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

| 徐球

感动中国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3《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通用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1】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共有学生300余人,如何让这些孩子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是刘玲琍最操心的问题。她在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希望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

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

“只要不放弃,残疾人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刘玲琍充满期待地说道。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2】

“出门的时候,总是惦记,虽然每天都会和大家打视频电话,但还是放心不下。”在刘玲琍眼中,这些人不仅是她的学生,更是她的孩子。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除了“刘老师”这个称呼之外,最常用的就是“刘妈妈”。

谈起这些孩子,刘玲琍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我的孩子们有很多都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和我一起参加颁奖典礼的刘寒湘,8岁时才来学校,但通过几年的努力,她不仅学会了说话,后来更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龙年春晚的舞台上,一支残疾人舞蹈吸引了刘玲琍的注意力,她走到电视跟前仔细地辨别着每个舞者。“我当时就在想,我的寒湘是不是也在里面,结果没多久,孩子就给我发来了贺年微信,还有春晚舞蹈的视频!”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3】

除了特教老师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32岁生下的儿子,在七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医生说这种先天性疾病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但刘玲琍并没有放弃,她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教儿子,经年累月下来,儿子不仅很好地融入了正常的校园生活,更是顺利考取了大学。

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

“春—眠—不—觉—晓—”这样简单的一句诗,刘玲俐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边用手语比划着,一边夸张地张嘴,展示着嘴、舌、牙、喉的变化。台下坐着8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模仿着老师的嘴型,费力地跟读。这样的一幕在过去的三十三年间不断地上演。

“我们是复合班,小的刚满七岁,大的有十二三岁,由于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很多知识不能只讲一遍,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重复。”刘玲琍告诉记者,她是1991年来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当时特殊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教学方法都是在工作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2008年,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求担任该班负责人。16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只有讲台上的她。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刘玲琍甚至将自己的办公地点从办公室挪到了教室。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4】

正是因为刘玲琍的带领和帮助,从外地来衡阳工作的黄春华很快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年轻教师队伍,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

“年轻老师脑子活、学得快,肩上的责任也大。”黄春华一直记得刘玲琍叮嘱他的这句话。从一线教师、班主任,到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22年过去,黄春华已是学校副校长,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教书33载,“领路人”刘玲琍却始终坚守在一线教师岗位上,搞管理、换岗位都被她一一拒绝。33年坚守特殊教育,她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特殊学生,“习惯了这项工作,希望看到更多孩子的成长与改变。”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5】

爱心、诚心、耐心、细心、用心,是同事们给刘玲琍的评价。在和刘玲琍相处了32年的同事、好友陈红看来,刘玲琍敬业热心,工作一丝不苟,人缘也很好。

“很多单位找她交流心得,她都会提前备稿,丝毫没有耽误教学工作,每天都很忙。”陈红说,不管刘玲琍多忙,永远都是一笔一画地认真写教案、班务日志、听课记录,“每个孩子都是她手心里的宝。”

“推选‘先进’‘优秀’,她在学校里都是全票通过。”陈红坦言,正是因为刘玲琍的影响,她才在特殊教育行业坚持下来。“我1992年进入学校工作,比刘老师晚一年。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她是一个阳光灿烂爱笑的女孩。”周围都是身体情况特殊的孩子,陈红坦言教学压力非常大,“我不是学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确实想过转去普通学校。”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6】

刘玲琍是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3年,而且整整当了33年的班主任。

其实,刘玲琍最初从事特殊教育的想法源于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小时候邻居阿姨是一位聋哑人。

“聋哑阿姨虽然不会说话,但总是对周围人释放出纯真的善意。”刘玲琍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她能接受教育,有了一技之长,会不会就此改变命运?”

邻居阿姨的特殊人生在7岁的刘玲琍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11年后,种子发芽长成了大树。

刚毕业时,面对班上聋哑和智障孩子的时候,她也“抓狂”过。但面对孩子们纯真而无辜的眼神,面对家长送孩子来时的痛苦,她的心坚定下来,开始认真做一名特教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7】

刘玲琍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更体现在她对每一个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上。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脸、洗衣服、剪指甲,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她的付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关爱和尊重,也让他们逐渐建立了自信和勇气。

刘玲琍老师深知听障孩子们的特殊需求,因此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成长。她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将复杂的声音和语言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每天,她都会一对一地教学,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让他们逐渐掌握发声的技巧。

除了教学,她还学着其他老师的模样,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脸、洗衣服、剪指甲,一张张小花猫般的脸蛋总是白白净净。爱的付出,也让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刘妈妈”。

20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