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

| 思恩

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既然这样,那么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1】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2】

。1984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成功研制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并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不幸的是,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武器受辐射影响,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继续工作了,不得已回到北京住院治疗。

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解密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3】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按照邓稼先他们的设计,顺利地在沙漠腹地炸响。这一天被历史铭记。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曾说过:“在我们这里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大事。小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1979年某一天,在某试验基地,新型核弹实验开始--飞机携带核弹直飞爆心。时间分秒过去了,核弹却没有爆炸,很多人都惊住啦。在场的技术人员正想询问邓稼先时,却意外地发现“老邓”在往试验场跑去。

作为物理学家,他不是不知道辐射核心区有多危险,但是为了弄清楚原因,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荣耀,他头也没回,现场没有人能拉住他。摔碎的弹片散落在荒垣上,当值的防化兵没有找到核心部件,他先找到了。在捧起碎弹体的那一刹那,生命的倒计时也启动了,他已经受过多次辐射伤害,但这一次是致命的。邓稼先被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白血球内染色体呈粉末状,尿液有极强的放射性。医院的医生不解地问,“这是吃了什么毒药了?毒性这么大,身体竟被破坏到这样?”邓稼先什么都没有说,短暂的休息后又回到了戈壁滩。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4】

在中国西北荒无人烟的罗布泊,邓稼先正带着“核物理研究所理论设计部”的28名科研人员默默工作——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超过23岁。

与当初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研究人员更是高达上百名的超豪华研发团队相比,邓稼先的研发班子显得“寒酸”。

不仅是人员配备寒酸,就连当时试验场地都要邓稼先他们自己搭建,甚至为了节省一点运输费用,邓稼先还不得不将研究所的运输要道横穿一片乱坟岗……

不过,这些难题与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困难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5】

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在看望他时,谈到了研制两弹奖金问题,他说出“真相”:“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跟外面的传言是一样的。”当时原子弹成功研制总奖金是10000元,由于参与的科学家多,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因为邓稼先的贡献大,所以他拿的还是最高奖励级别,但每一个“弹”却也只有10元钱。他曾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丢得太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病重的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接受治疗,面对妻子和前来看望自己的同事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国庆节那天,他让妻子带他再去一次天安门广场。当时,邓稼先没有配备专车,他们乘公共汽车进城,先去王府井新华书店,然后去天安门广场,邓稼先盯着国旗,对身旁的卫兵说:“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你就84岁了,那时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你可以到我的坟前来告诉我……”卫兵用力点头,哽咽着流泪。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6】

1984年,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第二代核武的重大突破,然而这时邓稼先的身体已被癌细胞严重侵蚀,没有人知道。1985年邓稼先回到了北京,他回到了妻子的身边,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他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可就是这样,在生命最后时光,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他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和平利用原子能,但他已无法亲自实现了。邓稼先坐在能减缓压力的橡皮圈上写他一生的积攒,写他最后的思考。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生命旅程。十年后同一个日子,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暂停核试验。

迎来这一天,我们要永远记住邓稼先。是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啸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是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

关于邓稼先的个人先进事迹【篇7】

1959年,因为饥荒,远在西北荒漠的邓稼先等人,口粮锐减,最难时连老鼠和树叶都吃……可即便是饿着肚子,邓稼先还是带领团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年,邓稼先选定了原子弹设计的主攻方向,为原子弹设计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然而不久之后,苏联老大哥正式翻脸,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协议,把当初援中能撤走的全部都撤走,还留下一句嘲讽:

“没有我们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为了雪耻,中央决定把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定为苏联人说这句话的“五九六”(即1959年6月)。在研究所内部,邓稼先等人也把原子弹称为“争气弹”。

后来,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进入到后半程,一个关键参数出现问题,困扰了邓稼先团队很久。无论他们怎么验算,得出的数据都和苏联专家给出的参考对不上。

如果这个数据出了错,很有可能导致原子弹成为哑炮,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功亏一篑。于是,邓稼先只能带着团队一遍接着一遍地算。

因为当时没有现代化计算器,绝大部分计算都只能靠人力,所以工作量巨大。

可算了8遍,验算的草纸都已经堆满整个房间,结果还是一样。

关键时刻,邓稼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一定是我们的计算出了问题?怎么就不能是苏联专家给出的数据是错误的呢?”

这个质疑其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于是带着验证的心态,邓稼先带人进行了第9次演算。

结果,第9次验算数值依然不变,于是,邓稼先下定决心,用中国人自己算出来的数据进行下一步试验。

就在原子弹研究进行到最后的步骤,模拟爆破时,研究所的雷达突然响起——一架美国的侦察机从研究所上空飞过。

2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