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适合吃的水果

| 宋佳

立冬适合吃的水果

1.梨:正值秋梨成熟的季节,其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果胶,立冬食用可以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

2.山楂:能够保护胃黏膜,对肠胃消化有好处,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具有补钙的作用,通常是吃羊肉后配合着吃。

3.柚子: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能预防感冒、促进消化,既可以直接吃,也适合榨汁。

4.橘子:是冬季常见的果物,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等。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有什么讲究

1、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南北两方温差拉大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2、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3、华南南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4、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二十四节气立冬传统风俗

吃饺子:立冬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传统,主要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钱币,寓意着财源广进。同时,在冬季里身体需要补充热量,吃饺子也可以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

食用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人们认为在冬季,身体需要吃更多的肉类、豆类和高蛋白食品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御寒冷。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人参、鹿茸、虫草等,它们具有滋补身体、维持健康的作用。

服装换季:立冬时,气温骤降,人们需要转换衣物,增加保暖服装。人们会穿上棉衣、羽绒服、毛衣等保暖服装来保护自己,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手脚,避免着凉感冒。

养生运动:立冬是保养身体的重要时期,人们会参加一些适合冬季的健身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身体代谢,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立冬节气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代表着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决心和愿望。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这个节气表明了农民们已经完成了种植、收获等重要农业活动。此外,立冬节气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包含着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向往和平、幸福的朴素情感。

1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