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
在生产和工作中,成绩卓着、有突出贡献者的光荣称号;也指被授予这种称号的人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通用16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
张连卫,维修四项目部第三综合维修部主任。工作严谨细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通过精检细修,2017年,在日常跟班执表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俸伯折返道岔表示缺口经常跑口问题,化解了可能导致的道岔挤岔的风险。积极与线路公司开展道岔联合整治工作,有效降低了由于工况不佳对道岔机械连接部分造成的影响,降低道岔拉力,提高道岔设备的稳定性。善于借助监测和测试设备开展设备排查和处理,大幅度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水平,缩短故障处理延时,使维修部信号设备故障延时同比下降10%。注意日常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维护、指标测试、故障处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维修部员工故障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通过强化员工对15号线日信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学习,使员工摆脱对厂家的技术依赖,能够独立快速的处理设备故障。
在2017年三大战役重点保障期间,所辖设备未发生C类及以上事故,圆满完成各项保障工作。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2)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达80多米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是“长二捆”研制中的关键,而塔中用于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的.关键,该材料特殊,要求一级焊缝。高凤林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保证了澳星的成功发射,该工程获得部级项目一等奖。日前,在载人航天工程升级测试中振动大梁焊接质量依然良好,承力从360吨提高到420吨,大梁安然无恙。
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给焊接加工带来诸多难题,尤其在发动机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与超薄材质在复杂结构下的对接焊,多次泄漏,高凤林经过反复分析和摸索,终于找出了以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最佳工艺措施,攻克了难关。在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将被判死刑的关键时刻,高凤林化险为夷,将第一台大喷管推上了试车台,保证了长三甲等型号火箭的研制进度。后连续生产多台,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作为主要完成人,该喷管的制造工艺荣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长三甲、长三乙已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海等大型通讯卫星,并即将成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3)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无不凝聚着张琪的心血和汗水。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在张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张琪依旧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坚守着,看似平凡朴素,实则不平凡。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张琪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以及产品负责的理念,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告诫我们,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已经在一线坚守了四年的张琪,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属于他的“工匠精神”。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练习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4)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5)
在中国有一位陶瓷制作匠人,他擅长用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的陶瓷器。他的作品被誉为艺术的典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这位匠人对陶瓷充满了热爱和追求。他坚持用纯手工技艺制作,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他首先要亲自挑选优质的陶土,然后将其揉搓成坯,一点一点地用手捏成各种形状的器皿。在捏陶的过程中,他丝毫不马虎,将每一处都捏得精雕细琢,力求每一个盆、碗、瓶都能呈现出最美的形态。
他还非常注重陶瓷的装饰和绘画。他会用自己的手绘技巧在陶器上画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和图案,使其更加生动和有灵性。他还会用纯手工的加彩技法给陶瓷上色,以增加其艺术感和立体感。
这位匠人的坚持和努力确实让他的.陶瓷作品与众不同。他制作的陶瓷器质地细腻,造型优美,色彩鲜艳。他的作品多次在艺术展览中获奖,并收藏于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
这个匠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艺术的奇迹,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技艺的坚持和对艺术的热爱,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品。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6)
多年来高凤林同志共攻克难关96项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缝成型第一个完成美国ABS焊接取证认可,受到美国船检官员的称赞并被首推该试件为工艺评定试件。并多次作为厂、院、北京市焊接教练、集团公司命题组长、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著有论文多篇分别发表于《航天制造技术》、《航天产品应用焊接技术》等刊物。
由于贡献突出,其事迹多次被收入《中华名人录》、《当代人才》、《国际人才》等期刊和中央台《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节目。授课260课时以上,带徒17名。在钻研业务的同时,高凤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质,进修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他还积极参与党、团、工会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党支部青年委员、组织委员、工会分会主席等职,并以自身的表率带动影响青年团员和广大职工群众。自参加工作以来,安心一线工作,多次谢绝了外界高薪聘请,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凤林以精湛的技术和突出贡献被破格评聘为国家技师,1997年被评聘为高级技师,2015年又评聘为特级技师。
1983年以来,高凤林同志连年获得厂、院优秀团员、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先进生产者、十佳青年等称号共二十多项。此外,他还在1986年获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优秀积极分子;1991年获部青工技术比赛实际第一、理论第二;1995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航天百优"十杰"青年、航天部劳动模范、航天技术能手、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1997年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等称号、1999年获中国航天基金奖。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7)
师傅带徒弟,是从事技术工种长久以来的惯有模式。刘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后备制度,并设置技工学校要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刘湘宾介绍,他的师傅是我国第一届技校生,曾远赴苏联学习技术。
拜师入门少不了考核。“见的第一面,师傅就问我,你这当兵的回来会干啥?我说我啥也不会,接着他就给我出了几道题,让我解。”刘湘宾回忆,师傅出的是三角函数的六个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我高中虽然没上完,但这些东西,对我来讲还是挺简单,在部队待的三年,我也没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解个方程,再反推出来进行验证,结果数字都合适,我心里就感觉特别激动。”师傅一看,题解得不错,就让刘湘宾跟着他学。
铣工是机械加工里最难的'工种之一,它要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对手工计算要求极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要精确到分。
刘湘宾说,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还有点保守,尤其是在传授“绝活儿”的时候,信不过的人是不会传的。做航天产品的一些关键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锁着门做。活儿做好后,到第二天天亮,师傅又会让他把工装夹具都拆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三十多个徒弟,恨不得把本事都教给他们。” 刘湘宾告诉新京报记者,你所做的每个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必须是100%的。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诲。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8)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 “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9)
我叫__,现任__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__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__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__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__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0)
