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英雄事迹有哪些10篇
历史是过往的人类文明。当我们认识历史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先的毅力和品质;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的理想和追求。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曹操的英雄事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1
古今以来,天下出现了数之不胜,但在我认为,最突出的还要非曹操莫属了,他是《三国演义》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使人难以捉摸,历对他的看法也较有争议,不过,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着名的诗人。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着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绝对的风流人物。
曹操,被天下之人,指为-雄——谁让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谁让他那么残忍狠毒地杀死了吕老伯全家。
说到曹操,人们便会非常自然地想起了他的-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初次在书中与曹操见面时,他身为典军校尉,20多岁时就已有与从不同的胆识和谋略。在第四回中,曹操与司徒王允合谋刺杀董卓,以其过人的胆识,独自进入龙潭虎穴。可天不从人愿,将欲行刺,却被董卓发现,故推献刀,后全身而退,逃出城。在第三十回中,袁绍谋士许攸夜见曹操,曹操赤足而迎,一揖到地。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待,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世人皆言孟德-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语曰:“军中止有此月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这些可算曹操-诈的铁证。
曹操不仅-诈,他也是三国时期的英雄。
曹操煮酒慰玄德,论说天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是我最乐读的一段。并且,我始终认为,曹操在当时是十分坦诚的。席间,他特别强调说,英雄者,乃腹有良谋,胸怀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狠准地指出,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
吓得刘备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地;不过,刘备为了韬光养晦,当时表现得也相当棒。借着青天霹雳的上天之助,惊险而轻松地逃过了一劫。不堪一惊,安能称为英雄。刘备在称帝之前,早就想做皇帝。线索便是他的两个儿子,一儿名封,一儿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曹操却未见想做皇帝。曹操是很实在的实干家,曾行刺董卓,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类事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败亡于军事。此等人,称为英雄,若与曹公相较,还真得大加考量。
曹操,虽-,却以他的聪慧,胆识,眼光及谋略,使其在三国乃至今日仍令人大可凭吊,堪称当时之英,后世之雄也。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3
提起曹操,大家都明白,《三国演义》里对他的描述出神入化。因此,大家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对曹操的一致印象就是:他是一个诡计多端,奸诈刁钻的小人。那是因为《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把曹操当反面人物来讲的,但是在我眼里,曹操却是一名英雄,就是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用人之道的描述中,也不难发现作者对曹操的褒奖。
比如,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来投靠曹操时,曹操个性高兴,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直接跑出去了。最后许攸在曹操打胜这场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当曹操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好多人都来投靠他。曹操不论亲疏容貌,不计前嫌,一切唯才是举,因此他的帐下才会猛将如林,谋士如云。以至于之后他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再看看孙权和刘备,虽说刘备以前三顾茅庐,但是诸葛亮本事就长得很帅,而庞统长得很丑,所以他们两个当中,刘备对庞统的看法就比对诸葛亮的看法要差远了。孙权见到庞统,是连要都不要的。刘备见到庞统,也只但是让庞统当了一个小小的耒阳县令而已。之后经张飞的推荐,庞统才得以重用,
从上面的状况来看,刘备和孙权的用人之道就比曹操差远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是一名英雄。曹操在他的《龟虽寿》上面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样豪迈的诗句中,我们就不难感受到曹操的英雄气概了。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4
“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其实本来就是正确的)。每个不一样的时代总有不一样的人物。而曹操呢,就是在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之后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状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状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地选取了灭口离开,这是明智的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悲哀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状况,明白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向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十分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也表示了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再之后陈琳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了。有一段时间呢,曹操是很不顺利的,因此有很多人背叛了他。但是他还是很自信有一些人不会背叛他的,比如魏种。但意想不到的是魏种也背叛了他。之后在一次战役中,魏种被曹操俘虏了,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以为曹操会以严刑对待他。没想到曹操却说:“放了吧,魏种是个人才,该当什么官就还是什么官。”这又体现了曹操是十分宽容大度的。权势那么大还能做到那样,的确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曹操,不一般的人物。如此曹操,如此明智,如此爱才。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5
你,机制多谋,老奸巨猾,你,被后人称为“乱世奸雄”,你,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古人--曹操。
你不畏强权。记得你在洛阳当北都尉的时候吗?你一上任就叫人做了十几根五色棒,放在门前,表明无论是什么人显贵,只要触犯法规、禁令,就要挨棒子。有一回,宦官蹇硕的叔父犯了夜行罪,偏偏碰到你巡夜,蹇硕的叔父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拒不认罪,被曹操用无色帮活活得打得断了气。虽然你那时是个小官,但因这件事让你的威信一下子传了出去。
你奸滑多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段话已经可以说明你的性格。你曾经扬言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你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个倒霉的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你,你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你立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可怜那个倒霉蛋至死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你聪明机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你的部下们都认为袁绍军强大不可敌。但你却根据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利用计谋,烧了袁绍的粮草,使你的兵将部下士气大振,最后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统治了北方。
