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
2024年“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大家有什么想了解的呢?黄大年事迹大家看过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篇1】
别看黄大年没时间打理自己,关心学生却有时间。每到节假日,他就把外地的学生邀请到家里吃饭,自己还亲自下厨。黄大年有出门带相机的习惯,不管到哪都会给学生照相。另外,下班开车送同事、学生回家,也是经常的事。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外生活方式,他经常带他们到咖啡屋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碰撞出新的观点火花。为了让学生开阔眼界,黄大年还自费带学生出国,自己给他们当翻译和司机。
“拼命黄郎”黄大年把时间都留给了工作。他去世之前的时间表是这样:2016年11月28日晚,北京飞往成都途中,因腹部痉挛昏迷,到成都简单治疗后,又出现在了第二天的会场上。12月4日,在长春做完检查后,赶往北京。12月8日,被大夫强制滞留医院住院。他从第二天起分批次召集学生来病房上课,安排工作。第三天,他还给校领导发短信说,“争取两周内重返岗位,治疗期间不会影响工作”。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篇2】
黄大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8月生,2017年1月去世,广西南宁人,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归国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2009年的冬天,当时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归国后,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十多年走过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回国第三年,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回国第五年,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回国第六年,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样机研发完成,在深地探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篇3】
回国的几年,黄大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出差有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订深夜里的航班。他利用白天的时间开会、洽谈、辅导学生,晚上就坐午夜航班出差,即使在飞机上仍不忘修改PPT。“拼命黄郎”的绰号便是由此而来。
他的一天大多都是这样度过: 早起,冷水洗脸,一大杯黑咖啡,转头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下午,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找他请教。 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时还会和一些专家电话交流。而后半夜接到的电话,大部分都是重大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的征询意见。
甚至,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船重工、浙江大学等许多的部门和机构,都有于黄大年相熟的专家。连黄大年身边的人,都无法确切的知道他身上同时担负着多少工作。
同是“____”的专家王献昌非常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这么下去,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然而,黄大年却在朋友圈如是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篇4】
2016年6月底,在赴京参加会议的前一天,黄大年突然晕倒在办公室。黄大年醒来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不许跟别人说。”准备项目验收会的时间很紧,黄大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着熬了三个晚上,查遗补漏。直至开会前,胸口仍很憋闷。他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带的黑书包,拿出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往手里一倒,一仰头扔在嘴里使劲嚼着,走进会场。
他的工作、生活如陀螺一样,高速的旋转着。而他的行程,却在2016年11月29日嘎然而止。那天凌晨两点,北京飞往成都最后一班飞机落地,急救车的声音响彻深夜,那是黄大年被接走的背景声。
这一天,他只喝了一瓶可乐来代替那未来得及吃的晚餐。在飞机上,因为胃疼的晕了过去。在医生想为他做初步检查而抽出他怀中抱着的笔记本电脑时,却被黄大年抱得死死的。黄大年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确保怀中的电脑相安无事,还对身旁同行的人员说,他如果不行了,就将他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第二天,天刚亮,他迫不及待地从病房“逃离”了。护士赶过来劝他做进一步检查,他却一边往嘴里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还有个会,挺重要的,我得去。” 回到长春,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又去北京出了趟差。 检查结果出来,是胆管癌。 肿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事迹材料【篇5】
1993年初冬,学校要送黄大年去英国利兹大学深造。送行路上,他向他的同学使劲挥手,大声说道:“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评价他:“我理解他这个人,在英国优越的环境里,黄大年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天花板了,回国,既是突破自己,又是报效祖国。”
当时的黄大年,在英国已有骄人的事业、优裕的生活,妻子在伦敦开着两家诊所,女儿也在英国读大学。但他回国的决心一直都有,只是契机尚未出现。
他曾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2008年,契机姗姗而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将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____”)的消息传给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