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防疫的初衷、最终目的、根本目的都应该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1
李鹏,平阳县南雁镇雁荡社区书记兼文旅体办主任,平阳县劳模。该同志在南雁工作五年来没有回过安徽淮北老家,今年春节前,该同志提前购买了正月初一回老家的动车票,疫情发生后,他果断退票告别温州市区家人返回南雁。
并以最快速度进岗入格,扛起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防疫重任:南雁村驻村、科室包村疫情防控、返乡重点人员“一对一”管控、“三返”人员摸排管控、各旅游景点疫情防控、镇级道路检查卡点值班、群众聚集劝离等。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该同志大年初二工作至今,一直都没有时间回家看望孩子和其他家人,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怕苦不怕累,发扬新时代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奋战在南雁防疫战的最前沿。
由于南雁村原驻村干部请产假,作为包村科室主任,该同志勇于担当承接该村驻村工作,认真学习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通知、微信群、朋友圈、张贴公告等形式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南雁村居民主要分布在南雁搬迁安置小区(水头镇)、东西洞景区、笠湖尾、春山自然村和上寺自然村等五处区域,防控点分散、防控压力大,防疫形式严峻。鉴于此,该同志果断设置南雁搬迁安置小区、东西洞景区和笠湖尾(含春山和上寺)三处卡点责任区,按责任区对村内党员干部进行责任分工,并在各责任区积极动员村民志愿者加入执勤、巡逻、车辆登记和体温测量工作,穿点成线、村自为战、有效防控。
该同志充分利用雁荡片区“眼头熟”的优势,重点开展武汉、湖北返乡重点人员“一对一”管控和“三返”人员摸排管控工作。其中:武汉、湖北返乡重点人员“一对一”管控16人;南雁旅游工程工地“返工”人员摸排管控186人,湖北籍19人,其他省份167人;南雁“返校”师生摸排管控96人,湖北籍9人,其他省份87人。武汉、湖北返乡重点人员和“返工、返校”师生均实施一日一报,并建立详细档案和台账。
南雁镇是旅游资源大镇,东西洞景区、吴山风情小镇、游步道、花海房车基地和户外拓展基地等景点众多,正值春节黄金周,游客众多,疫情防控压力大、精力分散,防疫形式严峻。该同志顶住压力、划分景点疫情防控责任区、果断布防:首先,带队劝离各景点游客并在各责任区和各村设置提醒标志;其次,在吴山、埭头、雁荡、笠湖尾、景区出入口等处设置卡点实施封闭,安排景点管理人员、村干部和党员参与卡点执勤,排查过往车辆和人员;
再次,增加执法和安保力量,加强各景点内外部巡查和管理;最后,组织科室、驻村干部和辖区党员干部开展不间断巡查,彻底解决各景点病毒防控难题。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了避免片区各村出现人员大规模聚集,该同志带头组建村民聚集劝离小组,号召村内党员干部和村民志愿者参与,每天不定时的开展巡逻和劝离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通过不懈努力,村民开始逐渐打消对抗的情绪,自发遵守防控期间不聚集的要求。其中仙姑洞、观音洞、三台道院、水尾宫和枫树湖宫等民间信仰场所经其劝告均已关闭
节假日无任何民间信仰活动,村内基本消除了村民聚集现象,为片区疫情有效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该同志还积极主动参加镇级道路检查卡点值班,带头做好卡点过往车辆及群众的登记和体温测量工作,其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再次赢得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据了解,该同志自调入南雁工作五年来一直奋战在旅游开发的前沿阵地,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迎难攻坚,始终坚持“5+2”“白+黑”的工作节奏,积极配合镇领导完成一系列省市县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房屋拆迁安置、土地征收和工程技术对接等工作。
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2
自疫情防控以来,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驾驶着白色桑塔纳,在豫鄂陕三省边界的公路上穿行……他就是淅川县荆紫关镇卫生院副院长李涛,负责为该镇返乡人员做核酸采样。当疫情再次袭来时,他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 责任书写担当
“双河村有三位返工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3月16日晚九时许,李涛接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后,立刻备好核酸采样物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塑胶手套,整装前行。
双河村是荆紫关镇的一个偏远的行政村,并与陕西交界。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气温反反复复,前几天十七八度,一下子降到3、4度。由于返乡人员家住半山坡上,他只能弃车步行数里,顶着深山的寒气,分别前往三位返乡人员家为他们做核酸采样。采集期间,他还不时地为返乡人员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有关疫情防护知识和注意事项。采样完毕,他顾不得歇息,便驾车奔赴在去县城送核酸样本的路上。
时间就是速度 行动践行使命
核酸采样是一项危险且高强度的工作,采集人员穿好防护服后,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采集下来他们已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勒痕,但操作却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李涛同志也同样如此。
一次他接到一项涉及16个村的返乡人员,但半日之内必须完成核酸采样的紧急任务。16个村位置分散,最远距镇上四五十公里,李涛同志精心谋划,合理安排人员,兵分三路,把自己与另外两名年轻的医生分到最远的几个村。就这样,他们采集完一个村,不敢懈怠,顾不上喘口气,立即奔向另一个村。当遇到一些不愿积极配合的人员,他就耐心细致的说服;当遇到一些没钱交核酸费用的老年人,他就毫不犹豫帮他们垫付;当遇到居家隔离人员大门被封,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完成采集……,汗水顺着头发向下流,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服,即使如此,他没有喊一句“太累了”,只有“加油,我们会胜利的”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时间就是速度,他以坚强的意志,极高的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采集任务。
本轮疫情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自己有胃病,到吃饭点儿吃不上饭已是常事,胃疼折磨得他腰都直不起来,但他顾不上这些,依然坚定的奔赴抗疫一线。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句话用在白衣战士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用使命与担当守护着荆紫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3
2月2日大年初九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共计三批12名志愿者到滨江新区长林社区报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离在外地,其他11名志愿者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先后圆满完成了社区交办的入户走访、网格组建、再次摸排、重点跟踪、日常监测、分发临时通行证等工作,同时还积极协助物业开展巡查、清洁、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卖员”,为业主代购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和药品等,以实际行动践初心、赢民心。
——“班子成员不带头,谁带头?”
