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

| 泽慧

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1

邱少云与他的战友们在一个隐蔽的山沟中默默地展开了潜伏行动。他们要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对敌人的致命打击。这是一场充满危险和挑战的战斗,但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邱少云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备受称赞。他的故事以及他在军队中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谈资。然而,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的辛勤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这场潜伏行动中,邱少云所在的小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侦查。然而,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坚持着,等待着那个关键的时刻到来。

终于,在一天夜里,邱少云所在的小队发起了突袭。他们迅速击败了敌人,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宝贵的胜利。这场战斗的成功,离不开邱少云和其他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离不开他们背后的那些无名英雄们。

邱少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名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英雄致敬,向所有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英雄们致敬!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2

黄继光的一生充满了英勇无畏的事迹。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那英勇无畏的黄继光堵枪眼的事迹。在那次战斗中,黄继光带领着战友们向前冲锋,但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战士们纷纷倒下了。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机枪,为战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我们的部队成功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黄继光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们,他的英勇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黄继光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黄继光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3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4

程效,1949年5月6日入伍。在浙江杭州余杭学习一个月后,被分配到35军司令部三处通讯连当骑兵。1950年春节期间,到南京警卫二团警卫连警卫排。在南京江宁县和南京中华门中间有一个二桥门,那时候我们住在二桥门。没满一个月部队就调往福建,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一个月内要赶到福建厦门去接收金门。那段时间相当艰苦,白天不能出发,国民党飞机飞蹿,到大陆扫射投炸弹,所以我们都是晚上行军,粗略估计每晚要走一百二十里路。到达厦门后我们住在福建的海军造船厂大概有半年时间。那时国民党天天叫喊要反攻大陆,我们部队就成立一个厦门海军第四舰队。七十多人属于华东东海舰队第三十一大队第四队,专门驻守厦门港。那时还成立一个布雷分队,整个港口布满水雷,国民党的船就进不来。第四舰队除了布防厦门港还要建设铁路。开山器具、炸药等,都要从上海和广州这两个地方运送,我们就负责护航。当时有决心、有信心把守好厦门。

抗美援朝开始时,部队召开誓师大会,每个人都签名盖章,要求去抗美援朝。当时派我去福州开誓师大会,会议开了三天,有上万人参加。我作为代表,要写决心书,大致内容是:“我们是中华儿女,中国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要爱国爱家,美国野心大,想从朝鲜做跳板侵犯中国,我们绝不允许。作为中华儿女,要舍得一身,要和美国拼到底,只要我们人在,我们国家就有保障,我们绝不软弱。”1957年,我转业回家,至今在部队的战斗岁月仍历历在目。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5

1953年3月,杨传元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敏伶俐的他很快被编入侦察班,成为了一名侦察兵,深入敌人阵地,侦察敌人的阵地设施和兵力部署情况,为作战部队提供准确的消息。“有好多条路,走哪里上去,找不到,侦察兵就走前面,一个班带一个连,他(敌人)的后路在哪里,要去截住他(敌人),炮一打响,他(敌人)出来不到只有朝后面退,他(敌人)退下来了,下面又打。”杨传元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一次,杨传元受命坚守高地,面对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他和战友们殊死狙击。“要守到,不能丢,只要有一个两个(人)都要在上面守起,不能下来,那一回,我们打到只有4、5个人了,坡又大,坚持到硬是守下来了的,守到黑了,后头的部队来了,才把我们换下来的。”杨传元回忆道。

残酷的战争也给杨传元留下了“纪念品”,在执行任务中,他被敌人的枪弹打中了左小腿,所幸,救援力量及时赶到,杨传元被转送到后方救治。如今,这条疤痕也成为了老人一辈子永不磨灭的军功章。“不怕,点都不怕,想到出来保家卫国,死了就算了。”杨传元坚定的向记者说道。

由于表现英勇,杨传元荣立三等功一次。“班长命令我去,把任务完成了,还逮了活的,也缴了武器,给我立个三等功,我个人去完成的。”杨传元骄傲地说。

忆往昔烽火岁月,杨传元感慨万千,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是他过去无法想象的,他很知足,亦很感激,“祝福祖国繁荣富强,越来越好”。杨传元说。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6

伍先华是志愿军第12军34师100团2连3班班长。在官岱里反击战中,为了破坏敌人的火力封锁,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之路。

孙占元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他在带领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时,双腿不幸被敌炮弹炸断。然而,他并没有撤离战场,而是凭借顽强的毅力通过爬行指挥继续战斗。

最终,在战友伤亡殆尽、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孙占元引爆了最后一个手雷,与冲上阵地的敌军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只有27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

杨根思,志愿军第9军团28师85团中队长,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仍坚守阵地,指挥部队进行顽强抵抗。他临终时告诉战友:“我已经无法战斗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他用生命诠释了民族精神和军人的责任担当。

杨根思的事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广为传颂,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他被誉为“战斗到底的英雄”。

