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
事迹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功摆好,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和弘扬特定的精神。你接触过身边最美教师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7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1)
__X,男,1969年10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004年晋升为高级教师。
2001年,张老师到高中工作。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立志通过努力工作回馈领导厚爱,回报家乡关怀,立下一定要在高考中培养出清华北大学生的宏愿。在五大连池市教育春风的吹拂下,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终于与团队教师在2019年圆梦,也圆了五大连池市人民25年的清华北大梦。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格外重要。他强烈要求进步,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2014年,45岁的张老师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7年1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成长誓言,也为学生做出表率。
张老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对学生始终怀着爱心,只思付出,不计回报。文科班曹文豪同学父母离异,母亲又因车祸突然离世,只留下曹文豪姐妹相依为命。张老师组织本班学生捐款,他带头捐资500元,班级学生积极响应,总共捐款1900元,类似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他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成体系、计划性强,实施总体教育理念为“懂感恩,立大志;明国耻,立壮志”。每段时间教育内容都能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时代风貌和班级实情,他还善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乡土教育和和励志教育,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滋养人,他自己填写歌词,组织学生学唱《矿泉人》《高三一班向太阳》《我要去清华》等,也组织学生填写歌词,教育形式新颖,效果突出。
他善于调整学生心态,树立信心。张某亮受成长的烦恼牵绊,迷失方向,张老师与团队教师设计执行挽救措施。高考前24天,李某玮同学患急性肝炎,张老师精心设计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案,每天亲自探望,与家长、班级学生合作,保持了李大玮同学良好的精神状态。丁某峰高一期末考试失利,张老师引导他计算整个高一四次考试的综合成绩,树立丁某峰的信心。
他善于培养和保持优生的斗志。高一时张老师长久保持丁某峰的斗志,又调控他理智清醒,预测或及时消除学生成长中的不利倾向。高二时丁某峰存在的自主招生困惑和烦恼,张老师协同家长及时疏导消除,设定四级目标,设计凭借裸分考入清华的蓝图。高三时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张老师协调任课教师为他设计最佳方案。
他善于激发教师斗志,调控教师工作情绪,团结团队教师协作共赢。张老师本人激情澎湃,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他讲究工作方法,平衡作业量,限定各科作业时间,定期抽查,组织学生监督执行。他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前进,指导的胡莉娜、端木桂华、吴琼等老师高考成绩突出。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2)
三星幼儿园黄__
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在从教十几年的时光里,黄老师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好老师。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带给孩子成长和希望。黄老师每天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与自己相处时,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与同事相处时,她秉持沟通、信任、团结的原则;与孩子相处时,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时刻提醒自己工作要用心。多年来,她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孩子,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路前行一路成长。黄老师将用爱教育着她的孩子们,用爱对待她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继续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用智慧和爱陪孩子长大!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3)
韩__,教育硕士
一名普通教师,她虽然谱写的音符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她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她仍以拥有这份平凡的事业而骄傲。她正用心的聆听着,这一曲曲孩子演奏的幸福的旋律!
