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
刘伯鸣技能大师的事迹给大家带来精神的洗礼,刘伯鸣技能大师事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精选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1】
作为“共和国长子企业”,中国一重为共和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后,加速转型升级成为黑土地上包括中国一重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新的发力点。党中央没有忘记曾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2012年,党的____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不久,一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改革攻坚战在中国一重打响——
从“以生产为主”向“以市场为主”转变,把市场化血液融入企业管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变身“推销员”,全体营销人员紧盯市场跑订货、追回款;
从“一管到底”向“一追到底”转变,推进分层管理、层层签订经济责任状,做到压力层层传递、动力层层激发;
先改“主席台”,再改“前三排”,累计调整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98人,解除岗位合同95人;
全员“站起来,再坐下”,打通管理、营销、研发等5类岗位多途径晋升通道,撤销各级管理机构187个,压缩定员2355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伯鸣因为常年工作在一线、技术能力过硬,被推举为技术带头人。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2】
刘伯鸣和工友们承接了不少“硬骨头”活儿,包括很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中里程碑式的产品。
就拿715吨整锻低压转子来说,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钢锭,对压实度要求极高,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供参考,超大锻件中不允许有米粒大小的缺陷,更不允许存在任何孔洞和裂纹。
着手攻关的那段日子里,我近乎“走火入魔”,满脑子都是锻件变形过程和工艺参数。一次下班回家,我看到妈妈正在揉面准备包饺子,就洗了手过去帮忙,不知不觉间竟把面团揉成了锥形的筒体。妈妈一时哭笑不得:“伯鸣啊,你是不是‘魔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3天的攻坚,这个直径3米、长达14米的“巨无霸”终于大功告成。专家组验收一次合格,质量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也彻底打破了此类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没有国有企业改革,哪来的活力释放?据我了解,像中国一重一样,大庆油田、哈电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也纷纷开始“向改革要红利”,悄然促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革、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3】
从一名产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这一路走来,刘伯鸣感慨良多。尤其是在打造核电锻件时,因受种种因素制约,要使核电锻件国产化,对于当时的刘伯鸣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锻造出第三代核电装备核心部件的锥形筒体,刘伯鸣几乎“走火入魔”。上班时,满脑子想的是锻件变形过程和工艺参数。一碰到工艺技术人员,他就拉住讨论最新的方案构想和改进措施。回到家里,刘伯鸣找来面团反复模拟锥形筒体的变形,借此来体悟锻压操作中的关键点。为了将某些关键点做细、做实,确保变形过程更有说服力,刘伯鸣还买来橡皮泥模拟锻造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并且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筒体拔长优化方案。
到了关键锻造环节时,刘伯鸣两天三夜没回家,一直吃住在单位。操作台上,刘伯鸣拭去额角的汗水,认真观察着形变的料面,变换着指挥手势,牢牢掌控着每一处要点。硕大的锤头稳稳施压,精确地控制着锥形筒体的每一点形变……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最终一次锻造成功。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4】
30多年来,刘伯鸣和他的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攻克90多项锻造工艺难关,填补40多项国内行业空白,对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支撑。
2020年,刘伯鸣创新工作室承接了直径达8.7米的EO超大型管板技术攻关任务。面对“小锅烙大饼”的难题,刘伯鸣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思考工艺参数、琢磨锻件变形过程,最终决定实行“体外锻造”,像擀饺子皮一样使锻件加工达到了工艺尺寸。超大型管板的锻造成功,使一重的体外锻造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该类产品“卡脖子”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制造周期不断压缩,在市场导向的指挥棒下,生产提效增速势在必行。刘伯鸣团队致力于降本增效,将《加氢筒节减余量》作为重点创新攻关课题,反复梳理分析筒节锻造的全部流程,力求达到最高材料利用率,最终实现加氢筒节长度余量较以前减少约21.5%、内径余量减少28.2%、外径余量减少约36.8%。应用加氢过渡段一体化技术累计节约钢水量2700吨,约节约成本2457万元。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机械工业创新项目二等奖。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5】
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刘伯鸣工作室共有86项创新,这些或大或小的创新,都能创造价值,有一些不光是节能增效,还解决了卡脖子技术。例如锥型筒体的锻造,我们的“加氢筒节减余量”创新,通过减少火次来降低能耗和工时,节约一个火次就能减少9小时,一个火次直接和间接创造的效益是28万元,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一共干了500余件的加氢筒节,这对能源的节约是非常巨大的。
经济观察报:创新研发从图纸落实到产品,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应该说你这一代人跟范友国师傅、或者再往前的几代人相比较应该明显不同,因为高端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换代了,是不可以说你们现在所面临的技术革新任务是全新的?
