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

| 邱妹

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篇1

今天,羊城巾帼宣讲员——广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梅,为我们讲述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的故事。

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895年出生在湖南怀化溆浦的一个开明富商家庭,从小就崇拜花木兰式的女英雄,立志做旧社会的“清道夫”。她本名向俊贤,改名向警予就是要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

1919年,向警予加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创立的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同年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同赴法国勤工俭学,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人产生了爱情,并于1920年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了婚礼,组成令人羡慕的“向蔡同盟”。在法国留学期间,向警予、蔡和森积极联合留法的周恩来等人,一起筹建起了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

1922年,向警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文件,发表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并当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局委员。五卅惨案发生后,向警予领导上海妇女界参加了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她那学识渊博、言辞锋利、鼓舞人心的演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亚子曾赋诗一首,赞美这位挥洒自如的女革命家。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武汉三镇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化装成女工、小学教员等依然奔走在外,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的思想,领导工人运动,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告密,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面对敌人严刑逼供,向警予抱定必死的决心,怒斥叛徒,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向警予下毒手。

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一路上向警予视死如归,仍不忘向沿途的百姓演讲,号召他们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警予在广大群众面前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慷慨就义,年仅33岁。

虽然她的肉体在如夏花般灿烂的时节凋零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正如蔡和森高呼的那样:“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纪念馆由向警予铜像纪念碑广场、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三个部分组成,现占地面积8680平方米。

馆内向警予的故居建于清末民初,为五柱穿斗式木构架砖围护墙的湘西木板屋组成四合院,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平方米。

1995年1月25日由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我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是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省红色旅游景区。

向警予文集

《向警予文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系列丛书《先驱文库》,

将我党一批先烈的珍贵文稿和理论著作传诸后世。《向警予文集》是该系列丛书第一辑中的一本。《向警予文集》收集了向警予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作文等132篇,有蔡和森所写的《向警予传》和向警予年谱附录于正文之后。这些文稿,有的是刊登在《妇女周报》、《向导》等。而作文、日记、家书等多为向警予的亲属所保存,后交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有的信件和文稿系由向警予早年的学友从海外辗转托人带回。

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篇2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属于土家族,来自湖南溆浦。她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等人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归国,1922年初加入我党。

1925年5月起任党中央妇女部负责人,同年10月赴苏联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坚持不懈在武汉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武汉汉口法租界被捕,同一年5月1日英勇就义。

我党自问世的时候起,就把马列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子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至高理想。一个世纪的拼搏历程充分说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我党党员经得住一切磨练的坚强精神寄托,也是我党持续获得胜利的关键原因。

很多党员不顾一切流血牺牲,他们依靠的就是这个信仰,为了这个理想。而向警予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她从懵懂无知成为为共产主义的中坚力量的成长轨迹,让人感慨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向家有女初成长,被称为“是女教育界中之人才”

向警予家里长者十分重视儿女的文化教育,她七岁岁就进私塾学堂读书。1912年秋考上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院。在校园里读书期间,向警予勤奋学习,团结同学,备受老师的赞许与同学的欢迎。那时候,教育家杨昌济对向警予非常认可,曾评价她:“……颇有抱负……是女教育界中之人才。”评价可谓非常之高。

向警予读书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1914年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因思想进步被政府顽固派辞退,向警予也因此愤而休学,转至周南女校,并更名向警予,表明对封建主义势力的警惕。

1916年夏,向警予毕业于周南女校,满怀“妇女解放”、“教育救国”的心愿,返回她的故乡,创办了溆浦女校。

在一穷二白的溆浦开设女子学校,艰难显而易见。第一是经费紧张,因此四处奔走求助,她不仅自己不拿薪水,还把家中的柑橘园作为学校的校舍。此外,为了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她顶着风雨,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叩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都感觉她的话言之有理,因此陆续送女儿到学校去学习。

1916年11月,溆浦女校宣布新学期开学,在开学致辞上,警予说:“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做一个新时代国民,为嫁一个称心的老公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并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开学之后,向警予一心扑在课堂教学上,她向学生们讲国家大事,宣传救国思想观念。

她还聘用了一批有真本事并想要投身于基础教育的老师为学校执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警予坚持不懈以教育指导实践,取消了之前的《经学》课,改成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例如家政课,裁缝课等。

向警予的勤奋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溆浦女子学校的学生愈来愈多,社会反响也变得越来越好。但在旧世界中,教育救国之途却极为艰辛。

