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1】
鲍卫忠,男,佤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沧源人,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他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2021年10月,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22年9月,鲍卫忠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2】
因为一场延宕八年的土地纠纷,艾嘎成了鲍卫忠办理案件的被执行人。一边是傣族村民,一边是佤族村民,案件执行难度大。
别人都觉得难,鲍卫忠却主动接过任务。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就连第一次上门,艾嘎也是大门一摔,让鲍卫忠碰了一鼻子灰。
无奈之下,鲍卫忠约了乡镇干部二次登门,艾嘎则叫了10多位亲友助阵,情绪激动时,拿出家里的佤族长刀叫嚷:“谁敢上来,我跟他拼命!”另一方傣族村民也火了,高喊:“把他抓起来!”
眼见怒吼要变成动手,鲍卫忠站到了中间。一步跨到艾嘎身前,“放下刀子!‘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义正词严的质问,让艾嘎放下了刀。鲍卫忠转身安抚群众:“这个案子我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好!请大家相信法律、相信法院!”
人群渐渐散去,鲍卫忠二次登门却依然没能踏进艾嘎的家门。回城路上,同事李亚兵愤愤不平:“该用强制手段就用强制手段嘛!”鲍卫忠安抚:“执行难,难在解开人的心结。咱们再想想办法!”
几天后,李亚兵早早接到鲍卫忠电话,说带他去过年。恰逢佤族新年“新米节”,鲍卫忠再次敲响艾嘎家大门,不等艾嘎反应过来,鲍卫忠就把稻穗挂到了门上。新米拿到了厨房,一句“兄弟,祝你年年大丰收”后,鲍卫忠和艾嘎拉起了家常。
艾嘎也敞开心扉,说他在租种土地上种了不少沙松,担心土地还给傣族寨子会影响自家生计。鲍卫忠当即协调村组干部,帮助艾嘎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冒着大雨,鲍卫忠厘清了争议土地地界,确定了沙松数量。看到鲍卫忠全身湿透两脚泥、双手被松针刺破流血、脸上被蚊虫叮咬红肿,艾嘎和在场的其他村民谁也不再说难听的话,傣族寨子同意补偿艾嘎苗木钱,艾嘎也同意将土地和苗木交给傣族寨子。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他说:“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信任。虽然辛苦,却也值得!”
“鲍卫忠每办一起案件,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丹说,正因为鲍卫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人心换人心”的方法,才磨掉了650件“骨头案”。2016年3月,为期三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3】
生前作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的鲍卫忠,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他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
执行被称作是案件完结的最后一公里。一头是申请执行人,一头是被执行人,就像是天平的两端,拿捏不准就容易失衡。
做好这份工作,鲍卫忠有自己的一套“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农村群众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面对执行难题,他的办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这看似笨办法,却是他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4】
一次,何某到沧源县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强制崔某等人履行68.1万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但何某不同意。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督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5】
“一遍不行就多去几遍,用佤语跟他们拉家常,老百姓最终都会理解。”为避免产生新矛盾,办理执行时,鲍卫忠会先用佤语跟群众唠家常,拉近距离。工作中,他很少采取强制措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许多被执行人主动交来执行款。
在当地佤族传说里,有位叫三木罗的英雄,把大事小情断得公正。后来,佤族人称他为“江三木罗”,意为“公平公正的三木罗”。大家说,鲍卫忠就是现实生活里的“江三木罗”。
然而这一切,都定格在了鲍卫忠被推进病房抢救的那个下午……2021年10月21日,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两天后,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司法事业。
妻子周红多么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个噩梦。一觉醒来,她的尼茸(鲍卫忠的佤族名)依然还在,哪怕他经常加班、出差……
当地的佤乡群众也不愿相信这位为了人民燃尽光热的好法官离开了,更愿说他太累了,要好好歇歇了。
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6】
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鲍卫忠同志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他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
2021年10月,鲍卫忠同志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22年9月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时代楷模鲍卫忠个人事迹【篇7】
“给当事人垫执行款了。”在妻子周红追问下,鲍卫忠道出了还房贷的一万元钱去向。原来,被执行人扎某手头紧,申请执行人急需钱,鲍卫忠就垫付了尾款。同事说,用心办案、用情解难的鲍卫忠,替人垫钱不奇怪。
他承办过一起傣族寨子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首次上门,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去,纠纷双方情绪激动,眼看要打起来。鲍卫忠马上站出来,用“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质问双方。到了佤族“新米节”,鲍卫忠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最终,艾嘎的心结打开,历时8年的纠纷随之化解。
在办案中,鲍卫忠坚持做到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