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

| 徐球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黄大年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汇总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精选篇1

2009年的冬天,当时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归国后,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十多年走过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回国第三年,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回国第五年,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回国第六年,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样机研发完成,在深地探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即使因胆管癌躺在病床上时,还执意坚持一边打着吊瓶,一边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2017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这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年仅58岁。“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用一片赤诚之心,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精选篇2

几个月的时间,黄大年跑遍了十几个与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摸清“家底”后,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通宵达旦设计科研思路。  

入夏时节,窗外大雨瓢泼、屋内小雨不停。黄大年却专注地在电脑前工作。中午,同事去食堂,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面包。午夜,他乘航班出差,飞行中还在工作……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拼。“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这样说。

满腔赤子心,身怀报国志。2010年开始,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中“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和863计划“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科研重任,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铺路锻造利器。

2016年6月2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正式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中国从此进入深地时代。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精选篇3

黄大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不仅是科学家,黄大年更是“大先生”。他始终心系国家战略科学的学科能力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

在黄大年的推动下,2016年9月,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等专业的交叉学科学部成立了,大家欢欣鼓舞、斗志昂扬,准备干一番事业。

谁也没想到,3个月后,黄大年突然病倒了。胆管癌的体检结果惊呆了所有人。2017年元旦过后,黄大年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甚至陷入昏迷;1月8日,经抢救无效,时年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7年,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还在同事和学生们的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接过他未竟的事业,让生命为祖国澎湃——

2022年,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标志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吉林大学专门设立“黄大年试验班”,还有黄大年生前培养的18名博士、26名硕士、400余名学科交叉团队成员,共同为我国实施地球探测计划凝智聚力……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精选篇4

回国的几年,黄大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出差有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订深夜里的航班。他利用白天的时间开会、洽谈、辅导学生,晚上就坐午夜航班出差,即使在飞机上仍不忘修改PPT。“拼命黄郎”的绰号便是由此而来。

他的一天大多都是这样度过: 早起,冷水洗脸,一大杯黑咖啡,转头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下午,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找他请教。 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时还会和一些专家电话交流。而后半夜接到的电话,大部分都是重大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的征询意见。

甚至,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船重工、浙江大学等许多的部门和机构,都有于黄大年相熟的专家。连黄大年身边的人,都无法确切的知道他身上同时担负着多少工作。

同是“____”的专家王献昌非常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这么下去,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然而,黄大年却在朋友圈如是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拼命黄郎”将自己的生命发挥到了极限。昏倒和痉挛的频率增高了,有人劝他去体检,他总以忙来推脱。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事迹材料精选篇5

1993年初冬,学校要送黄大年去英国利兹大学深造。送行路上,他向他的同学使劲挥手,大声说道:“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评价他:“我理解他这个人,在英国优越的环境里,黄大年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天花板了,回国,既是突破自己,又是报效祖国。”

当时的黄大年,在英国已有骄人的事业、优裕的生活,妻子在伦敦开着两家诊所,女儿也在英国读大学。但他回国的决心一直都有,只是契机尚未出现。

他曾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2008年,契机姗姗而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将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____”)的消息传给黄大年。

纵使他有18年来积淀的不舍,纵使他的科研团队再三挽留,但他难忘曾经的初心,难忘祖国的怀抱。没给自己留后路,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别墅、办好回国手续。妻子张燕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价格处理了自己的诊所。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黄大年留在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给予了他义无反顾的回国的决定一句回答,“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后悔过。”

25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