虽然许多人对他有偏见,但我认为在乱世中向他这样的枭雄才有可能得到最后称霸。他就是我心目中最智慧勇武的人-曹操。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东汉末年之乱世,观天下之局势,凭勇谋而独霸一方者,史评“治国之良臣,乱世之奸雄”,此乃曹操也。以吾之愚见,三国里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先说孙权,虽会用人,但全凭祖上基业,称不得英雄;再说刘备,虽性情稳重而仁厚,但功劳多在属下,也称不得英雄;再说袁绍,虽之前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好谋无断,也称不得英雄。由此看来,天下之英雄,曹操当之无愧。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便出自他之口。但我认为这种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群雄争霸的特点,而曹操恰恰也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一统天下。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凸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评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而我认为他在“望梅止渴”中所表现的机智,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曹军在路过宛城时,曹操规定,将士一律不得踩踏民田,而自己的马却因受惊而踩踏了民田,他让法官为自己定罪,因书上说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但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于是便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可见曹操的治军严明、以身作则。
在我眼中,曹操也是一个会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人。官渡之战中,他让袁绍的得力谋士—许攸为他所用,从而大败袁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爱惜人才,不惜把捕获的吕布的赤兔马赠给关羽,对关羽恩重如山,所以才致使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情放了曹操一马。而我认为曹操更是一位极英明而有远见的人,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他便认准“天下英雄,惟使备与操耳”。
曹操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而他在《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中所展现的的博大胸怀,更表现了他在治国、军事等各方面的雄才大略。
总而言之,在我眼中,曹操是一个集多重性格于一身的人。他聪明机智、以身作则、多谋善断、极富远见、爱惜人才、奸诈狡猾、多疑。曹操还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他不愧为乱世之雄才,人中之豪杰!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7
曹操是三国中重要的人物,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两者之中却有着一丝的不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就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认识。
可是曹操虽奸,但是他很聪明,也许他却早就料到了“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呵呵,他对于篡位这个问题,却想的是名正言顺,这不由让人感到好笑,但也是他博得好评的一大亮点。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就是他奸诈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身为乱世,曹操心不乱,他有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坚持着自己的梦。虽为“奸雄”但是,“奸雄”“奸雄”难道就不算是英雄了吗?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等特点也注明了“奸雄”这个词。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的一个共同点,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放其而去。这实在是曹操不忍伤害关羽,不然,后果还很难定。再如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然高兴的赤脚相映迎,只为了得一人才。这也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动,于是献计给曹操,最终注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古代有人说:“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赤壁之战之所以吴蜀联军能乾坤逆转,透过表面看实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的爱才,对黄盖和庞统的信任所至。
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他用了最少的人力,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最后灭了袁绍。对战张鲁,他用调虎离山之计,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他用上了离间之计,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最终轻松的平定西凉之乱。
“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而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
人焉能无错,曹操固然有错,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性格,在曹操得身上还有很多需要现代人去探索和研究的东西。
“奸雄”也是英雄!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说三国是一段不得不读、扑朔迷离的历史,那么曹操则是一位不得不提、褒贬不一的人物。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为多疑,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因为多疑,赤壁大战前,周瑜使反间计,令曹操疑心大起,立斩蔡、张二将,导致赤壁之战大败。因为多疑,曹操率大军与刘备军队隔汉水对峙,因刘备一方将士夜夜击鼓鸣炮,竟使其怀疑诸葛亮可能有诡计,马上将部队后撤三十里。因为多疑,他以为华佗为其治病是替关羽报仇,一代名医因此死得不明不白。
多疑而不明断,一意孤行,害人害己,真是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多疑多败。
然而,不要忘了,曹操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看作谨慎,更是一种无奈。面对像刘关张三兄弟的生死同心,想来曹操从内心而言也是羡慕的吧。作为一代枭雄,面对战火纷飞,群雄并起,如果没有曹操多疑的性子,何以步步为营,成就霸业?所谓成也多疑败也多疑,多疑让曹操赢得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
曹操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来。陈宫死后,曹操赡养其老母……他的残忍和冷酷并非本性,若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他不冷酷,就战胜不了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敌人。他面对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曹操虽然多疑、奸诈、残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能臣,一位有着雄心抱负的明主。
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爱才,他明明知道关羽不会背弃刘备,却不忍杀之,亲送关羽千里走单骑,任他过五关斩六将;他可以让赵子龙在军队中七进七出;他可以重金厚待曾经写过讨贼檄文辱骂自己的陈琳。正因如此,其手下将领文臣无论是桀骜不驯,还是倔强执着,甚至是奸诈狡猾,都无不心悦诚服于曹操之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曹操有才。他精于兵法,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他擅长诗词歌赋,留下《短歌行》、《观沧海》等千古名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不是心怀壮志、才华超群,又怎能写出如此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文字?
