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

| 思恩

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既然这样,那么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1)

1985年8月,邓稼先同志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病重住院期间,他念念不忘事业,经常与来探望的同事们讨论处理工作。病床上常常摆放着专业书籍,随时准备拿起翻阅。他在党员登记表上写道:“自己虽身患癌症,但矢志不移,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祖国的强大,他始终念兹在兹。1986年,病情不断恶化,但他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特地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把赤子情怀化作无限牵挂:“等国家强大了,你们一定要告诉我。”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62岁。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深情地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同志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用毕生兑现了把生命献给工作的庄严诺言,为核武器事业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1999年9月,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2)

邓稼先的努力没有白费,短短几年间的研究,使得在1964年中国终于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其中的功劳最大的毫无疑问是邓稼先,可是即便这样劳苦功高,邓稼先还是不免遭小人暗算,被囚禁起来。

转折的到来在1971年,这时杨振宁终于得到了回家的机会,一经同意立刻坐上了返回中国的航班,在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后,他第一个就想要见见多年的挚友——邓稼先。

当时的邓稼先已经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软禁多年,连妻子孩子都无法得见,杨振宁这时正好解了燃眉之急,邓稼先终于得以释放,可惜的是,没过多少年,就因为肺病去世。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3)

1924年6月,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在成长过程中,邓稼先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仅用2年时间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政府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想尽千方百计来留住这位年轻的博士,结果却是徒劳。毕业后9天,心系祖国的邓稼先毅然回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是都是从零开始。面对科学技术的落后,资源的匮乏,邓稼先排除万难,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先后和于敏等人合作,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4)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5)

1958年8月,邓稼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0月16日,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汇集到北京,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这项秘密的工作中来。

从此,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平沦陷了。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爱国人物邓稼先个人事迹(精选篇7)

这一年是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中国。面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核威胁”,中央决定即使再困难,也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

26岁的邓稼先听说后,不顾导师朋友的劝导,当即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踏上了回国之路。与他同行的,还有200多位也想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海外专家。

回到国内,邓稼先一头扎进了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老师王淦昌一起,用一篇篇重量级论文,填补着中国核物理研究的空白。

不过,在邓稼先干出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前,率先到来的,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

1953年,29岁的安徽小伙邓稼先,与25岁的上海姑娘许鹿希结婚。

2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