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

| 思恩

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既然这样,那么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

2020年6月,徐利民大力整合8890热线平台、网络监督、浦江发布等8个网络问政板块功能,推出“民情暖哨”网络综合治理平台。

在上线小程序的迭代升级中,不少修改意见都是由徐利民提出并亲自测试完善。网友可通过“清朗浦江”平台反映防疫漏洞并提出建议,助力各主管部门精准排查“风险点”,守好各道“小门”,为战“疫”赋能。同时,为方便老年人参与,还专门开发了语音投诉模块。平台上线至今,共收到民情诉求2万余条,诉求总体处理完成率达99.8%。2021年,“民情暖哨”工程成功入选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和金华市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

自治水拆违以来,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何去何从?新兴产业发展该怎样精准定位?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是否仍有治水拆违时那般充足?

面对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徐利民主动向县委主要领导要“考卷”,集结多方人马,重磅推出“奋力赶超 干在今朝”系列述评,犀利的字眼彰显了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猛药去疴的决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阅读讨论量累计30万+,收集到的优质意见建议超过400条。系列述评的推出,实现了浦江媒体在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零的突破。

“发展必须快起来,思想必须紧起来,工作必须冲起来,担当必须硬起来”的声音越发响亮,“发展没有旁观者”成为越来越多新老浦江人的共识。而在这个“爆款作品”的背后,是徐利民在挑灯夜战中成百上千次的推敲和修改,他总说:“宣传思想工作所凝聚的能量,胜过千军万马。”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2】

2007年3月,徐利民接任虞宅乡党委书记,针对乡干部身在农村不知农,到农家“进不去、坐不下、谈不拢”的弊病,建议推行“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让村民找得到干部,叫得应干部。

在浦江县委组织部任副部长期间,针对中层干部中的“中梗阻”现象,他和同事们推出了跨部门交流、跨乡镇交流等一系列措施,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活力。

2019年5月,徐利民就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长。在新的岗位上,他时刻想着如何做好基层宣传工作。

当时,浦江县理论宣讲力量薄弱。为此,徐利民提出“以赛选人、以训育人”,在全县发掘宣讲好苗子。2020年和2021年,浦江县青年宣讲员先后在金华市和浙江省的青年理论宣讲大赛中获得佳绩。2022年,浦江县委宣传部又获得了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在徐利民的办公桌上,一本《之江新语》里留下了一页页的折痕,字里行间常有他划下的学习重点。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的谆谆教诲,给了他扎实进取的无穷动力。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3】

2020年8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前夕,徐利民专门进京拜访88岁高龄的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用他的执着,换来了考古泰斗对上山文化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在徐利民的带领下,2021年,上山考古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可正当上山文化越来越“出圈”的时候,徐利民却倒下了。同事张国萍清楚地记得,在身体检查结果显示情况不佳的当天,徐利民仍然坚持赶到杭州开会,直至住院,病榻上,他依然牵挂着上山的点滴事务,身体稍微好点,就找出家属藏好的手机,反复和同事沟通遗址公园建设方案。

然而,令他魂牵梦萦的上山遗址,徐利民再也没能回去。2022年9月20日,只有52岁的徐利民英年早逝。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4】

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浦江成功召开,“上山文化”遗址正式踏上“申遗”路。由徐利民亲自把关、修改、审核的《上山文集》,作为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的赠书,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好评。

为了把“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相关活动和文章汇编成册,徐利民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单单纸质稿的修改都不下20稿,这些都是徐部的修改笔记。”县委宣传部文化发展科工作人员张崇煌表示,正是老部长日复一日倾注的无数时间和精力,才得以推动“上山”向申遗挺进。

“办公室还是像往常一样打扫,总希望徐部还会回来。”在徐利民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地摞满了一份份关于“上山”的材料,一伸手就能取用。夹着笔的工作笔记翻在最后一页:“上山申遗必须坚定信心”。这是徐利民自勉和交付的最后一句话。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5】

