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新鲜出炉,程开甲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精选篇1)
程开甲(1918.8.3-2018.11.17),物理学家。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顾问。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我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精选篇2)
1962年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有了重大进展,将面临试验问题。当时,程开甲担任九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所长,奉命准备原子弹的靶场试验。那时,他们对核试验理论和技术的认知是一片空白,仅有的建议是采用空爆方式。程开甲分析研究了实际情况,打破框框否决了建议,提出原子弹试验应先做地面爆炸,以后再做空中爆炸试验。得到批准后,他主持制定了《关于第一种试验性产品国家试验的研究工作纲要》及《急需安排的研究课题》,提出并组织了与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学校工厂的大协作,完成了96个研究课题和各种型号的试验设备;设计了百米高塔的爆炸方案;提出了力学、光学、放射化学3种手段为主的联合定爆炸威力的方法。随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他们也获得了大量数据。
1963年,在遏制中国核能力的《部分核禁试条约》签订的形势下、我国全面准备首次核爆炸试验的同时,程开甲认识到地下核试验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优点,就坚持排除干扰、坚持推进尽快开展地下方式的核试验,同时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地下核试验的尽早进行,也使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
核试验是一项高难度、综合性大规模国家级试验工程。在我国准备核试验的初期首先要建设一支队伍,程开甲等一开始就突破了仅完成爆炸任务的约束,前瞻性地确定了九所需要的学科和技术力量配置,在上级首长和机关的有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具有爆炸力学、光学、核物理、电子技术、放射化学、试验安全、地质学和技术保障等学科且专业配套的研究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爆炸理论和核试验技术体系。程开甲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科研人员和参试人员不要只做锦上添花的事,要提高科研水平去攻关,最后圆满完成核试验任务。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精选篇3)
“他在家里的故事不多,但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谈起父亲程开甲,程漱玉娓娓道来。
2000年,程漱玉开始参与收集、整理父亲一生走过的“路”,父亲的形象也在心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生钻研科学、一生为了国家,不断创新、拼搏、奉献。他的科学人生就是我们的好家风。”程漱玉说。
“他心中有杆秤,那就是国家的需要。国家需要什么,就毫不犹豫地做。他这样要求我们,自己也这样做。”这是程开甲在家人心中的形象。1950年,已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被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高薪聘任研究员的程开甲,婉谢恩师的一再挽留,踏上归程。回到祖国,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的程开甲没有丝毫犹豫,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南京大学物理系。为了响应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筹建金属物理教研组。
任务落到了程开甲和施士元两位教授肩上。搞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研究的程开甲,马上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入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研究。“金属物理属理论研究,虽与固体物理相关,但偏向应用,跟固体物理相去甚远。”程漱玉对父亲这次“转型”的跨度之大深有体会。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精选篇4)
20世纪60年代,国际“气候”还是那样地紧张。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让西方惶恐不安。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的署名文章《禁试的实际意义》,就透露了美国总统有计划希望“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核方面绝育”的信息。国际上对中国核试验的猜测以及霸权主义者要对中国核工业实施打击的扬言,不能不使中国首次核试验最高领导机构——中央专门委员会在对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时间和组织领导进行决策时,慎之又慎。
1964年8月23日,按照中央专委的指示,试验场区组成了中国首次核试验党委会和核试验委员会。核试验党委会由35人组成,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刘西尧,程开甲等35人任委员。核试验委员会由68人组成,张爱萍为主任委员,程开甲等9人为副主任委员。
试验场区进入最后的待命时期。人人都在期待着那一声震惊寰宇的春雷。
9月16日至17日,周恩来总理在西花厅主持召开15人专门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张爱萍、刘西尧关于首次原子弹试验准备情况的汇报。
在9月23日中央专委的特秘小会上,周恩来总理就原子弹爆炸的有关问题做出周密部署。为了绝对保密,____在会上宣布了一条严格纪律:“凡和试验无关的人员都不能让他们知道,包括你们的妻子儿女。”并说:“我的老伴是老党员,又是中央委员,我保证不对她讲。”总理的态度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个成员。回到场区后,张爱萍把总理的讲话,原原本本向参试人员进行了传达,使大家深受教育。谁都知道,原子弹事业在中国是一个千百万人的事业,但每一个人都把“祖国高于一切”的信念,牢牢地树在心中。因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风声,事前是一点也没有泄露。只在试验成功之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及放射物,分别经地震波和高空烟云传出去时,全世界才为之大惊。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科学家事迹(精选篇5)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3]。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