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

| 徐球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从产业工人一步步做起,一路走来的故事事迹值得关注,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1)

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

记者日前走进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的厂房采访,刘伯鸣正在指挥操作手通过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水压机每一次锻压的时间、强度、角度,都分毫不差。

就在这间厂房,刘伯鸣带领团队突破外国技术封锁,为中国核电锻件制造擦亮了招牌。

核电锻件是核电机组建设的关键部件。彼时,核电锻件制造是世界范围内绝对的高精尖科技,也是我国急缺的关键技术。

“造出来,我们不仅能突破封锁,更能降低成本,赢得广大的市场!”刘伯鸣和工友们立志要为撑起中国制造业脊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2)

几年前,由于核电锻件制造的技术制约,国内已开工的核电项目严重拖期,刘伯鸣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技术难题,争取锻件国产化。

可是,要打破技术壁垒,困难重重。

没有经验可循,刘伯鸣带领党员突击队摸索着往前干。

就这样拼搏半年,刘伯鸣和工友们拿出了自主研发的设计,彻底打破国外壁垒,不再依赖进口。

从业31年,刘伯鸣创造了40多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锻造技术,攻克90多项工艺难关,填补40多项行业空白,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3)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4)

刘伯鸣1971年出生,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家里兄弟姐妹3人。当时父亲每月工资才36元,母亲每月收入不到20元,这点微薄的收入要支撑一家5口生计,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好在父亲秉性刚强又心灵手巧,每天下班回来做各种木匠活儿用来补贴家用。有时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他帮忙,刘伯鸣从那个时候起,就强烈地感受到一门手艺对一个家庭的重要。

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技校,锻工专业。那是他第一次离家住校学习。当时大家比较散漫,学习抓得也不是很紧,觉得这辈子的前途无非就是进工厂当个工人,一眼就能望到退休,没有多大动力。可是有一件事对刘伯鸣触动很深,让他从此确定了人生的奋斗方向。

记得那天工艺课,单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中国一重的历史,尤其重点介绍了代表中国一重乃至国内重机行业制造能力的12500吨水压机。一连串详实的数据,一大批举足轻重的锻件产品,在学生们眼前勾勒出一幅无比壮阔的画卷。一重拥有这种重大基础性、战略性装备——万吨水压机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彻底解决了大型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提升了我国大型锻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增强了我国冶金、炼油石化、汽车制造、核电、电站等企业核心锻件的自主化、国产化装备能力,是打破国外垄断提供了有力武器,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定海神针”。震撼之余,刘伯鸣头一次感到自己看似平凡普通的锻工工作竟然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着这么深沉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那么实实在在,又那么不同凡响。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5)

30多年来,刘伯鸣和他的团队先后攻克90多项锻造工艺难关,刘伯鸣被授予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现在,他更希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更多青年技工。

瞄准超大超难锻件,刘伯鸣不断发起挑战。他带领团队一次锻造成功了国内最大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还带领团队一举攻克核电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锻造技术,让核电常规岛装备的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

刘伯鸣说,质检中心跟我们说,各项指标均满足或优于用户的要求,这种自豪感肯定是油然而生的。国内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厂家给它干出来,我们中国一重给它干出来了。现在又接到了订单。

前不久,刘伯鸣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直径6.76米的异形加氢筒体锻件,创造了这类锻件单体重量、直径和壁厚都是最大的三项纪录。产品应用在中石化镇海项目中,实现了锻焊容器制造在石化行业上的首次应用。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6)

刘伯鸣,男,汉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0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____代表,现任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央企楷模”“龙江工匠”等称号,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华技能大奖”称号,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2020年11月,获得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3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和团队专心打造大国重器。

应该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现在随着企业的进步,我们的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很多都是机械化操作了,我让他前进3毫米就是3毫米的前进量,压下量10公分能是10公分的压下量,过去的经验操作就淘汰了。

我师傅能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就是因为操作技能这个东西,也是因人而异的,它和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有关系,你只有综合到思维意识中去,才能摸索出你的套路来。照葫芦画瓢很容易,但是内涵的东西,需要几十年摸索总结,别人的操作方法不一定适合你,那就是说,师傅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7)

刘伯鸣说在中国一重工作,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我师傅经常在干活之余跟我说,他说伯鸣啊,我们所担当的这种重任,可能你现在意识不到,但是我们所提供的产品,都是重大装备上的核心部件,干好干不好,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拿什么开玩笑,都不能拿工作开玩笑,只有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它,爱上它,才能干好,干到极致。

当时我觉得只是说说而已,但是他总说、总说,就进入我的思想意识里了。后来,我带徒弟的时候,也把师傅说的再说给他们,让他们感受老一代匠人的思想。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重能走到今天。

技术革新,以前对基层员工来说,根本没有提上日程,我们每天按部就班,按师傅传授的方法干,把活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好了。这种干法儿,随着企业的发展,装备水平的提升,局限性会逐渐显现。

你比如在我们锻造领域,要锻造一只普通的支撑辊,一般用75吨钢水可以干出来,过去我们很多地方得用78吨,多用3吨的钢水量,那就是1万多块钱的生产成本,你要追求技术规范,就能省下这一万多块钱。那么你再进步一点儿呢,或许用73吨也可以,又能节省近1万块钱,这就是需要我们技术人员做的。省下这些钢水有困难,那你解决困难,就需要创新意识迸发出来。

全国技术能手刘伯鸣事迹范文(精选篇8)

2000年前后,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境,刘伯鸣每个月只能领到200元的生活费。此时,外面的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一些人离开了。29岁的刘伯鸣也有些心动。

“你的技术是一重给你的,一重的平台很大,足够你大显身手。”正当刘伯鸣为“去和留”而困惑时,师傅的一番话,让他意识到了身为一重人的责任,也坚定了留下的决心。

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

“把分内的工作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要做就做最优秀的锻工!”这是父亲在刘伯鸣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说的一句“至理名言”。追求极致,意味着专注持久的努力,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在一琢一磨中锻炼意志、培养耐心、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刘伯鸣做到了。“他锻起活来上心,动脑,不惜力,所以进步快,有能耐。”熟悉刘伯鸣的工友这样评价。

2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