在同事眼中,徐利民是一个拼命的人,他一头扎进“上山”文化研究,只为让更多人认识万年上山的文化传承;在百姓眼中,他是一个热心的人,宁可自己掏腰包,也要为困难群众添上一份温暖;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坚守理想信念,做一样、爱一样、成一样。

徐利民曾经说过,人总是要为什么而燃烧的,他用为民利民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宣传干部的执着与担当,也用自己发光发热的人生,让梦想在时代的大潮中,绽放出光芒。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6】

徐利民坦言,研究和宣传上山文化对于他而言有一种使命感和神圣感。他始终认为,上山文化应该走向世界。当时,他在日记里留下这样一句话:前方路漫漫,关键要启航。

这一启航,就是雷厉风行、脚不沾地。他想方设法解决了编制、经费等现实问题。2020年,他更是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联合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的4市11县共同申遗。为此,他绘制了一张跨越15年的“申遗与建设路线图”,力争到2035年申遗成功……

凭借一股执着和真诚,徐利民还请到袁隆平、严文明这样的泰斗级人物为上山文化宣传助力;数次进京对接,推动举办“稻·源·启明”国博展,上山文化也由此引起央媒、外媒的关注报道,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考古文化IP……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7】

2006年夏天,浦江县虞宅乡乡长徐利民一有空,就和农办主任张海平戴上笠帽,手持柴刀,翻山越岭,给深清源水库踏勘坝址。

深清源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能解决十多个自然村、上万名村民的饮水问题,也是徐利民力主修建的。而当时,各村都希望上级拨款支持各村各建山塘。

“徐乡长说,‘山塘蓄水量有限,党员干部要善于为群众谋长远利益’。”张海平回忆道。2022年夏天,虞宅乡遭遇大旱,深清源水库确保了当地百姓饮水无忧。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8】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徐利民始终坚守的信念。一直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有再大困难,甚至遭遇非议,他也会去做。虞宅乡新光村村委会老主任朱玉堂至今还记得,多年前,在徐利民担任虞宅乡党委书记期间,不少村民曾想把老房子卖掉建洋房,但他极力劝说大家保护老房。

在徐利民的反复劝说下,新光村的传统建筑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村里利用这些古建筑,不仅打造起了青年创客基地,乡村旅游也越干越红火。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9】

徐利民用真情打动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考古学泰斗”严文明教授,两位老者分别主动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推动“上山文化”在知名度和联合申遗上取得长足进步。

三年间,徐利民清晰勾勒出未来15年上山申遗与建设的路线图。前两年的计划如期完成:2020年,举办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2021年上山考古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馆长张国萍一直不敢面对徐利民离开的事实,“我现在走到上山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徐部长的身影。觉得他可能会突然出现在某个地方,然后就跑出来了,跟我说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做……”

“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颗螺丝钉。而我爸爸,至少是一颗好的螺丝钉,是一颗善良、勇敢、热于奉献的螺丝钉……”而今,困扰在徐子涵心中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

“跟他的名字一样,有着一颗为民心!”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0】

扎根基层33年,徐利民总是充满了干劲。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病重住院,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找来被家人收起来的手机布置工作。在手术前夕,他还嘱托申遗专家来浦江指导。

他常说这么一句话——人总是要为什么而燃烧的。在徐利民看来,这种燃烧,源于对事业的热爱,对使命担当的不放弃。

徐利民的事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功成名就的传奇。他用最朴实的拼搏向人们展示了,共产党员那颗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迸发出的能量有多大。

袁隆平去世后,徐利民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最好的缅怀是奋斗。徐利民是这样践行的,而在他之后,接棒的人也是这样践行的。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1】

2020年6月,在徐利民担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部长期间,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筹办舆情平台“民情暖哨”。县委网信办主任傅杰桢说:“我们原定的名称叫‘民情哨’,徐利民部长说,群众的诉求不能冷冰冰地处理,要加一个‘暖’字。”

从违章停车、垃圾堆放到井盖破损、村庄拆迁,不同类型的群众诉求汇聚到“民情暖哨”平台,又迅速分流到职能部门。群众上网反映,部门上网回复,对于办理结果,当事人还可以打星评价。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2】

