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供大家参考!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20__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2)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__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__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__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__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3)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4)
叶嘉莹说自己“好为人师”,因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诗词里的好处告诉别人。
她阅读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经典的、畅销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20年间,叶嘉莹几乎每天开车经过西南海边大道。大道右边是高高的森林,左边是住宅区,越过住宅区,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从中国讲学回来,她仍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往返,去亚洲图书馆看书、研究、撰写新的论著。除了午饭时分到休息室吃自带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书,英文提高了,就去听西方人的课,借西方文学理论的书。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说法与中国传统诗论有暗合之处。
叶嘉莹指出:中国传统文论,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论来补足和扩展。
她讲心与物相感的关系,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是西方现象学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讲秦观填词的用字和内心的敏锐时,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观点——不管小说的内容有多少不同,他总能在不同故事、情节和风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释用词源于“真正心灵情感的本质”。
谈到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句“懒起画蛾眉”,她讲杜荀鹤和杜甫的'诗,也用西方学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蛾眉”就是联想轴上的一个语码。因为“照镜画眉来做托喻,在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一个传统。可以唤起我们的联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长眉已能画’。”
近些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时读英文专业,然后去国外学西方理论。回国后,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觉得这不可取,必须先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论是荃,目的在鱼。”
她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本质性。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5)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转载,“怪人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不仅教育了“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科学的春天。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6)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4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14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7)
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for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贫困村。
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8)
朱丽华,女,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党。现任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__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9)
今年63岁的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2008年,她用从各方筹集到的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女孩。12年来,已经有1800多名女生从这所学校走出,考上大学,实现梦想。
每天清晨刚过5时,华坪县女子高中学生们的一天都是从校长张桂梅的喇叭声中开始的。
5时30分开始,读书声就会陆续在学校各个角落响起。这里的女孩都来自贫困山区,基础差、中考分数低,要想考上大学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请从大理来到华坪县教书,没多久就查出身患肿瘤,让她没想到的是,华坪县妇联为了救她发起了募捐。
张桂梅在山区家访时发现很多女孩早早就辍学在家、嫁人生子,延续着贫困,她想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女孩能够继续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2008年,张桂梅在县里财政和各方支持下创办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她也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现在张桂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多种疾病让她每时每刻都在咬牙坚持,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丽江市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子高中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0)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1)
胸前的白花,已被泪水打湿。颤抖的双手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亮起又暗。她叫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在过去的上百个日夜中,对王娅的牵挂是几十通简单的电话,她在这头,王娅在那头。如今,牵挂是一排忧伤的菊花,她站在人群中,王娅躺在里头。
“她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不打扰她,我两天去一次。她嫌我烦,我就按照她的作息时间,在早上给她打一通电话,确保她平安。”宫济辉说。电话里的嘟嘟声,紧密地连着宫济辉的心跳。每响一声,她的心就揪紧一下,直到听见王娅的声音,她才踏实下来。如今,为王娅设置的特殊铃声再也不会响起。如今,与王娅相处的点滴时光化成无声的泪水肆意流淌。
20__年,王娅搬到西青区中北镇居住。“我特别爱这里,推开窗就能看见绿色。这里的人热情善良,每次看到他们在广场上活动,我都特别开心,能感觉到他们身上那股劲儿。”王娅曾对宫济辉这样评价左邻右舍。
是呀,这里的人朴实善良,这里的人热心周到。王娅患重病的消息被媒体公开后,许多人都想来探望她。宫济辉和同事们都婉言谢绝了。“病人需要休息,不能总被打扰,况且王娅喜欢安静。”宫济辉告诉记者,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知道王娅的喜好,他们从不轻易打扰。由于王娅是独居生活,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宫济辉每两天就会厚着脸皮去看看王娅。“她病重时已经无法走路了。我就自己开门进去,看看她。哪怕一眼,我也安心。”说着,宫济辉又哭了。为了既保证王娅安全又不打扰她,每早一个电话,成为常态。今天,接电话的人要走了,然而,手机里五十几通已接电话,把这份关爱永久地保存下来。
今天,邻居们与王娅道别。
新春佳节,社区书法活动队送给王娅的春联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静静等待女主人回家。楼里居住的'小朋友,习惯了还没进单元门就伸出小手捂住嘴巴,为王奶奶保持安静。没有锣鼓喧天的口号,没有锦旗和鲜花,左邻右舍把关爱化成无声的行动守护王娅喜欢的岁月静好。王娅喜欢网购,得知王娅生病,负责接收王娅包裹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经常把包裹送到她家门口,不让王娅个照顾她的人再跑一趟。物业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晚总会在她家附近转上一圈,确保她的安全。无声无息的爱意,在每个人中间涌动。“她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啊。”“比起王娅,我们做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朴实善良的西青人啊,他们早已是王娅眼中的美景,被记在心底。
这一刻,西青人的名字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善良。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2)
2013年3月6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男子60米预赛,苏炳添以6秒56平全国纪录的成绩晋级,决赛以6秒55的成绩问鼎冠军,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3的成绩获得亚军。5月21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百米飞人大赛,苏炳添以10秒06(顺风0、1米/秒)的成绩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5月29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十二运会田径项目预选赛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在决赛中以10秒17(逆风0、9米/秒)的成绩率先冲线,第四次问鼎全锦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了在该项目的三连冠。7月4日,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7(逆风0、3米/秒)的成绩卫冕,成为第二位两获亚锦赛桂冠的百米飞人。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跑出10秒16(逆风0、1米/秒),与队友张培萌创历史地双双闯进半决赛。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夺得亚军。9月11日,苏炳添与梁嘉鸿、谭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广东队以38秒73成功卫冕男子4×100米冠军。10月8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成功卫冕,并追平该项目赛会纪录。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66获得亚军。[46]3月8日,在波兰索波特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大赛中,苏炳添在预赛和半决赛分别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绩,成为第一位杀入世界大赛短跑决赛的中国选手,并以6秒52勇夺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创中国在室内世锦赛短跑项目历史最好成绩。9月28日晚,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0为中国队获得男子100米亚军。10月2日,在仁川亚运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他和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队连续在两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方式夺得该项目的冠军。10月9日,获得201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比赛亚军。
2022年1月,国际田联公布了2022赛季各单项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内50米-60米)排名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时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亚洲选手。上赛季,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跑出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决赛。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3)
陈家顺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14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4)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每次来到车站,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高铁列车前,李万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中间凝聚着、传承着中国工人朴素的匠人精神,而今天李万君想做的就是把这种光荣和精神传承给更多的人。
他说,"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把手中的产品,在我们用技术,用技能不断的升华,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我认为这就是工匠。"
著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篇15)
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期待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是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选出的,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员年龄较大,必须要提高系统训练的强度,以确保他们能适应太空环境。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知道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是“从零开始”,即使执行过航天任务,面对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年龄最大的他更没有捷径可循!
聂海胜顶住了压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坚持锻炼和控制饮食,时刻以航天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很快适应了训练强度和节奏,表现优异,最终入选。
聂海胜的履历十分光鲜,标签也很多,博士、少将、57岁、指令长……这些标签随便一个都可以“吹一辈子”,但聂海胜却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荣誉加身,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