副局长陈鹏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岗,第一个对接社区干部,第一个认领包联网格。2月2日到岗以来,他率先在包联网格建立业主微信群,主动将私人新购的车报备到社区,用于接送同一个网格的社区干部、志愿者,经常帮助社区拖运接收捐赠的防疫、生活物资。
2月8日元宵节,当天下午全县城区各社区统一制印下发居民临时通行证,第二天开始实行“211”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购物频次。为了不耽误居民第二天出门买菜,陈鹏带领小组成员王会敏、贾中平迅速分工、加班加点发放通行证。从5点36分做完当天网格“大摸底大调查”开始,一家一户打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三人包保的发改局、电信两个小区共计41户的居民代表全部领到了临时通行证。天色慢慢暗了,时间滑向了6点半,他们才在家人电话的催促里踏上归家的路。
——急事及时报,返岗不耽搁!
“王局长,这么晚打扰您!有个急事跟您汇报!”2月6日晚上10点52分,土地整治局的志愿者王梦君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原来,当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车十分钟的一名干部被隔离了。该同志属于密切接触者,10点多刚被通知隔离观察。得知这个消息,她和丈夫迅速上报所在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开始两人居家隔离。
第二天一早,王梦君自觉居家隔离的同时,积极配合滨江新区长林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摸清那名密切接触者相关情况,交接包联网格入户走访调查数据资料。之后,她每天两次对社区、单位和包联人报备个人身体状况,及时了解、转达那名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情况。
终于,2月11日晚上6点33分,王梦君第一时间传达了好消息:那名密切接触者隔离检查无虞后回家了,警报解除,她和丈夫安全过关了。原本单位和社区都劝她继续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却义无反顾重返志愿者岗位。“这几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把事都推给社区包联人和其他一个小区的志愿者,明天我就到岗!”
自觉落了几天的工作,2月12日一大早,王梦君先到包联的龙湖湾小区与其他志愿者碰头分工,再迅速找到社区包联人,连续两天加班加点核查龙湖湾小区“大走访大排查”的台账资料。“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是社区包联人对她的中肯评价。面对肯定和褒奖,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普通志愿者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齐,泰山移!
11名志愿者把使命记在心头,将责任担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台账均已顺利完成,三类人员台账得到进一步完善。他们持续深入长林社区各个包联小区,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一日双报、密切跟踪武汉返沙人员,现场督导、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户、宣传不漏一人。他们响应指令迅速,总是第一时间转发防疫信息、《通告》、《公开信》等;他们管理服务主动,积极参与包联小区卡口值守管控、楼道垃圾清理、楼栋电梯消毒;他们服务群众贴心,及时为包联网格居民代购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和蔬菜、水果、粮油等生活用品。
他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网格微信群、业主的朋友圈处处可见对他们的赞扬;战友记在心上,滨江新区、长林社区的干部职工常常表达对他们的肯定。他们无愧于志愿者的名字,必将与社区工作者携手并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4
在中国面临新冠性病毒时,每个人都为这次疫情付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担当奉献。
武汉是疫情严重地,有数人感染,已经封城。许多人陆陆续续从武汉跑出来,而许多人在这个关键时刻奔向武汉,为这次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个城市的医生护士组成一只只医疗队,毅然选择了前往疫情隔离区支援。他们二十四小时穿着防护衣物,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睡觉吃饭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高强度的工作,让医护人员原本那光滑的脸蛋变得暗沉,痘痘黑眼圈说来就来,乌黑的秀发上也有了几根白发。
不久前的下午,医生吴亚玲的母亲过世,可她无法回去也不能回去。得知噩耗的她顿时泪如雨下,眼睛里的红血丝布满眼白,她抽泣着,却没有嚎啕大哭,压抑着自己悲伤的情绪。她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朝着远方家的方向,她连鞠三躬后便恢复状态,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抗击疫情,不胜不归”,这是每一个奔赴前线的人的心声,为了这共同的目标,他们甘于奉献自己,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勇敢无畏。
浙江的一家大型风机公司捐赠了1054台风机给武汉的九家医院,可是找不到人运输风机去武汉。
在关键时刻,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铿锵有力地说:“行,我去!”他叫王国荣。他没有一身名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非常想为武汉做一份贡献。“湖北疫情那么严重,社会各界都在全力援助,我没什么可以做的,只会开车,如果能用到我,我义不容辞。”运送分机的机会来了,他就在第一时间应下了这份差事。没有犹豫不决,而是坚定肯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疫情虽然可怕,但我们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它,战胜它。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安分守己。
这次病毒的突发让我们措手不及,许多感染上病毒的人都在与死神做斗争。医护人员们在一线拼搏,社会各界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现在安分待在家里,就是最大的贡献。在家中无聊憋得慌,便可以憋死病毒,恢复中国原来生机勃勃的样子。
我们多安分,医生多放心。
熬过冬天的种子,会在春天发芽。
防疫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5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疫情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疫情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