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 云霞

 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1、受到洪水威胁时,应按照预定路线,就近、有组织地迅速向山坡、高地、高楼、避洪台等地转移。并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或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尽可能地向熟悉的高地跑,或立即爬上大树、高墙、房顶等处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如有可能应找一块有浮力的木板放在身边,准备些吃的。注意: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及泥坯房的屋顶等不安全建筑。

3、千万不要游泳逃生、转移,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准备好的船只、木排、门板、木桶等救生器材转移、逃生。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如暂无可用资源,那首先应平躺身体,头部向上两手侧平伸,以降低被卷入水底的可能性;同时头部应与上游方向一致,这样洪水下冲时头部不容易受伤;尽可能在身体漂流过程中抓住身边固定的物体或漂浮物以自救。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6、洪水过后,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做好饮用、餐具水的消毒工作,丢掉被污水污染、变质的食物;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防止疾病的感染。

 暴雨灾后补助项目

补助项目主要有五大项:灾害应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暴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申请条件

1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

2本区农村居民;

3区、乡镇(街道)因灾倒损农房台账有记录;

4申报材料齐全。

暴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办理流程

1本人申请: 受灾人员本人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注明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因灾住房倒损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申请的,由村(居)民小组提名。

2民主评议: 由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受灾人员代表共同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根据灾害损失情况、受灾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受灾人员书面申请内容或提名内容,对受灾人员因灾生活困难情况及其自救能力进行民主评议。

3张榜公示: 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日;无异议或者经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居)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乡镇(街道)审核。

4镇街审核: 接到村(居)民委员会提交的评议结果后,乡镇(街道)及时组织力量对受灾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核实,3日内完成复查复核工作,上报县(区)级应急管理部门。

5县(区)级审批: 县(区)级应急管理部门接到乡镇(街道)上报后,应在 3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6发放补助

 洪涝灾害过后的应对措施

1、水灾后应注意预防哪些疾病:水灾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保障,首先要预防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

2、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3、水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要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消毒生活用水。

4、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食品加工、存放生熟分开;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5、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特别要提醒的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1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