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

| 泽慧

7月29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下面是关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1】

吴相超,男,汉族,1981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范县杨集乡东吴桥村一个农民家庭,2000年12月起在武警湖北总队十堰支队服役,2003年8月因表现优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连续八年获优秀士兵称号,多次受到嘉奖。2008年12月退役后,在湖北省武汉市一家汽车贸易公司工作,2020年12月辞职,回到家乡东吴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群众迅速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走向乡村振兴之路,得到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曾荣获河南省模范退役军人、濮阳市最美退役军人、濮阳市乡村振兴好青年、范县优秀共产党员、范县优秀村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2022年4月,当选范县人大代表。

从部队退役后,为减轻国家负担,吴相超主动放弃组织安置机会,选择自谋职业,到湖北省武汉市一家大型汽车贸易公司工作。他从基层做起,当过司机,干过销售,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部队培养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进入高管层,实现了人生、事业的跨越——

年薪30万元,公司配有专车,在武汉市城区购置了两套住房,爱人、孩子和父母都从老家来到武汉跟他一起生活,爱人经过打拼也有了自己事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摆在吴相超和家人面前的,将会是一条宽阔平坦、充满的阳光和鲜花的未来人生之路。

就在朋友和亲人充满羡慕的眼神中,2020年初,吴相超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他要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自己黄河岸边的“穷窝窝”,做一名工资都不能及时发放的“村官”!

吴相超的老家范县杨集乡东吴桥村位于黄河背河洼地,说它是“穷窝窝”一点也不为过:近900口人、人均耕地一亩多点,村里没有一家企业,常年没有一分钱的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的时候村里贫困户18户,负债2万多元。

更糟糕的是,村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无所作为,酒后寻衅滋事、邻里打架斗殴等现象在村里常常发生,老百姓怨声载道,东吴桥村一度成了全县有名的后进村。

这样一个烂摊子,谁愿意去接手啊?!

在外闯荡多年的吴相超,偶尔回乡时,看到家乡的面貌、乡亲们的生活还是多年不变的老样子,作为一名拥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内心很是不安。

这时,农村党支部换届开始了,东吴桥村的乡亲们找到他,想找他回家乡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

“不要30万的年薪,去拿那一个月2000块钱的工资,干那些净得罪人不落好的事儿,你是傻还是疯了。”得知消息的家人、亲戚,都好心劝他。

更接受不了的是吴相超的爱人,她经过多年打拼,已经在武汉有了自己的事业,收入可观;孩子已经在武汉市上学,接受着先进的城市教育;一旦回老家,自己的一切都将“归零”。

“一人富了不算富,把全村人带富才算是真本事”,老家杨集乡党委书记的一句话,打动了吴相超的心灵。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啊!”。

终于,吴相超说服家人,辞去自己心爱的事业,告别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全家人回到家乡创业,参加党支部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2】

虎维东,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

该同志28载坚守呼吸临床医疗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病人的爱戴,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好评,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央视和省上媒体宣传报道。

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在临床工作中,虎维东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经常利用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着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及业务水平,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正是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他在呼吸临床疾病诊治、介入治疗中颇有建树。勇于开拓创新,他们十分重视学科及专业建设和新技术、新业务研究拓展,本着“内科外科化”的理念,着力推动学科建设,尤其以呼吸介入、呼吸重症及呼吸康复为突破点,打造优势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连续3年获得甘肃省人民医院先进科室。高度重视青年医师的教育培养工作,他带领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介入团队目前能够熟练开展绝大部分呼吸介入三、四级手术,包括经支气管镜治疗及CT和超声引导下的多项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3】

宋占林,1987年入伍,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级军士长,多次立功受奖,用30年的青春年华诠释了“我是一个兵”的忠诚担当。他是战友心中的“老班长”,脱下戎装,他永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用真情关爱老人,用爱心奉献社会,成为群众口中的“好院长”。

退役后的宋占林始终秉持着“诚实做人、艰苦奋斗、奉献自我”的军人情怀,以“尊老、爱老、敬老、助老”为服务宗旨,创办了商丘市星光老年之家。

宋占林介绍,商丘市星光老年之家养老院以党建助力规范团队建设,设立党支部,构建起以党员为骨干、员工为基础、在院老人为支撑的组织体系,争创“五星”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养老服务”建设模式。

“每周召开党建例会,总结工作经验。为党员建档立卡,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考核、技能测试、家属反馈等综合评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每年邀请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人员实地调研指导,巩固提高服务质量。”宋占林说,建立“支部关心、政策暖心、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的养老“幸福工程”,推动党建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让入住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做好养老事业是我兵心的延续,就是我的中国梦。这些退役老兵都是国家的功臣,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将以细致周到的服务照顾好这些老人,让他们在星光老年之家安享晚年。”宋占林说。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4】