在办校经费预算艰难的情形下,虽然向警予数次提交申请,但腐败官员却置之不理,办校陷入绝境。而学校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也遭受顽固派的抵制。对警予倍感“教育十年不足,破坏一朝有余”,她的教育救国理想逐渐破灭。

人生际遇的新起点,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的同一年秋季,向警予参加由蔡和森等人创立的革命团队新民学会。那就是她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在这个革命团队里,向警予受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等人的影响,思想观念也不断进步。也就在此时,向警予逐渐成长成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她拒绝接受一切桎梏妇女的封建规则,主张婚姻自由,渴望自由和幸福生活。

同年,向警予收到好朋友约她到长沙筹备女子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信,令她惊喜万分。警予充满希望离开故乡,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找救民救国之途。

她在一艘去法国的轮船上与从北京到上海的蔡和森一见如故。此后,两个人经常平排坐下来观看日出,她热情地向蔡和森介绍北京的新思想。两个人不知疲倦地谈着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谈着宏大的理想,有时候还会各执己见,毫不客气地辩论。

向警予和蔡和森志同道合,结为“向上同盟”,表明出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拥有蓬勃向上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的理想是争取“全人类的解放”,警予不再只是争取女性的自由和平权这些,她把劳动者解放、民族解放、妇女解放融为一体,认为“历史在演变进化,早已进入了人类总解放的时代”。

1921年末,向警予归国,在五四抗日救亡中,她起了积极作用。在接受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以后,由激进的民主派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根本性变化。

1922年,向警予加入我党,从那时起,她把自己的一生和无产阶级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一心一意地投身中国革命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时刻英勇地战斗在最前线。

向警予1922年初来到上海市,她此来的目的是应邀到平民女校授课,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所培养女性干部的学校。1922年2月,上海平民女校宣布正式成立,当时李达任校长,王会悟任工作部主任。上海市平民女校培养了丁玲、钱希均等一批女性干部,对提升女性的思想境界及文化水平,培养中国女性优秀人才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她编写的教材内容条理清晰、浅显易懂,还以上海方言写作出体现女性工人凄惨境遇的歌曲。向警予的授课风格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作家丁玲便是一名平民女校的学生,晚年时期在她的回忆中写到:“我只有对她无尽钦佩,她是中国女性的榜样。”

如今,上海静安区我党二大会址旁的平民女校以原状还原,走入此处,可依稀感受到向警予等革命先行者留下的气息。

1923年6月,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向警予拟定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该决定要求,在正式成立专门的妇女运动委员会时,要建立一份期刊杂志,使其转变成全国各地妇女运动“精神中心”。“以具体指导日常的妇女生活和妇女运动”。

8月22日,向警予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创刊。她说了那样一句话:

很高兴我们还有机会通过这个小小周刊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愿自视太轻,希望我们这小小周刊对妇女运动有一些帮助:我们更期待中国的同志们能予以严格的批评。

《妇女周刊》按妇女工作、婚恋、家庭、政治、儿童、教育等相关问题排序编写。积极宣传我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鼓励妇女投身国民大革命运动,指导女工斗争,成为了那时候唯一可以体现我国妇女运动全貌、指出妇女运动方向与任务、推动全国各地妇女解放思想的期刊杂志。

在此之后,向警予参与直接领导上海市工人运动。1925年1月至8月担任我党上海市南洋卷烟厂支部主要负责人。

此外,向警予为了妇女运动付出了极大精力,她不辞辛劳,每日起早贪黑,不但组织协调罢工、街边宣传演讲,努力完成日常工作,还同时完成每一期妇女杂志期刊的撰稿、编写、校审、出版发行等工作。主持出版发行《妇女周报》期间,曾编写评论、消息和致读者信30余封。

1925年5月,向警予被增选为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从这一年起,她出任了中央的妇女部部长。向警予是中央开设妇女事务部后的第一任部长,不愧是我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先行者。

1925年10月,向警予被派到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工人共产主义社会大学学习。同年,向警予的丈夫蔡和森还受中央授权委托前往苏联莫斯科,并与警予同行。而同是中国妇女活动家的杨之华继任了由警予担任的中央妇女部负责人一职。

1927年4月,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归国,一同参加了中共五大。这是在参加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之后,两个人最后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年轻的女工张金保第一次参加党代表大会,刚开始很腼腆。向警予积极主动靠近她,连上食堂,也陪着她一起走。又常向她详细介绍会议相关文件的内容和决议精神,谈党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叮嘱她:

之后一定要好好地为党工作,别害怕困难。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以及革命理论,不然就不可以为党好好工作,没有文化,工作起来非常难!