01
投身幼教事业,甘做爱的谱乐人
2008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带着对幼教这片净土的敬畏,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面对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她渐渐地悟出,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更要拥有爱心,幼儿园就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要以自己好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孩子们。
当她真正走到孩子中间,才深深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凭一些理论知识还不够,要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思想上,她树立了高度的责任感,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在工作中,她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完善自我、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肯定,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园级优秀教师。
02
用爱的行动,做爱的有心人
工作几年后,她处处年级组主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无论是班级环境创设,还是区域材料、家长工作、幼儿能力等,她充分地发挥骨干教师应有的表率与带头作用。每次园方有任务下达,她总是带领着组内老师迅速有质量的完成。在与园内老师共同奋斗、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她始终奉行“以心换心”的处事为人原则,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她的带领下,中班组的老师们相互协作、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正是她的“真诚”,使得她所在工作中充满了生机与自信,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勇挑重担,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所带班多次评为区级“温馨教室”。
03
用特别的爱,谱写每一曲乐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对于一名的幼儿园老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
面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她用爱接纳孩子,并主动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三年中,坚持每天和孩子交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一起重复简单的对话,听他说谁也听不懂的哼哼唧唧……当他有一点点进步,她比谁都高兴,会抱抱他摸摸他的头让他体会她的喜悦;当他有了些许良好的表现,她会在他有面前竖起大拇指……她付出了真诚的爱,终于也让孩子们学会了爱。
04
用特别的爱,谱写每一曲乐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但我却始终在努力,努力追求完美。”这是谢老师追求事业的座右铭,为了“完美”,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她认为”教学”应该为”学教”,即先引导幼儿学”,然后才是教师适当的”教”。为幼儿创造良好学习的环境,把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工作中,她深知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则要拥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她先后阅读了大量的幼教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此外,她还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撰写《科尔沁区幼儿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浅谈如何调节幼儿的负性情绪》、《浅谈幼儿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在渐进式入园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浅谈幼儿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和《气球爆炸我不怕》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奖;主动承担课题组负责人,在课题教研活动中成长起来,参与自治区级课题《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子课题和市级课题《民族化本土化蒙氏教具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在自治区课题《园本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中被评为“优秀课题先进个人”。
总结
十年来,她就是这样倾注自己全部的爱心,为幼儿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之路,付出自己全部精力,用她的爱心和孩子们一起绘制动人的五线谱,共同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4)
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
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教育梦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学生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1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学生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专门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年来她用坏了5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16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300多名中专生,50多名大学生。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
16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16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16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
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
2001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小学、石庙村小学):
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
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
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
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1997年转正开始,王金花每月有45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少则50元,多则千余元
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小学):
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
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
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7名80后教师):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教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教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采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经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时这七位“80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5)
师爱,好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犹如春风,恬淡而惬意。然而,更多的情景下是“相关情无限”的诗意,是“沾襟比散丝”的柔情;是“无理而妙”的机智。十年来,在吴迎春老师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自己的工作承诺:“向学生投去关注的目光,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历练,让她形成了“以尊重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促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她始终坚持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每走一步都扎实稳健。今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送走了一批毕业生,看着那些从刚入学时的稚嫩走向成熟,由听之任之到有主见,有思想,充满朝气的学生,那是一种超乎想象的人生享受。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样也是她这个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其间,她曾经为“学困生”焦虑、曾经为工作中的失败哭泣、曾经为学生的取得的优异成绩兴奋、曾经为相处中的一个个故事感动,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平等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睿智碰撞。
