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

| 徐球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有着典型示范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篇1

王振义教授比喻说:“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变坏了,我是打他呢?还是教导他呢?过去的治疗方法就是肿瘤细胞一定要杀掉它。就给它使用有毒的药物,毒死它,这就是一般治疗肿瘤的方法,就是用化学药物的治疗,叫化疗。化学药物有一个缺点,不仅是把肿瘤细胞毒死了,正常细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我们对这个治疗方法的研究,是叫诱导分化,就是劝导他不要做坏人,做好人,弃邪归正。”

很快,诱导分化方法先在国内推广,后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据统计,这种病例的早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90% ,而且这种方法副作用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药物口服、价格低廉,每30颗药物,可以服10天,费用只有人民币13块。这不仅为过去被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费用昂贵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目前,王振义教授和他的团队还配合应用砷剂及化疗方法,使这种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因此,王振义教授也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

至2018年,瑞金医院主持的大规模临床实验显示,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达93%。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篇2

学生时代王振义接受孔孟之道“仁者爱人”思想的熏陶,在大学时受到了“仁济慈爱”宗教思想的影响,工作以后一年,新中国成立,他又受到了要“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他的世界观里,作为医生一定要有爱心,要尽可能地救治好病人。他的信念也是和瑞金医院一贯倡导的“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王振义于上世纪50代在血栓和止血研究领域已初露锋芒。1953年,他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在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会出血不止。他翻阅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关键,一般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涂在玻璃管壁上。当时国内无此材料。一向喜欢钻研的他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作出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此后,王振义一发不可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他开始在国内外权威科技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他与其夫人合译由Stefanini编写的《出血性疾病》一书,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本有关出血性疾病的参考书。他与李家增、阮长耿,以后又有王鸿利、韩忠朝、宋善俊参加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并被不断再版。正因为他在血液病治疗和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篇3

为了拯救更多患者,王振义在研发出“救命药”之后,放弃了专利申请,从而让这种“救命药”现在的售价仅为290元/盒(当时13元),还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这与其他肿瘤类疾病动辄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形成了天壤之别。

“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我不想赚钱或提高名誉,我只想病人能好。”这是王振义朴实又纯粹的愿望。“我们受到的教育——学校里的教育、社会上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都是医生要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能额外地要钱。”

“当然,如今科学研究、发明创造都需要钱,因此我不鼓励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放弃专利。但医生不能总想着发财,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篇4

1996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100万元奖金,王振义拿出40万元给医院、40万元给学校、5万元分发给在一起工作的职工;201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将500万元奖金中的450万元按规定给了医院,除自己留一部分外,其余则分别赠与参加全反式维A酸研究的团队成员;2020年,他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后,把350万奖金全部捐给了医院作为扶贫基金。

王振义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汶川大地震后,他委托弟子陈竺转交给四川残疾伤员10万元捐款。他还在遗嘱上写明,自己去世后,所有的积蓄都要留给有需要的病人。

98岁高龄时,王振义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他曾说过,“拿着国家的津贴,不能白吃饭”。每周四上午,针对收治的病人案例和学生提出的疑难杂症,王振义都会在查阅资料后和大家讨论处理方案,风雨无阻坚持了18年,这种“查房法”被他称为“开卷考试”。

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范文篇5

回到上海后,“建好家乡医院,惠及家乡人民”的心愿一直在我心中,我一次次地对各大医院的兴化籍同仁们说:“作为从家乡走出来的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并把兴化市人民医院打造成品牌医院,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水平的诊疗,这才是对家乡人民最好的回报。”在我的积极倡导下,上海各大医院的兴化籍医学精英们携手走进兴化市人民医院,为家乡人民解除病痛。

2013年11月9日上午,我来到启用近一年的兴化市人民医院新址,走在门诊宽敞的走廊上,看到各个诊区人性化的设计与布局,以及现代化的硬件环境,我高兴地说:“这样的硬件就是在上海也是一流的了!”

在医院报告厅,我再次为兴化市400多名医务人员作了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血液科病房,我穿上白大褂,与医生们一起商讨患者的诊疗方法。在病房里,我拉着患者的手与他们交谈,仔细地给病患把脉、听诊、查体。在病区示教室,我打开自己制作的PPT,就病例的诊疗依据、治疗方案选择等问题一一剖析、讲解,每一步都引出当今医学界国际最新的成果论文予以佐证。

我在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时说:“兴化的美丽与富饶超出我的想象,这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欣欣向荣的城市。看到故乡发展很快,我非常高兴。兴化出了不少的名人,相信从兴化出去的人,至少有一个‘兴化基因’的存在,回到家乡是想做些有益的事情。”

有人问我90多岁了还在搞研究、教学生,一直向前的动力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信念。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一些事情,必须要有信念和信仰,而我们的价值观就是一种信念。我所有的奋斗和努力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所以活得很带劲。

24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