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

| 徐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的事迹大家了解吗?黄宗德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1)

秋日的一个下午,在黄宗德居住了38年的家中,记者一天内第二次见到了他。与当天上午在天津警备区河东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的活动室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不同,这位93岁的老兵,脱下笔挺的老式军装,换上灰色短袖T恤和深蓝色长裤。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战功赫赫的英雄——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聚光灯之外,在家中静静坐在椅子上、手扶拐杖的黄宗德,看起来与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似乎没什么不同。

从一个斑驳褪色的绿漆铁皮柜子里,黄宗德的妻子王锦华找出他的立功证书。不同时期的立功证书摞在一起,装在一个薄薄的白色塑料袋里。

把黄宗德对面的旧沙发当“桌子”,记者蹲下来,一本本翻看他的立功证书。老兵起初默默无言,直到记者捧起一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集体立功纪念证”,他又提起当年发生在朝鲜注字洞南山的那场战斗。

1953年7月的金城反击战,因为在攻占注字洞南山诸阵地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黄宗德所在连荣立集体二等功,黄宗德荣立个人一等功。

走下战场,黄宗德所在排仅剩3人,所在连仅存13人。

与黄宗德的第二次见面,记者没有再提起他牺牲的战友。在上午的采访中,只要说到他们,老兵就难过得哽咽,甚至掩面痛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旋律,17岁入伍投身革命,如今已93岁高龄的黄宗德依然热泪盈眶。

胸前一枚枚奖章,默默讲述着老英雄不朽的功勋: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黄宗德时常会念起当年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他说:“我是幸存者,他们才是英雄!”

74年前,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到新生的共和国头上,亿万中国人民发出正义的呐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奉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的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2营5连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他们面对的是南朝鲜军用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被敌人叫嚣为“模范阵地”。

13日夜,总攻开始。连长让因得痢疾正发高烧的黄宗德殿后。他却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第一个跃出阵地,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完成既定任务后,他带尖刀班主动策应两翼兄弟部队突破敌防线,连续摧毁敌5个火力点,打退敌1个班的反扑,攻占主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3)

7月13日夜间,黄宗德所在连队奉命攻打敌军阵地。拔掉一个个暗堡、穿过一道道铁丝网,战友们也一个个倒下,9个多小时的战斗结束时,全班只剩下了黄宗德一人。

正在他搜寻负伤战友时,一个坑道口内突然射出几发子弹,击坏了黄宗德的冲锋枪,并射中了他的右前胸。黄宗德在坑道中寻找武器,并很快从一名牺牲战友的身上找到了一个炸药包和6枚手榴弹。他返回敌军所在的坑道口,避开疯狂扫射的机枪,黄宗德奋力掷出3枚手榴弹,一声爆炸后,又奋力把炸药包扔过去,成功把敌军的坑道口炸开了一个大洞。此时,敌人的意志被彻底摧垮,用生硬的汉语喊“投降,投降!”,并把一件件武器抛了出来。此时,黄宗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守坑道口的两个敌人被炸死外,坑道里居然还隐蔽着22个敌人!他们排成一串,一个跟着一个双手抱头钻出坑道……恰巧有其他连队的两名战友经过,黄宗德赶忙招呼他俩一起过来,三人合力押着22名战俘撤下了阵地。

此役,黄宗德带领全班连续攻克敌4个火力点,使两侧部队顺利突破敌人防线。战斗中,他一人炸毁敌人3个碉堡和两个火力点还有一条坑道,打死敌人7名,打伤3名,俘敌22名。其中包括排以上军官4名,同时缴获卡宾枪12支,自动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战后黄宗德荣立一等功,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友谊勋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4)

1931年,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多粮少,黄宗德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

黄宗德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的亲属中有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

那时,对生死还没有概念的黄宗德牢记一句歌词:“英勇杀敌在前面,众心协力大家一起上前线,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如今已93岁高龄的他,脑海中还清晰记得这段旋律。

1948年,17岁的黄宗德成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

1948年,17岁的黄宗德成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

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着小木船冒着炮火前进,在距岸边二三十米远,船被打坏,他们都落水了,黄宗德回忆:“我也不会水,是一位老乡把我架着上了岸。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5)

渡江战役中,黄宗德所在班作为突击班,乘小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在离南岸三四十米处,船被敌人炮火打坏,全班跳下木船,涉水渡江,黄宗德不识水性,被班长拉着胳臂前进,登上江岸后将敌一个前沿地堡炸掉。

渡过长江后,因为天降大雨,黄宗德和战友们分散在老乡家避雨。几个国民党散兵来老乡敲门,黄宗德俘虏了3个敌人,立了三等功 。

在渡江战役另一场战斗中,黄宗德所在连队接到上级任务,要为后续部队撕开一个进攻突破口。连长选了5名战士组成冲锋队,黄宗德是其中之一。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但没有一个人害怕,更没有一个人退缩。战场上,5个人冲锋队牺牲了3个,还有1名战友的嘴里不停地往外吐血沫,黄宗德也身负重伤,他忍着疼痛挪到战友身旁,大声呼喊:“兄弟!不要睡!想想家人!想想你最想做的事!要活下来啊!”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睁开眼睛,望着他说:“替我向家里人捎个信,也替我看看咱们的新中国……”

1949年5月,黄宗德随部队参加上海战役,立四等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6)

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抗敌前线。

1953年初,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坚守朝鲜中线平康阵地,对面的敌人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敌方依仗优势的装备,把志愿军战士封锁在地堡和交通沟里。

当时,黄宗德带领的6班驻守在两个小土堡里,防敌设施非常薄弱。他回忆:“没有大米,吃的高粱米,咸豇豆,咸萝卜干,没有水吃,就吃炸弹坑的雪水。一共在那里守了152天。”

在对敌前沿阵地,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提起战场的惨烈,他回忆:“在战争期间腿上有一个布条,上面写着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我们副连长曹树林,一个炸弹下来炸飞了,最后就找到一只腿。”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战士事迹(精选篇7)

1931年8月,黄宗德出生于山东荣成寻山街道万石耩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 。1941年,由于家里人多粮少,黄宗德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因为年纪小,干不了力气活,只能干打驴草、放牛这样的小工活,每年的工钱只有“一双布鞋、二尺粗布和五升玉米”。

当时的荣成,已被日军侵占,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荣成人民奋起抗击日寇,年幼的黄宗德加入村里的儿童团。1943年,他在寻山青安屯村小学当校工。青安屯村小学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多名教职工是地下党员。黄宗德因为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经常为党组织到附近的几个村子传递情报 。

黄宗德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

25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