共享用工,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技术工人跨企业阶段性配置工作,缓解多年形成的“技工难”,将特殊时期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与稳定劳动关系结合起来。

第九,重视复工复产中劳动关系协调和延长假期中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协商等问题,注意新型劳动用工中劳动纠纷和没有劳动合同后怎样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的社会保险等新问题,尤其是适时监测和及时处置集体劳动争议问题,避免形成集体停业事件。充分发挥特殊时期人社部门会同工会、企联、工商联的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协调机制作用,引导职工和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在稳岗保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之间寻找新的共识和平衡,实现劳资两利。

第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下沉困难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作用,专班跟踪服务规模化用工的困难企业,在前段专班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复工复产后,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帮助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困难企业上。

总之,特殊时期复工是稳就业、复产是稳经济,总体上“战时”“管制”将过去,市场恢复在上升,化危为机在进行,应对新冠疫情尚无“完策”、各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国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防疫和复工两条腿一起走路的独特方式,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和研究,在应对实如其来疫情冲击的“大考”中又有国际疫情大流行冲击的“新考”,防疫中创新发展的新经济、新管理将迎来上升机会,阶段性特殊政策的大胆尝试将有选择地转换成中长期制度安排,给国家卫生防疫治理能力现代化补上短板、填补上特殊时期应对之策的亮点。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6)

今年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得最后一学期,但是年初因为疫情得影响,我们居家课程上了两个月,后来疫情解除后,通过审核,立马开园。也感谢各位家长得支持,疫情一过,就把孩子们送到幼儿园。大家也都知道,今年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一年,我们老师也快速开展了本学期最后两个月的计划。不知不觉,本学期也已临近尾声。

当毕业歌的音乐声在教室里回响,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里饱含着对我们的深情,他们朗读起毕业诗,要展翅高飞的时候,回顾三年来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有欢笑、收获、期盼……从现在开始,又多了一份淡淡的回忆和永远的牵挂。下面就本学期的班级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何保持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我在开学初就思考的问题。根据班内存在的几个不足,我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1、抓好过渡环节的管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如:午餐前开展学儿歌或猜谜活动,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学一些简短的儿歌或是猜一则谜语。这样既避免了孩子的无所事事,又学到了一些好的东西;每天离园前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自己这一天最开心的事,然后一起复习当天所学的儿歌或者歌曲。

2、增设学习性的活动区域,“识字区~“古诗墙~棋类区~图书角”吸引着幼儿,使得幼儿下课追逐玩闹的活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3、实行“组长负责制”,让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4、加强个别教育,针对部分孩子的调皮好动,在排队和游戏时我特别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个别幼儿教育,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也能较好地遵守常规。

二、幼小衔接丰富多彩

本学期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开学初我们就明确了本学期的班级工作重点-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功作。抓好幼儿的课堂纪律、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写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这些都是幼小衔接工作要做的内容。

结合“走近小学”的主题活动,带孩子们去实验小学进行参观,参观小学的教室。活动场地,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还看了一年级小学生上课。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参时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不停的说个没完,从他们神采飞扬的表情中,我可以感到他们是多么期盼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为了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我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我们还邀请一年级的小学生来园介绍小学的生活,举行了整理书包比赛。本学期,邀请在小学任教的盛林妈妈为班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小学数学课,是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张老师负责每周开展一次数学活动,认真分析教材,精心选取适合本班幼儿的教材内容开展活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通过活动,班里的幼儿对10以内各数的的组成加减这算都能基本掌握。

2、每周二下午开展古诗教学。我们并不强求孩子必须学会多少首古诗,也不要求孩子能够完全地掌握古诗意义。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幼儿一生的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的本领,是每个孩子都乐意的事,我们时常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请幼儿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孩子的兴趣越来越高,我们还开辟了古诗园地,将学过的古诗配上插画张贴,在学会古诗的同时。幼儿的识字量又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也将所学的古诗上传到班级主页,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互相比赛,一家人兴致高昂,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

三、保教工作踏踏实实

在教学工作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力求在活动中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学期和孩子一起圆满地完成了走近小学、白天黑夜等主题活动,并进行了精彩的墙饰布置。

开学初班级里感冒的孩子较多,让我更加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与保育员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杜绝流行病的发生。保证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醒幼儿在活动前后及时穿脱衣服,我们还要求每个幼儿带一块干毛巾、出汗时基在背上以防感冒;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幼儿,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幼儿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

本学期还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卫生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帮助几个挑食的幼儿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四、班级活动精彩纷呈

本学期我们积极配合幼儿园第二届健康节,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健康活动,健康节开幕式幼儿趣味运动会、跳绳吉尼斯比赛、负重徒步……大家积极参与,体能得到了提高。精彩的古诗诵读活动,几十首古诗孩子都能朗朗背诵。有趣的识字活动,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扩大了他们的识字量。“庆六一”才艺展示中,孩子们表演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博得在场每一个人的掌声。

