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英雄事迹简介五篇精选800字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一
我站在浑黄的汨罗江边。
今天艳阳正好,又恰巧是端午。雄黄抹额,虎符系臂,五彩的龙舟浩荡在江上,软白的粽子在别人口中,翠绿的艾叶如利剑戟立在广袤的原野上,只为纪念战国的一位故人……
残阳如血,汨罗江畔。屈原一袭白衣,披头散发,形销骨立,憔悴不堪的脸上泪迹斑斑。他边走边吟唱道:“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常,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恁?”声音嘶哑,闻着悲怆,似是一个绝望的人拼尽全力发出最后的心声。
她双眼空洞死寂,是在望着无边无际的滚滚江水?是望见自己当年怀瑾握瑜,意气风发?还是望见朝野之上小人得志的丑恶嘴脸?有还是望见自己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楚国被敌军践踏,血流成河,尸骸遍野?……
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而屈原属于后者。他“直言砥美,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抛头颅,洒热血,毫无保留将自己全身心献给楚国大地。可楚怀王不解,听信谗言,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贬谪、放逐。但屈原仍矢志不渝,一面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全寄托于香草、美人,写下惊世之作——《离骚》,一面又四处辗转,救亡图存。他国仰慕屈子圣贤,纷纷许下高官厚禄,但其皆一一拒绝。屈原心中只有唯一的楚国。
当盛世将倾,当深渊在侧,当国破山河在,当城春草木深。敌军兵临城下,楚国覆灭已不可扭转,现实中的美好国度已化为泡沫。于是屈原毅然决然选择怀抱大石,纵身一跃投入江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昆仑玉碎凤凰叫。有人说比起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屈原的死是怯懦,是逃避。可我觉得,宁为玉碎的他是选择以死殉,保其浩然正气。他在逶逶迤迤的汨罗江中找到了理想国。他虽身死,却精神永存。
我徘徊又徘徊,走着千年前他曾走过的路。、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当年“随其波,逐其流”的渔夫还在,但屈原又在哪儿?他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生命长河之中,激励后世千千万万个“屈原”出现在华夏舞台上。
故何时没有屈原?何处没有汨罗江?陶潜的汨罗江是一片灼灼桃花林;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刎颈的大刀;张玉滚的汨罗江是一根挑书的扁担挑起了大山孩子的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汨罗江,那是他终身溯洄以求的。
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二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本名屈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不过在上官大夫、郑袖、张仪等人的陷害下,一步步远离楚王,当郢都被攻破时,他选择了抱石投江自尽以殉国,大家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后来有了纪念他的节日,端午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人生道路很长,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探求自己的路。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我都一步步走过来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依然不会迷路。我怀着一颗不畏前路艰辛的心,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也让我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真的是把命运交给老天。收成好不好,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民生确实是很艰难,一年忙到头,也仅仅只够温饱而已。我爸妈从04年出去打工,至今已经十五年了,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为了我和我姐的学费、生活费而劳累奔波,十分辛苦,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以后接下父母的重担,让他们安享晚年。如果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屈原的诗词中,我还体会到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情操。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虽然我不大可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但我可以要求自己向上向善,与人友好相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品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基,一个人可以品德不那么高尚,但绝不能道德败坏,为所欲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修身养性,养成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的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