一、爱,以尊重为基石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才,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材环境。吴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用教师真诚的爱心与不泯的童心去与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对话,这份尊重如同一把金钥匙,可以破译任何心锁的密码,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以外的陌生世界的安全与友善,自然地表现真实的自己,快乐自由地成长。
1、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具有可比性,简单地整体划一是行不通的。教育者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特质得到发展。吴老师在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了每个孩子的“独有”。她让擅长绘画的孩子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学校,专门在班内举办画展,并让他们参加板报小组,发挥特长;她让体育成绩突出的孩子成立体育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她让爱读书的孩子专门管理班里的图书角,并定期为同学推荐好的书目……吴老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为每个孩子的需要搭设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显露身手,展示才华,增加自信。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对他人服务的快乐。
她班里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叫万全,是四年级才转入吴老师班的一名学生,虽说刚来没几天,但天天有孩子跟吴老师告状,说他不是说脏话骂人,就是欺负同学,要不就是值日生刚做好值日,他就乱扔废纸,甚至上课不听讲,总是不交作业很令吴老师头疼。这孩子不仅学习跟不上,各种习惯也没有很好的养成,怎么会这样呢?吴老师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这才知道:原来孩子今年已经13岁了,按理应该上中学了,由于自己身体和智力的问题,一直在小学学习。又因为父母离婚,才由原来的学校转到了她班学习。得知了这些情况,吴老师制定了一个“缺啥给啥”的转变计划,并很快付诸实施。在以后的日子里,吴老师经常找万全聊天,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上课时随时提醒他注意听课,每天放学前,总是把他单独叫到一旁耐心地辅导他把作业做完,并抓住他爱劳动的优点,在全班表扬。从这以后他渐渐有了改变,作业虽然不能全对,但能按时交了;下课他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了,今年开学还被同学评选为班里的卫生监督员。他的转化,让吴老师深刻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是多么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这不是具有高智商和强技能的孩子的专利,所有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语言,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然后做到面向每个学生。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成绩好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则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且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重要。她深刻地记得北京164中副校长翟宗说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这才是教育。”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顺应学生内在的成长规律,才能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2、尊重独立意识,创设自己发展空间
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保护他们呢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全校的文艺汇演选拔赛上,由于准备的不充分,她班报上的节目被刷掉了,此时离正式演出仅有三天的时间了,重新编排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当吴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这个消息时,班里的孩子们个个都很着急,“六一”儿童节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在自己的节日里和大家一起欢庆是他们盼望以久的事情,如今却要落空。这时,几个班委主动说:“老师,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排练新节目,肯定会被选上的。”其他孩子也纷纷站出来说:“老师,您相信我们吧,请您和大队辅导员老师说说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听了孩子们的话,吴老师觉得很欣慰,她感到了自己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独立的意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三天后,学校庆祝六一的文艺汇演上,孩子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了藏族舞蹈,从编排到服装和化妆,都是他们自己筹划的,节目结束,他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事情,增强了孩子们的独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此后,吴老师在各种班级的重大问题,如:班级的班风、班训,班规的制定,班委的选举,主题班会的设计,各种体育或知识竞赛的举办等等都要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充分发扬民主,放开手脚,为学生创造一个个锻炼的机会,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树立起来了,并发挥实效。
二、爱,以理解为杠杆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他们才能够放松身心,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得到锻炼。作为班主任,吴老师深刻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和创造各种教育机会,创设全新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感情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请客过生日、送礼物,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家长也向老师反映这种情况,希望在全班进行教育。但吴老师知道不管是单独谈话,还是全班教育,这样的纸上谈兵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时间久了,这种现象依然会反复,甚至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吴老师设计了一次家庭消费调查,让每个孩子回家记录自己家一个月的开销,并做好记录。通过整理数据,孩子们发现每月家里日常的消费不过千余元,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穿衣上,而家长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却少之又少。看着眼前自己调查的数据,她让孩子们谈谈看到这些数据后的感受,使孩子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乱花钱的行为不对,应及时改正,合理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在吃穿上不攀比。随后,为巩固教育效果,吴老师又召开了“一分钱,捡吗?”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帮助他们学会节俭,懂得每一分钱都是劳动换来的,都应该珍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切实的感受,由此产生的行为才是发自内心的。
类似于这样的活动在吴老师的班里还有很多,如:她通过“寻找最干净的桌洞”、“穿衣叠被比赛”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通过“每天做一件好事”活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手拉手”活动,进行互帮互助的教育;通过班会介绍祖国的名山大川,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参观消防基地,进行放火安全自救的训练;通过讲自己名字的由来,引导孩子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还有“起跑线”、“作文园地”、“成长的脚步”等活动都让孩子兴奋异常。活动中,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为学生搭设了成长的大舞台。
三、爱,以公平为前提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这就要求老师有一颗平等、慈爱的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暗下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自己的爱均匀地洒向他们,使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教师爱的雨露、爱的阳光,不因个性、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而有所偏爱。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她也是这么做的。她能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不讽刺、不歧视学习纪律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从不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而是本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做到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因为她深深知道只有人格平等才能换来信赖和友谊。以诚信对待他们,信任他们,不歧视他们,多同他们交心、谈心,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只要我们能迈出平稳的第一步,转化就有了基础。接下来再放下架子深入到他们中去,洞悉其内心世界,用真诚的关怀去换取他们的信赖。这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相信:花园里的花儿并不是天生就那么鲜艳,他们需要我们辛勤的修剪和浇灌!
