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篇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的斯威夫特于1721年开始创作的一本书,1725年完工。这本书在第一版出版时曾遭到过篡改,变得面目全非。斯威夫特在寄给篡改人的声明信中说:“我差点认不出自己的作品了。”在当时,这本书由于写得太不现实,没有多少人认可;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很好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第一次出海时,途中遇到了台风,被卷到了利立蒲特国——也就是小人国。在小人国,他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事。三年后,格列佛离开小人国,回到英国。两个月后,他又想去异国他乡看看。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里,格列佛游览了大人国、飞岛、格勒大锥、日本和慧骃国。
这本书共有四卷组成,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卷:飞岛、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这卷描写了格列佛在“冒险号”上被海盗围攻,之后被流放到了一个小岛上。在小岛上,他发现了一个飘在天上的岛,岛上的人把他接了上去。这个岛叫飞岛,也叫浮岛,飞岛上的人样子十分稀奇古怪,他们的头一律都是歪的,眼睛是一只内翻,另一只朝上直瞪天顶。这些人旁边总会有一群穿着仆人服装的人,手持一种带气囊的短棍,气囊中都装着少量的干豌豆或小石子儿。在他们那儿,这些人叫“拍手”、短棍叫做“拍子”。贵族家中总养着一名“拍手”,到处都得跟着主人,伺候主人。这个国家的数学好,但又十分瞧不起实用几何学。由于这里的人们实用几何学得不好,下的命令又太过精细,工匠的脑子根本无法理解,于是他们的房屋造得极差,墙壁倾斜,还不见一个直角。
因为格列佛的数学和音乐都没有飞岛上的人学得好,两个月后,飞岛国王把格列佛送到了巴尔尼巴比。在巴尔尼巴比的首都拉格多,格列佛参观了大科学院,看见了这个国家荒谬的各种发明,比如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等等。
在朋友的帮助下,格列佛来到了格勒大锥。格勒大锥,译名“巫人岛”,接待他的长官可以任意呼唤任何鬼魂。他便让长官召来了很多鬼魂,比如亚里士多德、荷马、亚历山大和凯撒等大人物,并和他们谈话。这花了格列佛十天的时间。最后,他又去了拉格奈格和日本,深得这两个国家皇帝赏识,授予他很高的官职。可是,格列佛思念祖国和亲人,坐船回到了英国,结束了他五年六个月的旅游生活。
读完了这一卷,我想提醒一下飞岛上的居民:数学无处不在,不要只限于纸上,一定要重视实用几何学,不要再把房子建成歪歪斜斜的了。我还想对巴尔尼巴比的人们说:不要整天做那些不现实的事情,还是想想那些切合实际的事吧!其实,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警醒的问题。
三百年前,这本超现实的书受到人们的反对和嘲笑;三百年后,却变成了一本倍受推崇的小说,尤其受到我们这些中小学生的欢迎。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奇,吸引着我们走出去看看的目光。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三到六年级的朋友们,一起读万卷书,一起行万里路。
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秀的讽刺专家和政治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似乎意犹未尽。
此时我头疼的厉害,想要炸开似的。我用力德睁开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种似乎很熟悉又似乎从未见过的古建筑。我环视四周,竟发现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装,躺在浸着莫名液体的水晶棺里动弹不得。天:我大脑深处的某种东西隐约的告诉我,这是楼兰。有许多人抬着水晶棺往某个地方走去。我凝听着,楼兰古老的民族音乐浸透哀愁。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个葬礼,而将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试着侧过头,看到了同样身着素装的许多人。那个步履蹒跚、包头大哭的老妈妈是我的“阿妈”,那个两鬓苍白、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是我的“阿爸”。
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们城市,飞来的流矢剑射中了饭桌前的我,于是,一个生日宴席伴着刀光剑影变成了葬礼。孔雀神知道我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至亲至爱的亲人们,我的泪混入了水晶棺内的液体中,我张开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我已经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尽头。啊,不要!我一惊,便从睡梦中醒了。
原来这只是个梦呀!吓坏我了。我觉得很巧,斯威夫特经历了4次旅游,都是有许多重大发现,并且他从中都很直接讽刺、横扫了英国的社会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这一次古楼兰游记,不仅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还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可怕。《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每一章从中透露着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许多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写法上,我都喜欢。而做的这个梦只是借题发挥。夕阳欲坠,一群圣洁的白鸽迎着粉色的霞晕在云层重时真时幻。我对着苍穹,回忆着《格列佛游记》,更是回忆古楼兰!
