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任新民大家认识吗?任新民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篇1】

当年,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选择回国效力的故事,家喻户晓,振奋了无数国人。

其实,在那一代科学家中,还有很多人都跟钱学森一样,在个人和国家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下面,咱就来介绍两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

任新民:个人前途在祖国面前,不值一提。

1948年9月,33岁的任新民登上了美国布法罗大学的讲台,成为该校成立102年以来的第一位中国讲师。

当时,不论是他从事的科研工作,还是生活待遇,都是非常优越,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当他听说祖国急需大量科学人才时,毅然选择放弃了这一切,收拾行李准备回国。

因为任新民是重要的科学人才,美国不想放他走,设置了重重阻碍,但仍然没有拦住任新民那颗回国效力的心。

他在美国的同事很不理解,问他:“在这里,你能拥有最好的一切,你为什么还要回国?”

任新民回答说:“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岂能忘记我的根?个人前途在祖国面前,不值一提,你们永远都不会理解我的追求!”

1949年8月,任新民终于回到祖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工作,成为“两弹一星”元勋,并荣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篇2】

“我心里想着的就是他这个人———他这个能让人心里踏实的人。”妻子虞霜琴说。

“我爸爸,哈,油瓶子倒了,没准他以为就该是那么放着呢。”大女儿任之翔说。

“我可以常常趴在外公背上,搂着他的脖子读书。”外孙邹平说。

百岁的“中国航天第一人”任新民,今年2月走完了他一生追求的航天路。

在他身后,留下了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和奠基者的功勋,留下了航天技术和导弹火箭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等一串闪光的名号,也留下了长达75年的爱情,和关于“家”的深情故事……

任新民在中国航天建立辉煌的征程中,无论是在火箭发动机试车弥漫的硝烟旁,在测试卫星的洁净厂房里,还是在发射台上待发的火箭前,在故障分析的激烈争论会上,人们看到的,大多是他对航天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忱,对火箭试验精细和认真度的严谨把握,对航天试验出现问题时不留情面的严厉。

而在与他携手70多年的结发妻、在他顾不上照看却学有所成的儿女、在曾缠绕在他身上嬉闹的孙辈们的眼里,任新民严肃的外表下面,蕴含着一片柔情。可以说,令无数人敬佩的航天巨星的百岁高寿,是任新民对中国航天事业倾情投入的修炼结果,更是他家庭和谐、内心幸福的最好诠释。

任新民百岁生日时,家里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篇3】

任新民,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2017年2月12日15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溘然辞世,享年102岁。寻觅这位老一辈科学家的人生足迹,我们会从中体会到中国航天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步履维艰。同时,也正是在这幅璀璨绚丽的历史画卷中,一位中国学人的科学思想、道德风范和治学精神,清晰地展现在后人面前。在此,仅以任新民航天生涯中的几个实例褒奖他的业绩与贡献、信念与思想、道德与风范。

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创建之时,中央领导为其确定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任新民是这一方针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

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上半年,我国拟购买国外的通信卫星,并委托其他国家运载工具发射。一时间,这一消息在国内外吵得沸沸扬扬。

任新民在完成我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的发射定点任务后,急速返京,组织拟写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建议》,适时地上报国家有关领导人和部门。他直言不讳地建议:“就通信卫星技术而言,我们与世界上航天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是有差距,但我们要通过研制的实践,也只有通过研制的实践才能掌握和提高技术水平。只要努力登攀,总会赶上的。”

任新民胸有成竹地表示:“中国的运载火箭不仅能发射自己研制的通信卫星,发射中国购买的外国制造的通信卫星,还可以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篇4】

任新民将这个领军者当得出神入化。那些年里,他不断聆听着身边的各种学术声音,又不断眺望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步步阶梯。学习性聆听与思考性探索,让任新民总能在关健时刻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倡导,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以及“对轨道舱留轨的利用”。前者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最高目标是从天地往返系统逐步过度到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后者则是将留轨舱既作为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又作为天地交会对接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1999年11月正式拉开大幕,先是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试验飞船轮番精彩亮相,然后就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持续爆红!任新民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发展历程,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1940年,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任新民选择在另一个战场为国“战斗”,除了担任大学讲师,他还兼任某兵工厂技术员。在此期间,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成功实现用黑火药代替无烟火药装填迫击炮,解决了中缅战场上火炮装药的燃眉之急。

不久,他被选送去美国一家著名的铣床厂实习。在钻研工艺的同时,他还拿到了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为以后研究火箭发动机积累了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民义无反顾地回国。归国后,他强忍父亲辞世和儿子夭折的悲痛,在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搞”火箭。当时在中国,“搞”火箭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

两弹一星任新民功勋事迹【篇5】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8],祖父任国霖是位勤劳节俭的农民,父任海清曾任安徽宁国县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银行行长等职,更是教诲子女读书上进、掌握真本事。这些对任新民立志攻读、渴求知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7年年底,他小学毕业。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学,时值北伐军攻占了宣城、宁国一带。

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任新民,开始阅读一些革命进步书刊,萌生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朴素信念。1929年10月,年仅14岁的任新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宣城孙埠暴动失败,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暗下决心:走科学技术救国、强国、富国之路。

1964年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7]。他相继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作为首区总指挥,协助领导和指挥了这一重大的飞行试验任务。组织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保证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成功。

领导组织了氢氧发动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发射服务零的突破。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9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6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