这些英雄们的壮丽事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篇章。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勇敢和无私的精神,为保卫和平、捍卫国家尊严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英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历史书籍的记载有限,无法完全容纳他们的伟大,但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7

在邱少云伟大英雄气概的激励下,潜伏部队怀着满腔怒火,高呼“为邱少云报仇”,当晚攻占了三九一高地。

作为彪炳史册的英雄,邱少云的伟大精神被代代相传,也是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的红色血脉之源。

在九连,邱少云从未离开。6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在这里建功立业,一茬茬的官兵成长为“活着的邱少云”。

三班,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宿舍进门显眼位置是邱少云的铺位,每天临睡前,三班战士都要铺开邱少云的被子,第二天起床后再叠好。几十年来,邱少云仿佛还是三班的一名老兵,同大家一样正常作息。

60多年来,九连先后5次转隶关系、4次更易番号。无论是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还是糖衣炮弹的利益诱惑;不管是舆论杂音的政治考验,还是灯红酒绿的现实诱惑,九连官兵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不丢。

精神的传承不是守住炉火的余烬,而是传递热情的火焰。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入,九连官兵说,现在学习邱少云,最根本的就是“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真正信仰纪律,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九连官兵就是这样,紧随邱少云的脚步,英雄精神一茬茬地得到传承。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8

杨业桂系石门县磨市镇(原磨市区南岳乡洛阳垭村)洛阳垭村长岭生产队人。出生于1932年7月6日,初中文化。1952年7月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那时,所招新兵都是从石门步行到桃源陬溪进行新兵训练一个多月,换上解放军服装。再坐船到岳阳休整几天,在那里举行欢送仪式后乘火车到武昌,于武汉统一换上志愿军制服——军大衣、棉裤、大头皮鞋等。然后又乘火车到河北,他们在河北待命了一段时间,被编入12军0055部队35师104团炮兵连(包括重机枪连)。1952年9月的一个夜晚杨业桂随部队乘火车跨过鸭绿江,在朝鲜领土上行驶了一日一夜后停靠阳德下火车,紧接着就是步行,几天时间,每天要行军100多里。将士们大地当床——用手扫一块雪出来,铺上一件雨衣,放上棉被,两人睡在一起,盖上棉被,棉被上面再加上一件雨衣,等到第二天醒来时,上面是一层厚厚的雪!他们就这样在树林里、草棚里渡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敌机每天疯狂轰炸,他们在老兵们的保护下时刻都会感受到生命的威胁。

杨业桂回忆说——“就是在这次行军中,我和一同去的战友覃道黄(和平乡人)、郑联邦、郑振邦、郑岩邦、磨市的向緖觉等人在一起,敌人一颗炸弹扔下来,郑振邦当场牺牲……我和老乡一起将他用担架抬到公路边,友邻部队将他运走,不知后来葬在哪里……”先期入朝的部队从前线换防回国,他们部队开至老阳德,又转移到大平原,边上就是海洋。杨业桂回忆说——“战争是十分残酷的,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在朝鲜战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战斗。一次阻击战中,敌人一颗子弹射中我身边战友的眉心,看到战友倒下,我怒火中烧,一个念想就是要给战友报仇,于是不顾一切端起机枪就是一阵扫射……再一次,我们休息时,与战友们坐在一起吃压缩饼干,没有水,就是一口饼干一口雪,恰在这时敌机丢下一颗炸弹,多个战友当场牺牲,当时我靠在一个大岩石边,没有被炸着,随即拿起机枪,朝敌机猛烈射击……还有一次,我们镇守一个高地,战斗中我被弹片炸伤了小腿……”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9

杨根思,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在什么特殊熔炉里炼就的?采访中,记者一次次思索这个问题。

苦难出英雄。根思乡根思村村委会主任李小军说,杨根思1922年11月生于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7岁时父母双亡,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给地主当过长工,在上海给资本家当过童工。1944年2月,杨根思回到家乡,参加了新四军。

泰兴市公安局督察大队副大队长翁海林,曾任杨根思连第18任连长。在他看来,“英雄壮举,绝非偶然”。翁海林老家在泰兴黄桥镇,离根思乡有20多公里,从小学到高中,每逢清明节,学校都组织他们步行前往杨根思烈士陵园祭扫先烈,“那时,英雄杨根思的形象就在我脑海中烙下深深印记。”

“他是个大英雄!”在翁海林的讲述下,杨根思的传奇故事回放在记者面前。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杨根思经历过300多次大小战斗,靠着过人的胆识和身手屡建奇功。

在杨根思的战斗故事中,“爆破大王”这个称呼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解放战争期间,他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最神奇的一次,是1946年攻打泰安的战斗,杨根思用18颗手榴弹攻下全城的制高点。敌人的子弹击中杨根思的脸,一时间血肉模糊,班长不顾杨根思的反对,连眼睛都一块儿给他包扎上。不可思议的是,在班长的指挥下,蒙着眼睛的杨根思扔出去两颗手榴弹,居然都精确命中目标!

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事迹精选篇10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20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