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

| 吴泽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1

当神州五号喷射出胜利的火焰时,杨利伟,这个朴素平凡的名字,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记忆。是你,将世界航天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和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骄傲!

你的成功恰似一颗闪耀的珍珠,当人们赞叹它的时候,是否想过它成长的艰辛与漫长?在通往荣誉殿堂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你披荆斩棘。你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个个障碍。在你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和坚强。而当你微笑着走向世界,所有的艰辛和磨难只能衬托出你从容不迫的风度。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自豪!

每个炎黄子孙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有着共同的愿望——腾飞。你,更是如此。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天空的向往,你在自身的平安与祖国的荣誉之间作出了抉择,没有犹豫,没有徘徊,你毅然选择了后者。在“航天英雄”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奉献与牺牲。当人们惊叹于你的精神时,你却笑着说:“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和牺牲。”没有华丽的词句,一切都平平凡凡,而真诚恰恰出于平凡,它不用轰轰烈烈、感人肺腑,只是出自你的心底,你那颗炽热的中国心。

杨利伟,我们衷心地感谢你!

你在鲜花和掌声中,从容地驾驶着神州五号飞船,满载着中国人的爱与希望,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腾飞而起,飞向浩瀚的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杨利伟,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攀科学高峰,让东方的巨龙再次焕发青春的光彩。

杨利伟,我想对你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在那古老的东方,一条沉睡的巨龙必定会为你而腾飞,向世界展示它的风采!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2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3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航天科工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首期“红旗讲堂”上,向青年朋友们分享了他的心得。

当天,杨利伟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艰苦卓绝、砥砺奋斗的30年,从最初的“921工程”到20__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实现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再到空间站建造任务密集实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和“加速度”。

在讲述航天员的奋斗故事中,杨利伟谈到,航天员们在强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支撑下,肩负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使命,勇敢面对着挑战生理极限和精神极限的“魔鬼式”训练。

“有的航天员15年训练换15天的飞行任务,还有24年来从未有航天员按下暂停训练的报警器。”杨利伟说。

他曾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杨利伟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更是载人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他鼓励航天青年们要共同携手,在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现场,来自不同业务领域的航天青年与杨利伟进行互动。谈及航天后辈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的精神和信念,杨利伟认为,“对于航天员来说,在责任和使命的感召下,坚持和行动是最关键的,成功是靠奋斗出来的。”

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和航天事业的冲突,杨利伟讲到了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正是依靠老一辈航天事业建设者才有了当下航天事业的发展,当航天员将名字签到国旗上的那一刻,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所有航天人的共识。”他说。

面对世界上商业航天运行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何看待普通人的太空之旅,中国人的太空旅行距离我们还有多久?

杨利伟认为,商业航天是一个大趋势,所有航天人满怀期待,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航天技术的推广,普通人的太空之旅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2022年1月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启动了青年精神素养提升试点工作,作为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讲堂”旨在促进广大航天青年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为航天青年们鼓舞士气、明确方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讲堂当天,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为杨利伟赠送了红旗导弹模型,二院二部青年赠上亲手绘制的“飞天英雄”油画,表达对航天英雄的崇敬之情。杨利伟贴心地为航天青年代表赠送了亲手签名的礼物。

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中央企业青联主席姚焕表示,广大航天青年自觉传承航天精神,接好新时代航天事业的接力棒。要向航天人学习,从伟大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在任何困难、任何挫折面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永不止步,不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续写新辉煌。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4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5

杨利伟于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小利伟去爬山、到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便梦想做火车司机。

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正是这样一次思想上的转变,却没想到后来使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他于20__年10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亲自写作出版的书。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6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部队的培养

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高中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历史的选择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篇7

在封闭的航天飞船里有这样一个人,身着白色的宇航服,头戴巨大的氧气面罩,他就是我国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被称为“航天英雄”,“中华飞天第一人”,他就是“太空追梦人”杨利伟。今天他带给我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太空之旅。

最让我震撼的是飞船惊险的归途。在“神舟五号”围绕地球转了14圈之后,杨利伟接到了返回地面的消息,激动万分的他开始做好降落准备。杨利伟驾驶着飞船进入了大气层,同时进入了黑障区,飞船刹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络。这时高速飞行的飞船遇到了十分强劲的空气阻力,在减速的同时,杨利伟感觉前胸和后背都像压了几百斤重的巨石。不过,这种压力对杨利伟没有造成很大的威胁,因为他已经练习了无数次了。正当杨利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舱内舱外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由于舱体与大气剧烈,船舱体的温度不断升高,飞船顿时变成了一台炼钢炉。温度不断升高,船舱上的防烧蚀层不断脱落,一片一片消失在大气中。看到这里我的格外紧张,这如果有点闪失,杨利伟肯定粉身碎骨了,但我感觉他丝毫不畏惧。

就在这危险的时刻,果然杨利伟沉着冷静地想着解决的办法。他沉稳地操作着操作台,终于飞出了黑障区。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但又立马紧张起来,因为着陆会更加困难。飞船离地面越来越近,他将操作盒紧握在手中,等着下一个程序——抛伞。主伞完全打开后,飞船匀速降落,杨利伟再一次仔细检查了舱内的物品,目不转睛地盯着操作盒。舱体用力地砸到了地面上,由于巨大的反冲力,把飞船反弹了起来。杨利伟果断地做出切伞动作,飞船在地上翻了两圈后稳稳地停住了。杨利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后,成功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看着杨利伟叔叔的故事,我觉得我太渺小了。他非常坚持不懈,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航天生涯。杨利伟叔叔也是一个自律又聪明的人。他早睡早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也跟着队友做相同的训练,绝对不会打退堂鼓。白天坚持训练,晚上他就在被窝里把知识编成童谣唱下来,记下来,我很佩服他。

记得那一次二年级书法大赛,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定要获得一等奖。于是我发愤图强,每天不断地练习。要想写好字,坐姿要挺,握笔要有力,我一遍一遍照着字帖练习,手都写痛了也不放弃。我在比赛中得到了二等奖,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是我还是很开心。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保持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

3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