这番话,对张金保而言是一种鞭策和极大的鼓舞。

参加五大后没多久,向警予在我党武汉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门工作,七月,向警予被调到湖北省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坚持在当时的恐怖气氛下进行地下抗争。1927年9月至1928年3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党刊《大江报》总编。1927年11月11月,湖北省委改组,向警予成为省委主要负责人之一。

她以坚定不移的信念、超人的坚强意志、非凡的才能,在为妇女解放的征途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动荡时局中临危不惧,英勇就义初心无悔

1927年夏,向警予在武汉总工会宣传部工作的时候,遭遇动荡的时局以及恐怖气氛,向警予四处奔走,费尽心思以及想尽一切办法希望保护组织,动员群众持续斗争。

她对周围的同志曾多次说:

我们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核心,要讲话有人信,就要联系群众,就要带动人民群众,不能摆架子。自己的周围没有人民群众,就不是真真正正的党员。

忙碌的她,有时候一天只有吃一个饼果腹,这样的情况,让她变得越来越瘦,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差。

周围的同志都很担忧警予的身体健康,都劝她:“武汉的具体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了,你最好换一个地方去工作。”

可是她坚定不移地说:“别看我瘦,身体却非常好,又没病,还能坚持工作。更何况越是困难,我也越想留下。我是党的干部,怎么可以先撒离?”

就这样,向警予依然每时每刻忘我地工作,每日仍旧参加基层党组织会议,直面工人群众,同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夜里,她在法租界的一栋小院里,日夜撰写党报。

在这段时间,她负责主编党内秘密刊物《长江》,这份刊物在武汉三镇影响非常大,成为了那时候武汉无产阶级的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因为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武汉的省委的重要机构陆续遭受严重破坏,省委的领导人员陆续被捕壮烈牺牲,这时的革命环境是十分危险的。因而,向警予的助手向她建议道:“你现在的处境太困难了,你最好离开武汉,去上海,请求中央另派同志来这工作,这里暂时我来看守。”

向警予沉默一下,说:“现在的确是很困难,但正因为这个缘故,我更不可以离开了,派别的同志来也是一样的难。”然后她加重语调,坚定不移地说:

在狂风暴雨袭来的情况下,要镇静!武汉三镇是我们党的重要聚集地,很多重要领导成员壮烈牺牲了,我一走,机关就这里就无人支撑,《长江》必定停刊,这会使很多工人感到失望寒心!这是在向敌人示弱,我决不能走!

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在武汉被捕。

当敌人获知抓住了党的妇女领导人而大喜过望,就把拘捕向警予作为新闻头条,并想尽办法将她从法租界引渡到卫戍司令部军法处。在牢房里,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她严刑拷问,想要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以便于可以一举摧毁武汉的党组织,将所有的党员都抓捕,但向警予严守党的秘密,始终不吐一字。

敌人束手无策,于是决定在五月一日把她送上刑场。

前去刑场的途中,向警予高喊:

我是向警予,我是中共党员!为了解放工农群众,我为革命努力奋斗,死而无悔。

敌人十分恐惧,命令宪兵们将她重重地殴打,屠夫还残忍地把石块塞入她口中,又用皮带绑住她的两颊,但她自始至终不肯妥协。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汉英勇就义,当时年仅33岁。

忠于革命,被赞“模范妇女领导者”

向警予忠于革命。党指派她去什么地方,她就去什么地方,安排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大革命失败后,她深入工农群众,做党的基层工作,并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地位得与失。在危险的形势中,她勇敢无畏,果断坚强;被捕后遭到酷刑百般折磨,她依然忠贞不屈,为了革命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作为我党的一名优秀党员,她是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

警予在武汉英勇就义时,蔡和森正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当获知向警予英勇牺牲的消息后,蔡和森刹那间感到天旋地转,悲痛万分,进而心如刀割。

虽然他们因各种原因分开了,但蔡和森对向警予的感情始终未变。此刻的他清晰地感觉到心中有一个东西,狠狠地刺进他心的深处不停地搅动、刺着又连肉带血地撕了开去,令他肝肠寸断。无数的美好回忆如今成为他痛苦的根源,就像一条蛇撕咬他的心,杂乱无章的思绪如黄蜂一样嗡嗡响乱窜。

他痛不欲生地写道:

伟大的警予,英雄的警予,你还没有死!你永远不会死!你并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我党永远的至爱!

