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

| 徐球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篇1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担任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老朋友;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家里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他出生八个月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到北平;1936年,他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这三年内,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在崇德中学校园,与高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37年夏,日本侵略军进入北平城。不久北大清华都撤向南方,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全家滞留下来。1939年9月,邓稼先入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5月,邓稼先到了昆明。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1941年,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时,邓稼先获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北平,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书,他想去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未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只有二十六岁。

邓稼先的成就,引起美国政府注意,他们想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同学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他向往新中国,而其好友杨振宁留恋美国。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篇2

有一位科学家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家国情怀,他就是 “两弹元勋” 邓稼先。他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

1986 年 5 月 30 日,邓稼先癌症晚期,躺在病榻之上。他的挚友杨振宁前来探望,两人之间的一番对话,令人感慨万千。

杨振宁半开玩笑地问起邓稼先研究原子弹、氢弹所得的奖金。邓稼先稍作犹豫后,伸出两根手指。杨振宁猜测是 20 万,而邓稼先却淡然回答:“20 块。” 原子弹 10 块,氢弹 10 块。一旁的邓稼先妻子许鹿希解释,这是因为当时国家奖励制度尚未完善,在两项伟大成就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才发放了微薄的奖金。

这一回答,让杨振宁震惊不已。邓稼先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巨大反差,恰恰凸显了他的爱国情怀早已超越了金钱的衡量。

邓稼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邓以蛰是清华和北大的著名教授。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聪慧过人,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北平。邓稼先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心中立下了 “科学救国” 的誓言。他深知,只有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才能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贡献力量。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篇3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前,一道道密语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穿梭。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10点30分,梳完辫子。”这密语中,“老邱”指代的是什么?“梳辫子”又意味着什么?隐蔽于戈壁中的马兰基地,究竟如何爆发出震惊世界的巨响?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许鹿希的记忆中,自从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后,邓稼先几乎没有休过探亲假。从1958年他被调去搞原子弹,到1986年他去世,前后28年间他们聚少离多。后来在邓稼先逝世以后,许鹿希才了解到,邓稼先被调去搞核武器研究的时候,核武器研究院这一带满眼还是一片高粱,他们就是在这一片高粱地里开始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最初我国建立的核武器研究基地是邓稼先领着他挑选来的大学生们,砍高粱、平地、砌墙,在北京郊外建起的。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篇4

1985年7月的一天,邓稼先从四川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参加有关航天技术方面的重要会议。见他脸色不好,妻子许鹿希关心地问他的肝怎么样。他觉得肝脏没有问题,但是告诉妻子自己大便困难,肛门有时痛得无法坐下来。许鹿希便催他去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做个检查。考虑到会议时间紧张,邓稼先原想到医院拿一点润肠药就回来,没想到经过仔细检查后,医生严肃地问他:“怎么到现在才来?!”

“怎么到现在才来?”这个问题邓稼先从来没有想过。他知道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简称“九院”)职工近几年有过几次查体,但他自己一次也没有检查过。因为大家体检时,他不是到罗布泊去了,就是到其他基地去了,有时一个月从一端到另一端穿行国土两趟,忙得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当然就顾不上去医院查体。

“别走了,立即住院!”医生态度和蔼但语气坚定。邓稼先早就料想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六天后的8月6日,活体取材检查手术做完了。切片结果出来后,确诊邓稼先患的是恶性直肠癌。四天后,301医院组织专家全力为邓稼先实施了直肠癌切除手术。

那天清晨,张爱萍将军很早就来到医院,九院和核工业部的领导也都来了。眼里噙着泪水的许鹿希,自己就是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她当然清楚癌症的严重性。手术后的病理诊断是:“肿瘤的病理性质是恶性程度较大的低分化、浸润性腺癌,直肠旁淋巴结七个,全部有癌转移……”

得知如此不祥的结果,张爱萍心痛不已,他指示301医院领导:“马上安排住院,为邓稼先同志专门组织一个医疗小组,尽快研究出治疗方案,我听你们的方案汇报!”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个人事迹篇5

邓稼先常说一句话:“在我们这里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情。小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祸。”因此,无论哪里出现了问题,邓稼先总是不顾一切地想方设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一次,时间已过午夜,忙了一天的邓稼先刚刚睡下。电话铃响起,工厂核材料加工车间报告说,一个重要部件的加工出现了一些问题。邓稼先马上一边通知司机备车,一边穿好衣服,拎起公文包出了门。

等钻进已经发动的吉普车,他才发现,情急之下自己竟然还穿着拖鞋。长期以来,他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只要情况紧急,便可以瞬间屏蔽掉一切无关紧要的信息。当时大雨倾盆,吉普车在漆黑狭窄的山路上颠簸着。山坡上的泥沙、石块在暴雨的冲刷之下,松动了根基,时常直冲而下,危险异常。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也不免紧张起来——他们的车几乎是在盘山路上强行前进。可等到了河边,师傅不得不刹住了车。河水已经完全淹没了桥面,不能再向前开了,否则真有可能车毁人亡。车外大雨如注,心急如焚的邓稼先用力摇着司机的肩膀,大声喊道:“不要停,来不及了。冲,往前冲!”司机回过头去,对邓稼先喊道:“不能再开了,老邓,你可是大科学家呀!”

邓稼先没有丝毫犹豫,严肃地望着司机师傅说:“他们在等着我处理故障,干咱们这一行的,出了事故就不得了啊!”师傅当然明白眼下工作的重要性,更理解邓稼先的急迫心情。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好吧,老邓,你坐稳了!”说着,一踩油门,向着记忆中桥面的位置冲了过去。车子开上桥面,浑浊的河水立即通过车门缝隙灌进了车厢。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颠簸,二人终于赶到了工厂车间。紧张了一路的司机师傅禁不住后怕,竟一下子累倒了,可邓稼先却二话没说,一头扎进车间,一干就是一天一夜,直到故障排除。

25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