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篇3)
在暑假里,我读了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格列佛,因为对旅行有浓厚的兴趣,他到一艘商船做外科医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作者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利立浦特王国。这个国家的居民都只有作者中指那么高,作者在这个国家显得高大无比。后来在这儿发生了一系列的事,直到最后作者被坏人陷害而不得不逃到不来夫斯古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几经周折后,作者又来到了布罗卜丁奈格。他在这儿被他的主人,一个农民拿来展览并出售,受尽折磨。后来主人把他卖进皇宫,作者又开始了他的奇妙之旅……再次回到自己的祖国后,作者不甘于生活的平静,又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的海上航行。海船把他带到了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等诸多国家。作者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历……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虽然纯属虚构,然而却以作家生活的现实世界为基础。如发生小人国里的种种荒唐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以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腐败和罪恶行径为原型的,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再如飞岛国中的可恶行为讽喻的是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这种手法运用得巧妙,并且不失严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斯威夫特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和文坛现状十分不满,他的作品通常与当时的政治问题有关,写得很有深度,表现了他揭露时代恶德与缺陷的才能。他认为:“有许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惩罚,宗教与道德的约束也不足以使这些干坏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们的罪孽以烈的字眼公之于世,才能使他们受人憎恨。”《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这一主张的成功实践,它的问世开创了英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先例,树立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应该说在欧洲文学有着特殊的意义。读书使人明智,通过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篇4)
暑假是个放松身心的好时间,在这个闲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记》,仔细阅读着其中有趣、惊险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带入斯威夫特的游历的世界……
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爱好出游的人,他亦渴望着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许正是他那无畏的探索精神,才让我们也领略到了这奇特的四个国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与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国和大人国,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们虽然都不过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们却十分的勤奋与聪明。格列佛为这个国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却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弹劾,被迫离开这个国家。这也从某个角度折射了当时英国政府的昏暗、各党派之间的争斗以及与法国的战争等等,充分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大人国,格列佛又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讽刺了人类的一些不好的习性。
第三部中的飞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飞岛上的人们只重视音乐与数学,一点没有想到要全方面发展,这样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实验的人,譬如用蜘蛛网作防线,用嗅觉、触觉辨别颜色,还有把粪便还原为原来的食物等等。这些实验都是很愚蠢,有的实验甚至根本没有意义,但他们却依然热衷于做这些实验,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种植出更优良的粮食,让土地都变的荒废后还不以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科学研究者,并讽刺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
在慧嘶马国中,格列佛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嘶马。在慧嘶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这里,你不需要考虑别人说话的真假,因为他们不知道说谎是什么。
但是,格列佛却因过于崇拜慧嘶马,而成了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根本看不到人的优点,把人看作与野胡一样,最终格列佛也成为了作者嘲讽的对象。
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美好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格列佛游记第二卷读后感(篇5)
《格列佛游记》可以说是我看过最多遍的小说,因为我从小学时就开始在看这本书了。说是一本小说,那倒也不像,因为它没有让我读出一本小说的味道来,当然,我是怎么看的,那得看我在不同年龄段是怎么想的。
小学的时候,对小说没有什么认知度,一般来说看的都是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因此看到《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还以为是一本有趣的冒险童话故事,所以才买了下来。不过也正因如此,我看到了里面有趣的事情,像看其它故事一样的看,看到绳上跳绳,还以为是什么特殊的游戏,看到里面讲小人国通过这个来选定官位,顿时还感觉很有意思。当初看完格列佛的时候,还在学校里和同学们说格列佛的故事,向其他人推荐这本书去看,好多人都跑去买《格列佛游记》,连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老师明白了我和他们讲的事情,也就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小学的时候,《格列佛游记》是必读书目,也因此我暗自庆幸自己已经看过了,但后来我通过老师给我们的介绍明白了我当初所没有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不过我也还是半懂半不懂,为什么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却变成了一篇讽刺国家腐败,讽刺人类社会的一本小说?尽管通过介绍还是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形式的象征。
后来到了初中,也逐渐想明白了《格列佛游记》的意义,也明白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再一次看一遍《格列佛游记》的时候,是带着排斥的感情去看它的,因为我明白里面所写的内容,是对丑陋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讽刺,因此我不愿意去想它。但是我并没有想到我晓得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是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的呢?为什么我现在不会用这种眼光去看待这本以前看够的书呢?因为成长,成长或许给我们带来成熟,带来沉稳,但它同时也夺走了天真与无虑。这或许就是人性的转变,人人都逃不过。
一本《格列佛游记》在不同时期给我的看法,或许就是在见证我一天天的成长和一天天的转变。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都各有不同,但或许有时候我们得想一想,如果是再不同时期,我们还会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吗?
或许我们要从这本书里学会的不是讽刺,而是要明白世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