字里行间大家仍能感觉到蔡和森对向警予深深的情感,这是一段让人唏嘘的生死恋!

向警予后来被主席称为“模范妇女领导者”,向警予实至名归。

结语

在民族备受国外列强欺侮、内受军阀凌虐的时候,她不顾个人安危,为劳苦大众的生存呐喊,为众多女性姐妹的解放奔忙;在国民政府残酷镇压下,勇敢无畏,淡定自若,恪守岗位,把危险留给自己;在直面敌人的屠刀时,她气壮山河。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女性这般顽强,这般伟大?

在向警予持续探寻、奋发进取的革命斗争实践的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是信念的力量使她于烈火中重生,由普普通通中国女性升华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们应牢记烈士的英名,学习烈士的事迹,为实现烈士的美好愿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向警予,她与祖国大地千秋恩遇,留下了一代旷世英风。

如今,虽然向警予早已离开我们,但她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她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篇3

1928年2月,早春的武汉,春寒料峭,寒凝大地。凛冽的北风,杀人的枪声,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使人们感到揪心的凄凉。2月9日,在汉口市区的余记里空场上(今黄石路中学所在地),刽子手们枪杀了革命烈士夏明翰。这位革命者在就义前并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他给人们留下了一首气贯长虹、千秋传颂的就义诗。

夏明翰同志是一位意志坚定、宁折不屈,而且多才多艺、幽默善辩的革命家。敌人审问他,问他姓什么?他说:姓冬。敌人骂他胡说,明明姓夏,怎么姓冬?他说:"这是照你们的逻辑说的。你们杀人如麻,说是为政以德;你们贪污腐化,说是廉洁奉公;……这样,我姓夏当然就应该说姓冬了。"敌人问他籍贯是哪里,他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籍贯是全世界。"敌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2月9日清晨,敌人杀害夏明翰时,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敌人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诗,掷地有声,响彻云霄,震撼江汉大地,鼓舞着革命者的斗志。

当时,武汉上空乌云蔽日,扬子江上恶浪排空。1928年3月20日清晨,由于叛徒宋若林的出卖,向警予同志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她被捕后,关押在法租界巡捕房拘留所中。开庭审判时,向警予先是用汉语,然后用法语质问洋法官:"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判中国的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来干涉我们的自由呢?"她那犀利、严正的发问,使那个洋法官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不久,法租界巡捕房将向警予引渡给国民党武汉卫戌司令部的军法处和看守所去受审。坚贞的向警予同志虽然受尽了酷刑,但敌人却没有从她口中捞到任何东西。

敌人看硬的不行,又来软的。一次,一个法官边问边摇头,说:"你太可惜了,你是个了不起的中国妇女,可惜走错了路,然而并不迟,只要你肯弃暗投明,前途还是光明的。"向警予不屑一顾地说:"快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们才是黑暗透顶,中国的败类!"敌人无计可施,竟让判徒宋若林出庭作证,向警予同志怒斥这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你这个民族的败类,还有脸呆在这里。我为党的事业而死,虽死尤生!人民是不会饶恕你的,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把你五马分尸!"敌人从向警予同志口中得不到任何党的机密,于是在5月6日下毒手枪杀了她。这时,向警予同志才33岁。临刑前,向警予视死如归,对在场的群众高声说:"我是向警予,我是共产党员。反动派要杀死我,可是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她用尽了全部的力量,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这震撼长空的壮烈的口号声,罪恶的枪声响了。

周恩来同志称颂向警予同志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她。

武汉人民在烈士就义50周年时,将烈士之墓迁建在风景秀丽的汉阳龟山上。烈士陵墓建造得质朴、庄严、宽阔,墓前立着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的墓碑和再现了烈士英勇不屈雄姿的半身塑像。向警予烈士陵墓,凝铸着武汉人民缅怀先烈,对先烈不朽业绩永志不忘之情;陵墓上空弥漫的耿耿浩气,给人一种圣洁的感情和无尽的力量。