难怪世人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统天下”是曹操的雄心壮志,“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些看似过分的做法和孤傲自夸之语,饱含着曹操一生的梦想与霸气。然而,事与愿违,曹操最终还是没来得及实现自己一生的宏愿,他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
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更是时代将他推向了最前线。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有些人厌恶曹操,厌恶曹操的多疑奸诈,厌恶曹操的残忍狂妄……
有些人喜欢曹操,喜欢曹操不拘世俗的真性情,喜欢曹操不惧失败的真豪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历史长流中,纷纷扰扰只是沧海一粟,曹操却用他匆匆一生,画出了惊鸿一笔。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9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乱世中的三国可谓是最扑朔迷离,最引人注目了。其间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传奇人物身上有许多疑团,人们的评论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他是何人?他就是三国中魏国的开国皇帝————曹操。
曹操,155年出生于官僚家庭,祖父是一名宦官。曹操青年时官拜骠骑校尉,曹操卒于220年,死于头中风,终年65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而辉煌。东汉末年,董卓暴政,朝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年轻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回到故乡,举兵讨贼,举贤纳士,讨伐董卓,建立朝政,他死后,其子曹丕谋权篡位,建立王朝,亡蜀灭吴,统一三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不少人评价他:奸雄,谋权篡位,老奸巨猾,引起战争,是历史的罪人。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一定。不过我认为不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利用天子指挥诸侯,掌控汉王朝的统治,这种卑鄙行径着实令人唾骂。但我们身临其境想一想,就能明白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如果你有强大的势力,和足够的聪明才智,你难道愿意屈居于宦官手底下做事吗?当然不会。在这些人手底下做事当差,既要忍气吞声,还要当心他们的排挤与诬陷。弄不好会丢掉性命。再从一种角度上看当时东汉王朝十分衰败,已回天无力。宦官当道,百姓民不聊生。看着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如一举打垮汉王朝,铲除奸贼,这样对汉王朝和百姓来说,算得上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再者一说,王室更替也是早晚的事,凡是有称王野心的人,都会趁此机会来抢夺天下的。曹操明辨是非,抢在诸侯前一步,可见曹操的雄心壮志。
有人说,曹操老奸巨猾,做了很多错事,是历史的罪人。我认为不是。曹操的确狡猾,可是在当时若是重情重义,反而会带来灾祸,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刘备就是一个例子。刘备确实够义气,仁德四海,恩溢天下。可后来,刘备为报关羽、张飞两个异姓兄弟的仇,举兵七十五万攻吴,被东吴都督陆逊一把火烧得惨不忍睹最后逃回蜀国仅两千余残兵。大将黄忠被射死,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在此后身亡,蛮王沙摩柯一箭射死吴第一上将甘宁,在逃亡时被吴将周泰几回合斩杀,蜀军大大小小将领非死即降。刘备回蜀后得重病身亡。因为讲义气帮兄弟报仇,使当时三国最强的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说在当时,如果义气做事,就会遭来失败,只有比对手更狡猾,才能在战争年代获得生机。虽然怎么做在我们看来很可恶。曹操也做了许多好事。曹操北拒匈奴,抵御外族入侵;他采用“屯田”的方法,让百姓与军队一起种粮食,收获粮食后上缴一部分给军队,百姓丰衣足食,同时也获得了大量军粮。
所以说,曹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卑鄙无耻,只是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观念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曹操的英雄事迹篇10
静夜,月凉如水。
走在无声的荫荫大道,大自然的一切都沉默着,连平时喧嚷鼓噪的知了、蟋蟀都陷入沉睡。我俯身捡起一片落叶,在斑驳的月影中,依稀可辨这正是三国时期火烧赤壁的场景。在一片箭雨如林,金戈声声中,我穿越了时光,来到了曹营。
当时的我,伐吕布,因事设奇,诱敌制胜;战袁绍,声东击西,官渡大捷。所向披靡,风光无两,纵看天下,只剩下孙权和刘备能与我对抗。公元208年,我带领20万大军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我军驻扎在赤壁,并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这些北方不识水性的士兵在船上行走。而就在此时,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与孙权联手共同与我抗衡。
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带着十艘战船向我军驶来。接近我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借着风势向我战舰驶来。因战舰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我军死伤很多,一败涂地。
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唉,败局已定,不能在做什么了,只能在此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了。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我骄傲轻敌,中了周瑜的连环计,信了蒋干的诈降书;是士兵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又不识水性;是孙刘联军深思熟虑,战术得当,团结一致。
夜深了,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岁月在耳畔静谧地流淌,手上一松,一片落叶无声的回归尘土。
从赤壁之战回到现实,我想说,凡事都要多动脑,多思考。如果当初曹操与周瑜长期相持,周瑜必败。只要多动脑筋思考,就会找到反败为胜的办法。就像我们平时写数学作业一样,遇到不会的题型,不去尝试,不去思考,在考试时就会尝到失败的苦涩。可是只要你仔细思考,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那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外,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呢?我想,只要不骄傲,多思考,多动手,再难的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勤动脑,多思考,就能得到更多的启示,就能战胜诸多的困难,就能抵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