还有,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倾尽自己的所有,为国付出,虽然众人远离他,虽然楚王放逐他,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就像陆游所说的那样,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一个偶像,我的偶像就是屈原,他品德高尚,才识过人,热爱祖国,是吾辈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
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三
日出
汨罗江边,你苏世独立,受命不迁,只因你深固难徙。一身青衣在晨风中飘舞,被绣上朝阳似火。江水平静似一帘幽梦,也如你此刻的心。
耳畔传来《橘颂》的余音袅袅,于是一幕话剧在回忆中上演。橘树下你挥笔讴歌生命,婵娟为你送来缕缕茶香;郢都大殿上楚王为你接风洗尘,夸赞你促齐联盟的改革主张。于是,你秉烛达旦,抚案筹简册,舒眉向青天。
此刻,你矗立江边,任思绪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流。
烈日
恍惚中,你脚下的芳草不再翠滴,只因失去了你傲岸身躯的荫庇。烈日在你头顶高悬,把你的影子驱入江中,被浊流击得粉碎;还不时喷出几团火焰,使江水沸腾,大地焦灼,和你的一腔怒火撞击,形成了闪电,声震如雷。电光中有你与张仪力争的正气,有你傲视南宫的威严;有你诅咒天神的凛然,有你面对婵娟尸首的无语。
佞的排挤,的叛离,人情的冷落,世态的炎凉,将你的满腔怒火渐渐冷却,化作怒气,凝结成雨,从你的眼角滂沱而出,冲垮了湘夫人的荷屋,熄灭了黑暗中的闪电,遁隐了浓云里的雷鸣。
你蒙尘的心如同被历史钙化的岩石,千疮百孔,你将它抛向江中,任江水冲刷,泛起层层酸泪。
残阳
晚霞将天边染成橘红,江面上残阳如血,白昼被黑夜悄悄吞噬。郢都春闱的帷幕在你的眸子里缓缓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长烟落照、晚风孤城,使你羸弱的身影顿增千年孤独。羽化成四时的悲凉,北啼血的杜鹃传唱。
你有着十万里长的忧伤,起于汨罗,流经汉唐,止于淇。
你像飞蛾扑火一样寻找归宿,焦灼的大地已不堪负重。你选择江水作为坟墓,却不愿随波逐流。你将赤诚的忠心化成坚硬的巨石,然后将它揽入怀中。
你纵身一跃,在幽暗的楚天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一道彩虹,一头是古,一头是今。此时,一颗巨星陨落尘寰,那是银河为你落泪。
流淌千年的汨罗江畔,矗立着你坚韧的灵魂,燃烧着一个凤凰涅磐的永恒神话。
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四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屈原一生创作很多,他敢于直抒胸臆向老天提问,便有了《天问》,后又有《离骚》。鲁迅更是对此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10个字中也肯定了《离骚》重要的艺术价值。
面对着那一片片涟漪,我的所思所感慢慢的飘向了远方,长久地景仰着一代伟人。
关于屈原的英雄事迹范文五
对于屈原,人们纵说纷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将自己说成是世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却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被流放,被排挤,但仍然坚持,那种坚持,那种不与世同浊的坚持是很少有人作到的。
可能有人会说,屈原很迂腐,既然有才,既然楚国不识才,他大可到其他国家去,为何还要守在楚国,但也正是他对国家的坚守,国家的热爱,那样的坚持,才显示他与当时其他有才能的人与众不同,怀着对本国的爱,才使得他有了自己的根。
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他的确是很爱国,并一直坚持着去帮助国家发展。但他太过于坚持原则,虽然他的原则并没有错,但并没有帮助到当时的时局。如果想让国家时局得以扭转,在陷入困境时,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不应因为遭到陷害而放弃救国,如果他是真的想救国的话。他坚持个人原则,在某种角度看,并不是完全在救国,而是为了保持他个人品行的高洁,他把个人原则看得比国家兴亡更为重要。就他所说,“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他不愿同浊同醉,那么救国必然遭遇重重困难,并且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懂得救国的人,他的方法过于直接,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不懂得变通。而最后对生命的放弃,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对自我的解脱,如果他真正想要救国的话,就不应该用死来解决,因为,死对他来说,是个人品德的维护,自我的解脱,但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只能是奸臣当道的形式更为恶劣,让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死,并没有解决问题。虽然他曾试图想办法改善现状,但他并不是一个能把救国坚持到最后的人,他坚持的只是对个人品行的维护,似乎有点精神上的洁癖,他把这放在了救国的前面。其实从这也可以看出,屈原并不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他不懂得勾践的卧薪尝胆,不懂得忍辱负重,不懂得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包括个人的精神。
当自己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时,他选择逃避,放弃。虽然,他那种精神,从哲学上,人的个人修养上,是很值得敬畏的,但从客观实际来讲,并不适合。他在那样的状况下救国,改革就应该预料到有重重困难,并且事情的走向不能在他的计划之中,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式,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能救国,能改革,短暂的丢弃个人的原则是必要的,但他却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原则。他本来有很多条路可走,但却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