夏明翰、向警予两烈士的英雄业绩,还深深地保持在江城人民的怀念的追思之中,永远激励着人们去完成烈士们未尽的事业。

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篇4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的早期领导人。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农历7月16日),诞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她的父亲向瑞龄在县城开过南货店,担任过县商会会长。向警予兄弟姊妹共十人,她排行第九,乳名“九九”。她有四个兄弟曾先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分别从事教育、医疗工作。她早年受大哥向仙钺的影响较多。向仙钺曾去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是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后在常德教书。在他的影响下,向警予常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她的爱国思想也就渐渐地产生了。

1911年,向警予16岁时夕就离开湘西山乡,考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翌年,转学到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在学校中发愤学习,酷爱体育,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湖南省立一师教员杨怀中在日记中赞扬说:“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赴其成绩展览会,见本班二年生向俊贤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材”(1)。

1914年秋,向警予转学到湖南著名教育家朱剑凡主办的长沙周南女校,并改名为警予。她和同窗好友陶毅、吴家瑛、蔡畅、劳启荣、熊叔彬、熊季光等,互相切磋激励,日益进步。她性情温和,富有口才,擅长演讲,特别是她的文笔,淋漓酣畅,深为人们所称道。在作文中一再强调“毋忘国耻”,抨击袁世凯的复辟卖国,满腔热情地关注着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周南女校,;她受到当时盛行的“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从事教育事业。1916年夏,她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就毅然回到偏僻的家乡,创办了县立溆浦女校,并自任校长。她为筹募经费,聘请教员与招生等事,曾跑遍四乡,耗尽心力。直到同年11月,溆浦女校才正式开学,男女兼收。从此,湘西山乡也有了一个宣传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教育阵地。她后来到法国留学时,仍然关怀着这所她亲自哺育的学校。

向警予烈士青少年时代的事迹篇5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进步团体新民学会。第二年,向警予立即加入,成为该会最早的女会员。毛泽东、蔡和森等提倡青年留法勤工俭学。一向钦佩他俩并受其影响的向警予积极响应,即和蔡畅等发起成立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919年12月25日,她和蔡和森、蔡畅、蔡母葛健豪等一起,从上海启程赴法。临行前,她去拜访了孙中山先生,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表达了崇高敬意,并畅谈了对国是的意见。

为了追求真理,向警予等人万里迢迢来到了巴黎公社的策源地法国。向警予进了巴黎南郊的小城蒙达尼女子公学,蔡和森进了蒙达尼男子公学。向警予开始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法文。

1920年5月夕她和蔡和森打破了几千年的包办婚姻制度,在思想——致、爱情弥笃的基础上喜结良缘,他们自己称之为“向蔡同盟”。此举在留学生中一时传为美谈。

蔡和森孜孜不倦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从法文中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这些著作向警予和其他新民学会留法会员进行了学习讨论,受到莫大的启迪,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0年5月,向警予撰写了《女子解放与改造社会的商榷》,发表在李大钊主编的《少年中国》杂志上。这是她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妇女运动的开始。她认为女子解放的问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她指出代议制是中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障碍。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制度,在理不应存在,在势不能存在。”(2)。

1920年6月,新民学会留法会员13人在蒙达尼开会夕蔡和森鲜明地提出中国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主张,深得向警予的赞同。新民学会另一留法会员李维汉组织世界工学社,提倡马克思主义,向警予也积极加以支持。向警予在法国短暂的二年,是她一生中的转折点,她从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向警予从“教育救国”的思想中解脱出来,精神更为振奋,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热情更为高涨。她给彭璜、毛泽东的信中说:“自出溆以来,觉从前种种,皆是错误,皆是罪恶,此后驾飞艇口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而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数年后,或有以报同志”。(3)

在五四运动之后,国内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近2千人。不久,由于法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北洋政府停发生活费,留学生生6遭受极大的困难。192土年2月28日,4百多名勤工俭学学生自围了中国驻法公使馆,驻法公使陈某被迫借款维持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向警予是这次运动的带头人之一。

这时中国政府以庚子赔款在里昂建造了一所中法大学,校长吴稚晖不准勤工俭学学生进入该校学习,却另从国内招收达官贵人的子弟。于是引起全体勤工俭学学生的公愤,爆发了震动一时的勤工俭学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向警予奋不顾身,废寝忘食地参加支援和联络的工作。这次事件失败后,蔡和森等一百多人被武力遣送回国。1921年12月22日向警予也启程返国。翌年初,回到上海。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