刘坤德,男,194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入伍,1983年转业,现任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荣誉主席、“鹏城关爱退役军人形象大使”。脱下军装后,他将深圳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40年以来为特区建设奉献热血青春,个人捐赠善款累计2000多万元,以大爱精神投身到“讲好改革开放深圳故事、弘扬深圳拓荒精神”和“关爱退役军人行动”等公益事业中,发起成立了深圳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组织编辑出版的两万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个人曾获“深圳最美退役军人”“深圳市十佳爱心人物”“中国第十二届公益节公益人物奖”“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广东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刘坤德在房管局(住宅局)任办公室主任期间提出“毛坯房”建设模式,率先在多层保障住房小区松坪村建设三座多层停车库,成为多层住宅小区建设的样板。在建设特区中多次被深圳市住宅局和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获得“深圳市先进工作者”称号。退休后和战友们一起创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他先后出资200多万元,组织、撰写、出版基建工程兵的书籍和画册12本,其中《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展出,积极配合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在深圳拍摄了《大潮起珠江,军魂铸鹏城》四集纪录片。2023年初,刘坤德提出举办纪念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活动初步方案。在深圳市关爱办和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下,举办了《关爱退役军人致敬拓荒牛》的特别活动。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5】

郑杰,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9年3月入伍,1995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主任、第七师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政委。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嘉奖5次,2020年被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21年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评为“兵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

从警以来,郑杰同志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最前沿,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0余名,所在辖区26起命案全部告破。任第七师奎屯垦区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期间,他带领的队伍获评全国公安机关一级刑警大队3次、全国公安机关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2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国追逃先进单位2次,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2次,执法质量考评连续三年在兵团公安机关排名第一。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被兵团公安局评为“标兵集体”,第七师公安局刑警支队被兵团总工会授予“兵团工人先锋号”。他带队创先争优、侦查破案的先进事迹,先后在CCTV-12频道等中央及省部级以上媒体平台播出,得到组织、战友及辖区职工群众的高度肯定。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6】

王启荣,男,195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烈士陵园原园长。

1978年入伍,1980年退伍。1979年,曾作为国防民兵哨所哨员参加边境作战,不幸被地雷炸伤,落下终身残疾。1980年10月,他成为那坡县烈士陵园的一名专职守陵人,一守就是36年。1980年的烈士陵园还处在筹建阶段,一座荒丘野岭临时安葬着900多位英烈。就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王启荣开始了陵园管护工作。建园工作十分艰难,土地平填、陵墓整理、栽花种树全是人工劳作,王启荣用愚公移山的韧劲,一点点挖土砌坟、种下花木,为烈士安下新坟,让烈士遗体有了好的归宿。王启荣始终把陵园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坚持每天巡山不少于两次,几十年如一日,及时发现排查安全隐患上百次。他对安葬在陵园里的900多名烈士的个人资料、墓地位置都了如指掌,每年清明节期间到陵园瞻仰烈士的有数万人,王启荣总是热情接待、详细介绍陵园概况和英烈事迹。多年来,他不改初心,守护着牺牲战友的英灵,先后被表彰为“全区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全区民政系统优抚事业单位先进个人”“自治区民政系统先进个人”,2016年7月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军区表彰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7】

陈述伟,1965年7月出生,四川洪雅人,1985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4月退役,现为洪雅固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执行董事,四川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先后荣获“眉山市优秀退役军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眉山市最美退役军人创业者”“四川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在军营熔炉里,锤炼铮铮铁骨;在机关单位里,履职责任担当;在风云诡谲的商海,洞察商机。纵使人生多辗转,陈述伟始终情系桑梓,以热忱和真情奔走在公益事业第一线,以永不褪色的军魂抒写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情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陈述伟为社会各类公益事业无偿捐款捐物共计800多万元。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8】

张保华理想信念坚定,身残志坚,艰苦创业,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回馈社会,兑现了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

点亮心灯,照亮他人前行之路。1979年10月年仅16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兰州军区守备二师炮团的一名士兵,他工作积极、能吃苦,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汽车兵。在一次外训野营拉练中,他因不放心装备,和衣躺在草丛里过夜,导致高烧41度。但为了集体荣誉,他硬是坚持完成了6天演练任务,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视神经烧伤萎缩,当时视力下降到0.02,他的军旅生涯也戛然而止。

向阳而行,追光之旅一路生花。1998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将房产证作了抵押,贷款7万元创办了通信器材经营部。3年后正式注册了甘肃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具有保密资质的通信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辛经营,他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智能化信息技术企业。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9】

欧乾坤,侗族,广西龙胜县人,大专学历,一级消防长救援衔。1976年9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2018年消防部队转制退出现役,现任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消防救援站负责人。

从事消防救援事业29年,欧乾坤参与灭火抢险救援5200余次,圆满完成了各类“急、难、险、重”等任务,保护物资财产价值上亿元,抢救疏散遇险群众940余名。圆满完成了“3·7”泉州欣佳酒店事故救援、区域抗疫工作、2023年抗击台风“杜苏芮”抢险救援和重要会议活动消防安保等多项任务。2011年被公安部政治部评为“全国优秀士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省消防总队评为“执勤岗位练兵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郑忠华”式消防卫士等荣誉。欧乾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总要求,展现出新时代消防救援人员的英勇形象。

2024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篇10】

李旺富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立功17次,曾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2010年,他进入武汉公交集团工作,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2014年,李旺富被调至24路工作后主动承担起最辛苦的头班车营运工作,每到工作日,他4时准时起床,做好准备,准点驾车出发,多年来始终保持着“零事故、零违章、零投诉”的工作记录。

身为党员,李旺富在工作中坚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李旺富在线路上发起组建了以退役军人职工为队员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常年在公交站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乘客一致好评。

23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