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大珩的为人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篇1
在资源条件、科研经费、实验仪器匮乏的条件下,王大珩带领团队不畏艰难,从零做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光学玻璃的研制工作中。1953年底,成功熔制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帷幕就此拉开。
在往后不到6年的时间里,他所带领的团队相继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多臂投影仪、大型光谱仪、万能工具显微镜、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及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俗称“八大件、一个汤”,填补了新中国在光学领域的空白。他所在的长春光机所也发展成为我国应用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研制的重要科研开发基地,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决定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王大珩带领近1000人的队伍,参与了所有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所有光学观测设备。他们研制的用来测量导弹轨道参数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以及用来记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983年,王大珩离开他工作了30年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调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从此,他的目光余不再仅仅关注他一手开创的光学事业,而是投向整个中国科技的发展,忧国忧民,促成了把中国推到世界高科技竞争起跑线上的著名863计划。不仅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也使我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站到了世界前沿。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篇2
求学经历:1929年,王大珩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后转入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光学玻璃的研究.
工作经历:1942年,王大珩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直至1948年回国。期间,他发展了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
创建长春光机所:1951年,王大珩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创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1953年,仪器馆熔炼出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的历史.
科研成就:1958年,长春光机所成功研制出“八大件”(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红外夜视仪、系列有色光学玻璃)和“一个汤”(电子显微镜),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光学精密仪器的主要方面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篇3
王大珩(1915—2011),江苏省吴县市人。应用光学专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等。
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配合我国中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他担任大型精密靶场光测设备研制总工程师,提出工程总体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作出了杰出贡献。
谈到光学与“两弹一星”的关系,王大珩说:“这个工作是全国的大协作。我们在里面怎么说也只是做了非常局部、很少很少的工作。”在国家多项重大科技事件中,如“两弹一星”“863计划”、成立中国工程院、“大飞机”立项等,都能看到王大珩的名字。他一生的事业,都是围绕国家的需要,始终践行着“国家的需求,就是我追求的事业方向!”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篇4
王大珩,1915年2月出生,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珩是中国近代光学工程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1936年,王大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王大珩转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著名玻璃学家特纳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光学玻璃的研究。1948年5月,王大珩应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先生聘请,到该所从事光学研究。
长春光机所成立后,王大珩被任命为所长。王大珩运用他在英国工作的经验,在玻璃配方、退火工艺及测试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而闻名全国科技界,主要有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红外夜视仪以及系列有色光学玻璃等。
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长春光机所诞生。从60年代开始,为适应国防工程的要求,国家提出研制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的任务。当时中国技术水平落后,完成这一任务有很大困难。在王大珩的号召和指导下,长春光机所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超过原设计指标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光学工程研制和小批量生产的历史。
两弹一星元勋之王大珩事迹篇5
王大珩,原名王大珩,字子石,号石公,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对中国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王大珩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贡献。
王大珩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先后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回国后,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5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王大珩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在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际数学界所认可,他还曾获得过许多国内外学术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奖、沃尔夫数学奖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王大珩致力于培养中国科学界的人才,他在清华大学创办了计算数学专业,并担任该专业的主任,在他的领导下,该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务,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大珩不仅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出了他的崇高品质,他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运动,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作出了贡献,他还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大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贡献对中国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