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

| 思恩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既然这样,那么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供大家参考!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1】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 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0~1933年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是年7月受聘于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 1936年10月到浙江大学任教。1950年4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55年秋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同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化学部院士。1978年任核工业部副部长。

王淦昌先生在科学战线上奋斗了六十多个春秋,将自己的全部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和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山大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执教生活,却给人留下了深刻记忆,他与山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2】

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枫塘沧的一个中医世家。原是殷实之家,但不幸的是,4岁父亲病逝,13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双亲离世,生活的灰暗和苦痛,没能让王淦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反而锤炼了少年坚毅之心。

他和外婆相依为命,靠放羊为生。但外婆目光远大,“中国不缺放羊娃,缺的是有学问的人。”外婆砸锅卖铁,支持他一路从江苏的农村私塾走到了清华大学。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3】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淦昌主动辞去了核工业部副部长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专门领导一个小组,继续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在常人看来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但是事实上王淦昌并不在乎这些名利,只想踏实的搞研究。他辞去的是官,选择的是科研工作。

王淦昌的家庭生活也极为幸福,他曾说自己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娶到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他的工作,还含辛茹苦的把五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抗日战争时期,王淦昌患上了肺结核,当时没钱治病,王淦昌的小女儿又刚刚的出生,负担很重,王淦昌的妻子听人家说羊奶可以治肺结核,就买回家三只羊,天天在山边放羊,王淦昌心疼自己的妻子,于是就说自己上班的时候也带一只羊吧,于是王淦昌就成了牧羊教授了,他一手牵羊,一手拿书给学生们讲课。浙江大学现在还穿着当时王淦昌的故事。

不过这段经历却是王淦昌很看重的回忆,毕竟夫妻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永远是最难忘的。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4】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一个中医家庭,幼年的王淦昌深受家人疼爱。父亲在世时,每年在“义庄”举行对贫困户的捐赠活动,父亲去世后,母亲继续做,使得这种捐赠活动从未间断。

王淦昌所具有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谦虚质朴、平等待人、奖掖后进、助人为乐等高尚人格无需远溯,只需从王淦昌的父母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些品质的渊源。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5】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王淦昌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研究生。在德国,王淦昌曾就当时核物理界最前沿的中子研究提出过新的方法,但被导师拒绝。后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运用王淦昌曾提出过的云室实验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并凭此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王淦昌则遗憾的与诺奖擦肩而过。

德国留学归来后,王淦昌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在战火中他仍然继续着他在中微子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56年,凭借着出色的研究成果,王淦昌代表中国加入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并率先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填补了反物质粒子家族的空白,震惊国际。

就在该成果发现后不久,王淦昌就回到了祖国,并许下了“我愿以身许国”的誓言。从1961年接到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王淦昌便化名王京,告别家人,一头扎进原子弹研究中,一位顶尖学者从此在国际物理学界“消失”。核试验基地位于渺无人烟的青海草原,50多岁的王淦昌是试验基地里年纪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却也是最能吃苦的科学家之一。为了确保试验顺利,王淦昌经常一干就是一通宵,饮食也只是简单的1个馒头1杯水,吃完就立刻投入工作。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还会亲自到炸药浇铸工号去和工人聊天,为工人鼓劲,工人们都喜欢开玩笑地叫他“王老头”。在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后,王淦昌依然继续从事地下核试验研究。直到1978年,年逾古稀的王淦昌才再次公开使用他的真实姓名。大家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研究原子弹的老头王京就是“消失”了17年的王淦昌。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6】

他曾三次与科学家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第三次获奖时,为了国家安全,为了国防事业主动放弃,一消失就是17年,再次出现时一声巨响震惊全世界。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王淦昌,中国核弹之父,我们应该知道,并记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年轻时曾许下诺言:“我愿以身报国”,他完美的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投身于国防事业,为了摆脱美苏的核讹诈,投身核弹事业。

王淦昌的个人典型事迹【篇7】

在美国实验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王淦昌的学生就向他请教了原子弹的事情,王淦昌在一张纸上画出原子弹的原理图,把原子弹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难怪,苏联核专家在撤退回国的时候都说:“没关系,我们走了,你们还有王淦昌”。

也许,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拥有世界知名度的科学家怎么会甘愿隐姓埋名,投身漫天黄沙的荒漠高原,饮苦水、睡帐篷,忍酷暑、斗严寒。一位科学家的话,应该是最好的回答:“‘两弹一星’的成功,胜过十个诺贝尔奖。”这就是那一代中国科学家的情怀,这就是那一代中国科学家的价值观!它是那么的珍贵。

2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