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

| 李金

专注产品、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是劳模工匠精神,他们与追商人精神截然不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精选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艾爱国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09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13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艾爱国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艾爱国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2】

徐义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徐义刚院士主要从事地幔岩石学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之前的快速地壳穹状隆起,揭示峨眉山LIP的深部结构、地壳穹窿以及火山岩类型空间分布存在协同变化规律,确证其与中-晚二叠世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为地幔柱影响下固体地球不同圈层的系统行为研究提供了范例。通过重建岩石圈热状态,为华北岩石圈巨量减薄提供了关键证据;厘定幔源岩浆从同位素富集型向亏损型转变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标志,提出岩石圈减薄的热-化学侵蚀机制。发现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源区普遍存在西太平洋俯冲板片组分,阐明大陆板内玄武岩的形成与大洋俯冲的成因联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3】

看了“最美铁路人”的直播后,真心佩服这些铁路英雄!从撸起袖子加油干,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到今天我们走进新时代,“最美铁路人”就是平凡和坚守最好的诠释,他们是我们新时代学习的好榜样!

今日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拼搏、坚守、专注。其中,同在客运岗位的张润秋的先进事迹报告令我印象深刻,客运工作看似简单,却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善于为旅客排忧解难的心,“客运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新时代铁路青年更要以榜样的力量鞭策自身,不断努力提升业务技能,时刻秉持一颗热诚的初心服务广大旅客。“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最美铁路人”的爱岗情、奉献心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身为主力的铁路青年,就更需要把这种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我们以“最美铁路人”为时代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就一定能交出一份无愧于铁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4】

益西卓嘎,女,藏族,1981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分公司副总经理。

主要事迹:2005年7月该同志主动申请到双湖区邮政所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开办了电子汇兑、包裹、信件封发、报刊收订、农牧区乡邮通信服务管理、邮件投递以及日常材料的编写等业务。她以“精”为理念,以“专”为宗旨,严于律已,爱岗敬业,力争把邮政业务做得更精、更出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邮政员工。她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她的事迹不仅在邮政系统内家喻户晓,也传遍了羌塘大地。在那曲“益西卓嘎”这名字成了积极向上和吃苦耐劳的代名词,在2018年11月她被评为那曲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感动那曲人物”,2018年被评为“2014—2017年度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2019年被自治区妇联评为“西藏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5】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15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凤林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6】

李伟超,男,中共党员,1963年7月生,现为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2006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他默耕耘,创佳绩。从业以来先后向市中体输送苗子80多人,由中体转送省、市专业队20人、国家队6人。在历届市运、市小学生体操比赛中获金牌73枚,省运会、省少儿体操比赛中获金牌30枚。全国赛金牌20枚,亚洲体操赛金牌2枚。他勤总结,善创新。他十分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后撰写了:《在我国当前形势上“体教结合”的研究》等20多篇论文,分别在区、市、省、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先后完成“十二五”全国子课题和省级校园足球专项课题。2015年论文《区域体育教研组教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报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2年评为中国《十城市》第二届学校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会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评比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指导吴静老师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获一等奖。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7】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8】

熊智康,男,中共党员,汉族,江西景德镇人,1979年4月生,大专学历,现任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电气配件制造部副部长、元器件车间主任,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熊智康同志于2000年进入广东格兰仕集团元器件车间工作,从最初的普通工艺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车间工艺质量副主任,再成长为车间主任兼制造部副部长,是一名有着丰富一线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型综合人才。在熊智康同志的带领下,元器件车间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绩显著,车间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车间,车间班组多次被广东省、全国轻工业协会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在车间副主任的岗位上,他多次主导参与元器件产品的主要工艺技术攻关项目,编制工艺文件,攻克了多项元器件产品的技术工艺难题,使元器件产品的质量稳步提升,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平均95%提升至现在的平均99%以上。在车间主任岗位上,他从完善车间制度、流程、激励机制入手,激发基层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组建优秀的班组管理团队,在确保生产任务、按质、按量、按时供应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2006年以来,车间生产效率平均增幅在15%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9】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0】

张怡博:立身练志正师德,教书育人谱新篇

张怡博,女,198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五处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秉持立身练志正师德的从教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爱生如子。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到我区薄弱学校开展送课支教活动,为全区语文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引领辐射领头雁作用。同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她更新教法,大胆创新,主持编写校本课程《竹韵飘香》。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快速提高。其本人也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成为一名具有教学特色的名师。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怡博先后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河南教育》等CN刊物上发表,所教班级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所教学生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少先队员”。

如今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深感责任在肩。她将时刻铭记自己毕生的追求:“尽吾之力,护学生周全,助教师成长,许家长心安!”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1】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2】

梁跃辉,男,汉族, 1969年11月生,湖南望城人,1989年1月参加工作,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学历,现任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惠阳星河丹堤项目经理部劳务班组长,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工匠、惠州市“金牌工人”、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

梁跃辉同志高中毕业后加入中建五局安装公司,从一名铆工到劳务班组长,仅有高中文凭的他勤于学习,工作实践中刻苦钻研施工技术,积累施工经验,2009年,他发明的“一种膨胀螺栓拉力检测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8年间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项,在国家级技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5篇,另外他发明的“水暖管道一次性预埋施工工法”获得省部级工法。梁跃辉的专利在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各项目得到了广泛运用,据统计,近两年这些专利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梁跃辉发明的“一次性预埋地漏”申请了“建辉”牌注册商标,2016年首次进入建材市场。他在惠阳星河丹堤项目成立了“梁跃辉三创工作室”,带领一批技术创新骨干,并于2016年获得“广东省职工创新示范基地”。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3】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而你却完成了它!”这是张琪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

张琪是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总装二分厂4A班一名员工。自20__年入职以来已四年有余,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组中流砥柱,从一名辅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时间的沉淀以外,更可贵的是他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一年还是学徒的他估计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自己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__年,默默无闻的张琪成为了在总装分厂人尽皆知的明星。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他在分厂举办的“工匠精神”打螺钉技能大赛上一鸣惊人。辉煌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从不懈怠的勤勉。

刚到岗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师傅教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但慢慢他发现如果仅仅是进行这种流水账一样的工作,自己并不能得到进步和提高。于是他开始主动出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求教师傅和同事。稳重的性格让他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也有毅力坚持。中隔板的固定没有一定的岗位技能使不能胜任的,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钣金件划伤的危险。技能不熟练,跟不上生产节奏,频繁出问题,这对于每一个位新员工来说都会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张琪来讲,将这个不适合时间缩减到最短,是他急需解决的难题。于是他就下班跟对班学习,去培训基地练习,每天要达到什么样的.进步,都对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赶的过程中,张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应手,他坚信:适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张琪认真观察,实地研究,对于岗位操作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无不凝聚着张琪的心血和汗水。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在张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张琪依旧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坚守着,看似平凡朴素,实则不平凡。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张琪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以及产品负责的理念,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告诫我们,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已经在一线坚守了四年的张琪,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属于他的“工匠精神”。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4】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 “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先进典型劳模工匠事迹【篇15】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2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