五、家长工作扎实有效

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变化。也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些情况,如及时更换家长园地、更新班级主页,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们在园的活动环节,也为家长提供一些宝贵的育儿经验。当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也会耐心的讲给家长听,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对家长反映给我们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力求达到家长的满意。同时我们也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要求多派任务,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参与,我班幼儿在庆"六一”才艺展示、业典礼"中表现出色,深得大家好评。而健康节系列活动中,家长也积极设计节徽、营养食谱,还获得了不少奖项。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在班级工作中,同班的三位保教人员团结协作,以班级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充分保证了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来年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

抗疫三年重大成果和处置经验总结(精选篇7)

12月12日,一辆辆客车从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鱼贯而出,汇入城市车流。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不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近200条省际、市际、区际客运班线恢复运营。离家、返乡、远行……一趟趟充满希望的出发与抵达,正重返我们身边。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回望三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山东持续完善防控机制、优化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抗击疫情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疫情防控转段的关键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就一定能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平稳度过疫情高峰,迎来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时间回到2020年那个冬春之交,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犹记2020年1月25日,农历庚子年第一天,省委召开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处置工作视频会议,发出“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最严要求,迅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近2个月鏖战,山东实现本地新冠住院患者“清零”的重大胜利。

犹记2021年7月,德尔塔变异株袭击烟台,全省的目光聚焦这一滨海城市。快速流调、风险分类、封控管理、科学救治……争分夺秒18天,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落地,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果断行动,阻断了疫情传播链条,烟台从应急处置阶段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犹记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全省多地多点相继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关键时刻,在省市县三级融合指挥机制下,疫情防治、联防联控等省级工作力量直插一线,全省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年战“疫”,全省上下坚决贯彻疫情防控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目标不动摇,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疫情发展态势,有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分秒必争。

统筹全省医疗资源,建立省市两级联动救治机制,组织省级专家为各定点医院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为高龄、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不同诊断分型患者提供“一患一策”的分层分类精准治疗,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重大考验面前,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党中央一声号令,党政军民学总动员,东西南北中齐发动。难以忘记除夕夜起的逆行出征,近1800名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白衣为甲,毅然奔赴前线;难以忘记风雪和酷暑中的默默坚守,35.3万个基层党组织和701万名党员冲锋陷阵、挺身而出,数万名社区工作者和一亿齐鲁儿女坚守岗位、携手同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从核酸检测到疫情排查,从分类管控到救治病患,从复工复产到民生保障……一面面写着“党员突击队”的鲜红旗帜,一个个“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诠释着战胜疫情的重要密码,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因时因势,科学精准,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从早期的原始毒株,到后来的阿尔法、贝塔、奥密克戎等,多次变异的新冠病毒,让疫情防控难度不断增加。

从庚子到辛丑再到壬寅,我国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三年战“疫”之路,山东与全国一样,在这场大考中,经受住了多轮冲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面对世纪疫情,当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事,当以精准之措应对非常之难。

“全省上下坚持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目标不动摇,严格落实纵深防御方法、‘5+1’工作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持续提升防控能力,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保持了疫情总体平稳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说。

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全省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具体做法,常态化防控抓好“4+3”,发生本土疫情进行应急处置时做到“4个3”。

——严防境外来人、境外冷链物品、境外非冷链普通物品、省外入返人员4个“源头”,擦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定期检测范围的重点人群、其他社会面人群愿检尽检和不定期检测3个“探头”,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本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到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设、核酸检测“三个到位”,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物资运输“三个不停”,群众基本生活物资采买、就医、上学“三个保障”,封城、“静默”、大规模划设封控区“三个禁止”。

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做到科学精准,要向关键要害处集中发力。与新冠病毒斗争的三年时间里,山东不断增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一步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是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是目前对老年人最有效的保护。”山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张丽介绍,目前我省全人群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1%,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超过97%。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迎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关键时机,继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之后,国家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迅速出台“鲁版”十条等措施,及时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坚决防止“一放了之”,努力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以更具针对性措施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面对世纪疫情,我国用艰苦卓绝的三年,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这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当前,最关键的是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虽然当前病毒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传播风险大,这给“一老一小”等脆弱群体健康带来直接威胁,也对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这是山东对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

12月9日下午,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指挥部(扩大)会议作出部署,“抓好核酸检测、居家隔离、重点单位重大活动特殊场所防控、疫苗接种、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等重点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增强群众防护意识”。

其中关键一点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关键。将核酸采样点创新升级为发热诊疗室,“一点两用”方便群众身边就医买药;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15分钟诊疗服务圈,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有序就医……目前,全省106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开设发热门诊,20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发热哨点诊室。

——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加大药物市场供给是根本。在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三车间,启达力荆防颗粒的两条生产线全负荷运转,日产量由64万袋提升到144万袋;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原料过去以出口为主,当下为保证国内市场供应,企业迅速调整渠道,提升产能……为缓解药物供应紧张情况,我省根据各市药品需求、人口基数和发病人员情况,统筹调拨部分紧缺药品在各市指定药品连锁零售企业销售。

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抗疫,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群众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对防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山东向全社会发出“预防新冠,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十项倡议;众多疾控专家线上权威解读居家隔离治疗用药方法;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我们一定能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6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