刘伯鸣:我们确实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任务。现在企业里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更高,打破了过去的操作模式。产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快,会产生新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技能人才革新操作方法。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6】
“把分内的工作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要做就做最优秀的锻工!”这是父亲在刘伯鸣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说的又一句“至理名言”。追求极致,意味着专注持久地努力,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在一琢一磨中锻炼意志、培养耐心、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刘伯鸣做到了。“他锻起活来上心,动脑,不惜力,所以进步快,有能耐”,熟悉刘伯鸣的工友这样评价。
整锻低压转子是核电常规岛装备的核心部件,最能代表热加工的综合技术水平。此前,国际上只有日本具有成熟的制造技术,每只进口价高达8000万元。为尽快摆脱国内超大锻件自主制造能力不强、受制于人的困境,刘伯鸣与研制团队立志挣脱“枷锁”,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工艺参数、锻件成形过程,近乎处于“着魔”状态。一天下班回家,看见妈妈正在揉面,就赶紧接过来,边陪妈妈说话边干活儿,不知不觉竟然把面团揉成中间粗、两端细的低压转子形状。妈妈惊讶地看着他手里的“面团”说道:“孩子,你是不是‘魔怔’了?”
几经努力,整锻低压转子锻件自主化制造取得成功,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也彻底打破了此类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促使该产品进口价格由原来每只8000万元降至每只2000万元。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7】
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伴随着一项项成果产生,刘伯鸣团队也探索出了刘伯鸣不同步走步法、关键点控制法等核电锻件制造技术,保证锻件制造一次合格。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技术能手刘伯鸣工匠事迹【篇8】
在一些场合,刘伯鸣总是笑称自己“就是一个打铁的”。对我而言,由中国一重自主研发制造的我国第一台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就是我的“铁锤”。实际上,在水压机上的每一次操作都堪称一场革新,不仅要精确计算锻件轴向窜动和旋转角度,还要精细调整水压机的压下量控制变形。这些动辄100吨的“大家伙”,误差率都是以毫米计算,有时比用铲车开啤酒瓶盖还难。对此,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工匠精神,就谈不上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考察中国一重后,集团深化四级联动创新,打造六类创新工作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工作室团队先后完成创新课题86项,100余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节约成本上亿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2014年,水锻厂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生产难点和技术瓶颈开展课题攻关,取得了不少很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员工积极性的空前高涨,为企业带来了澎湃的内生动力:2020年,中国一重在疫情压力下业绩逆势增长;2021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持续提高。水涨船高,一线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也随之有了稳步提升,更加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
对于身边发生的变化,他也有着切身体会。此前,每当遇到困难,大家会觉得“跟我有啥关系,让那些大工匠研究吧”“太困难接不了,这个订单还是放弃吧”。现在没人这么想了,“如果我们不接,这个订单很可能会流失到海外,不光是集团的损失,还会导致这一项目造价高昂、重要环节受制于人”。带着这种念头,集团每个人都憋足了劲,再难也要克服,一定要拿下!那些能完成的订单,大家也会继续琢磨工艺细节,“你用4火锻造一个件,我看看能不能用3火,他再试试2火行不行……”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琢磨劲儿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