_年夏天,浦江遭遇严重旱情,虞宅乡却因为有着深清源水库,顺利挺过了这次几十年不遇的大旱。

十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当时的人们饱受缺水、缺电的困扰。徐利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清源水库的建设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为了节约经费,时任虞宅乡乡长的徐利民和原虞宅乡农办主任张海平头戴笠帽、人手一把割刀,一路披荆斩棘踏勘地形,来来回回排摸了上百趟,才最终确定下水库的建设位置。

“从大坝到库尾,步行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有时候一天都要进出好几趟。”在寒来暑往中,俩人风雨无阻。张海平对当时的艰苦岁月记忆犹新,徐利民却从不言苦,始终“钉”在水库建设上。

回忆起在虞宅工作的30年里,张海平认为深清源水库是投资最少、受益最大的一个利民工程,“跟他的名字一样,有着一颗为民心!”。

如今,这座库容达65万立方米的小(Ⅱ)型水库解决了虞宅乡14个自然村1万多人口的饮用水问题,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3】

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最久远的新石器文化。2019年5月,徐利民就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部长。当时,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进入“平淡期”,徐利民在笔记本上写下“前方路漫漫,关键要启航”。他认真自学,很快成了上山文化的“半个专家”。

在徐利民的推动下,浦江县就宣传上山文化做了一系列工作:邀请学者参加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推动组建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建设上山遗址展示馆……

“我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弘扬上山文化。”这是徐利民常说的一句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感叹,“我遇到过的基层领导干部里,像徐利民这样对文物考古工作如此重视和倾情的人,屈指可数。”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4】

得知徐利民去世的消息,虞宅乡西山村的老支书邱源枢泣不成声。老邱家中两个儿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在虞宅任职期间,徐利民经常去他家走访。尽管工作已有数次变动,可每回路过西山村,他都要找老邱坐上一会儿。

去年,徐利民到西山村对县宣传系统趣味运动会作赛前动员。活动间隙,他像往常一样拨通了老支书的电话,两人在老邱家中聊了一个多小时。

离开老邱家后不一会儿,徐利民又折返回来,递给老邱一个1000元的红包,让他补贴家用。“领导口袋里都不装钱,当时他应该是去跟别人借了钱再回来的。”当了28年村支书的邱源枢对徐利民的好念念不忘。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5】

_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进一步确认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

“他对我们的支持非常大。”提到徐利民的名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的声音有点哽咽,2021年10月,他请徐利民协调采集一批用于科研的水稻样本,徐利民很快就组织人手办妥了。“现在想起来,当时他身体已不太好,但是仍在为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尽心尽力。”吕厚远说。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国萍至今仍记得,徐利民打给她的最后一通电话。他在病床上仍在布置着宣传上山文化的工作,嗓音低沉沙哑。

有关徐利民的个人事迹介绍【篇16】

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文戈与徐利民相识于二十多年前。彼时,徐利民作为报道组组长抽调到浦江县学习教育办公室。

“我们一起伏案作文,一起咬文嚼字,常常为了一个标题斟酌来斟酌去,甚至为了一个字推敲来推敲去……”在李文戈眼中,徐利民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要做就做最好。

有一回,两人共同合作的新闻《百个金点子飞入百姓家》登上了《金华日报》头版头条,身为新闻写作新兵的李文戈乐开了花,徐利民边表扬边为李文戈打气,希望今后多合作,写出更多为浦江发声的好作品。

时间久了,俩人因文字结缘,成了志同道合的笔友、挚友。李文戈在《回忆利民同志》一文中写道:“你就像一头埋头苦干的拓荒牛,不发出一点声响;你更像一个即使看见微光也敢于踏歌前行的勇士。”仿佛丢失了一位儿时玩伴,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的惋惜和不舍。

虽然年轻时学的是农业,但在大家眼眼中,徐利民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在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总能及时伸出援手。

22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