李伟超,男,中共党员,1963年7月生,现为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2006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他默耕耘,创佳绩。从业以来先后向市中体输送苗子80多人,由中体转送省、市专业队20人、国家队6人。在历届市运、市小学生体操比赛中获金牌73枚,省运会、省少儿体操比赛中获金牌30枚。全国赛金牌20枚,亚洲体操赛金牌2枚。他勤总结,善创新。他十分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后撰写了:《在我国当前形势上“体教结合”的研究》等20多篇论文,分别在区、市、省、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先后完成“十二五”全国子课题和省级校园足球专项课题。2015年论文《区域体育教研组教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报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2年评为中国《十城市》第二届学校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会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评比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指导吴静老师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获一等奖。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1)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时,__总是把年轻的队员们叫到身边,手把手地现场教学。遇到困难,他又总是站在第一线。今年3月3日中午时分,位于抚生路330号前的两根电杆被路过的大车撞倒,电杆之间的一台变压器摔坏,致使抚河以西、朝阳洲中路以南直至朝阳农场大面积停电。情况险急!正在外面抢修的__接到事故报修,立即带领第一批抢修人员5分钟后赶到现场,10分钟后,留守值班的队员按照现场发回的指示,紧急调配好车辆、物资赶到。大家齐心协力,赶在下午14:30前恢复了两条线路的送电。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行动的`感召力是无穷的。在__的榜样带动下,队员们争先效行,团结拼搏。工作时,没有你推我搡,只有争先恐后;生活中,没有得失计较,只有互帮互助。他们是同事,是师徒,是战友,是兄弟。
跟__在一起干供电抢修19年的副班长黄良华深有感触地说,在__的言传身教下,班员们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人。一次,班员罗德明的儿子不慎从二楼摔下。__闻讯后,从现场抢修完毕,连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一口,心急火燎直接赶到医院看望。班里的其他队员则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让罗德明安心地照顾好孩子。
今年的年三十,__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班里,等待着与班员们团聚。班里的同事想到__多年都没跟家里人吃顿团圆饭,都“赶”着他回家。__笑笑说:“这里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啊!我这个家长怎么能缺席呢?”就这样,他坚持留下来,和队员们一起在值班室里一边守着电话,一边相互祝福着新年,度过了又一个特殊的团圆夜。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2)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2020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3)
熊智康,男,中共党员,汉族,江西景德镇人,1979年4月生,大专学历,现任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电气配件制造部副部长、元器件车间主任,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熊智康同志于2000年进入广东格兰仕集团元器件车间工作,从最初的普通工艺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车间工艺质量副主任,再成长为车间主任兼制造部副部长,是一名有着丰富一线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型综合人才。在熊智康同志的带领下,元器件车间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绩显著,车间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车间,车间班组多次被广东省、全国轻工业协会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在车间副主任的岗位上,他多次主导参与元器件产品的主要工艺技术攻关项目,编制工艺文件,攻克了多项元器件产品的技术工艺难题,使元器件产品的质量稳步提升,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平均95%提升至现在的平均99%以上。在车间主任岗位上,他从完善车间制度、流程、激励机制入手,激发基层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组建优秀的班组管理团队,在确保生产任务、按质、按量、按时供应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2006年以来,车间生产效率平均增幅在15%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4)
__,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扫盲教师到拿到大学文凭甚至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宁愿放下三次改行的时机,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决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左相平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同是教师,我深深为自己曾有过的抱怨感到羞愧,为自己曾打骂过学生感到懊悔,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己从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作为事业认真去做,甚至当做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不再把学生当做获取绩效工资的工具,而是作为花朵去呵护,作为栋梁去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必须满是辉煌!
11月14日,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盘县县教师左相平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情绪很不平静,特别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他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并且得到了广阔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左相平这些老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芒。孔子云:“其身正,毋令那么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根底。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教书育人,教书者务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膜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能够想像,假设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就应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5)
张怡博:立身练志正师德,教书育人谱新篇
张怡博,女,198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五处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秉持立身练志正师德的从教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爱生如子。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到我区薄弱学校开展送课支教活动,为全区语文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引领辐射领头雁作用。同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她更新教法,大胆创新,主持编写校本课程《竹韵飘香》。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快速提高。其本人也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成为一名具有教学特色的名师。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怡博先后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河南教育》等CN刊物上发表,所教班级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所教学生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少先队员”。
如今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深感责任在肩。她将时刻铭记自己毕生的追求:“尽吾之力,护学生周全,助教师成长,许家长心安!”
中国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6)
李智,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高压化成箔生产车间主任兼研发技术部部长,主管车间生产、工艺控制及研发、设备维修等工作。
他一直秉承公司“提质降本,创新突破”争当行业先进发展理念及思路,通过大量查找行业内书籍、资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虚心请教行业内优秀前辈,积累了丰富的化成箔生产工艺研发及生产管理经验,全面的掌握了中高压化成箔工艺管控技术,为技改、研发、管理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业十余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试验分析、研究和实践和推广,具备了极强的技术、管理水平、职业素养,使得他在管理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有了良好的口碑。
在他的带领下,提出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及节约成本改造方案,技术团队人员自主研发出化成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量产,2020年将公司生产中的次品废品率下降2.5%,节约成本510万元。制定节水节电改造方案并实施,2020年度节约自来水费63.6万元,节约电成本20.6万元。节约主要化工原材料约60吨,成本48万元。
在2018年他荣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迎难而上、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是他具备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