这个学期,她担任五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临近期末复习,各科的课程任务都比较紧张,她班里有个孩子因为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差,这个时候就感到非常吃力,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有的时候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看到这种情况,吴老师主动找这个孩子谈心,并在课下经常注意这个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在这个过程中,对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一点一滴的成绩,都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在一周内表现很好,无违纪行为,学习上有进步,就在全班宣布,对其嘉奖、表扬,并及时打电话通知家长,让学生回家也能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做无疑会使家长、学生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也领略到了初战告捷的喜悦。这种激励便成了他们上进、转变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这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当然,要培养一个人,仅靠学校和老师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而家庭和社会才是真正影响人一生的大课堂。因此,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家访,家访是家庭和学校互通学生表现和学习情况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之目的。使用得法,对于转变后进生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报喜、报忧是老师家访的主要内容,但目前报忧的居多,尤其是对后进生。因此吴老师应改变了家访的形式和内容。第一,让家长确定面谈时间;第二,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共聚一堂,开诚布公;第三,老师对学生的优点及其爱好浓墨重彩,以此增添家长、学生的信心;第四,提出重恳的希望,以利学生进步。
这样一来,无论是多“坏”的学生都应该理解老师的这份苦心。因为她坚信一个道理——“孩子,是一株幼苗,不是一段朽木”,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塑造灵魂,仅用知识是不够的,它需要心灵与心灵的撞击,需要老师用全身心的爱去温润每一颗稚嫩的心。
四、爱的付出,爱的收获
在三尺讲台前站了十年,当了十年的班主任,吴老师深感责任的重大。她坚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无论是教育观念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运用,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水平,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全部课程,后有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现已取得了大本学历。此外她还学习了计算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计算机A级合格证书。在教学中,她努力将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平时的训练,因此学生思维敏捷,口头表达能力强。
她所教的班级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们能够互相互助,团结合作,学习成绩优秀;连续几年,她们班在跳绳、踢毽、长跑、广播操比赛都名列前茅。在师生不懈的努力下,他们班被评为优秀中队,吴老师曾被评为优秀辅导员,2019年2月被评为“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有苦有甜,让吴老师如此竭尽所能、无怨无悔地奋斗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的动力,便是班主任工作的巨大魅力——辛苦付出后的精神享受。为此,她将继续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要像一滴晶莹的水珠汇入浩瀚的大海;像一株芳香的花朵簇拥在姹紫嫣红的花园;用无私的爱心和教育的艺术来诠释新世纪班主任的含义。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6)
我叫余建萍,2000年9月参加工作,自2001年9月至2008年7月,一直担任高年级小学班主任兼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因工作需要,2008年9月,学校领导让我到幼儿园担任幼儿大班班主任兼语言课教学至今。在工作中,我一直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班主任,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给以他们些什么呢?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追求,有向往,有勇气,有力量,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旅途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具体地说,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情感,给道理,给信心,给欢乐。一句话,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走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理解,爱是同情,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鼓励,爱是奉献,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幼儿园孩子小,总会出现哭闹现象,甚至害怕到园。孩子缺少的是安全感,是能够被爱的安全感。语言的表达固然重要,但肢体语言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幼儿清晨来园时,我会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她的爱是真切的;当孩子在园里想妈妈时,我会走到孩子的身边摸摸他的小脸,然后轻轻告诉他:“老师最喜欢你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与被爱。班上有一名叫刘磊的小男孩。他目光呆滞,平常不大说话,一说话就叽哩咕噜。经常乱用别人的杯子和毛巾,还常常龇牙咧嘴,大哭大闹,高兴时则在地上爬来爬去,追进追出,批评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有时候,我甚至想,班上要是没有这个孩子该多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改变了对刘磊小朋友的看法。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午点都急着去玩玩具,活动室里的桌椅乱七八糟,东一张,西一张,我正要生气,却发现刘磊小朋友走过去,将椅子一张张摆放整齐,我一阵感动,问:“刘磊,你怎么不去玩呢?”“椅子还没摆好呢。”小小的一件事,让我看到了刘磊爱集体,喜欢为集体做事的美好品质。自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后,我就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想法,觉得他像其他孩子一样,挺可爱的。于是,我开始和他交朋友,让孩子们跟他亲近,与他结伴玩耍,并耐心地教会他自理生活的能力。游戏时,我主动牵他的小手,摸摸他的头。对他的点滴进步,总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刘磊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态度渐渐友好起来,脸上时常挂着微笑。
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教师,又是保姆,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在工作中我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爱灌注给每一个孩子,注重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刚开学时班上来了一位名叫王芳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因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跟随母亲长大。孩子从小就在狭窄的圈子里生活,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对人没礼貌。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与孩子的母亲谈心,让孩子多与身边的人交往,扩展范围,并鼓励孩子多交往小朋友,请小朋友到家做客。同时又在班上开展了“比一比,看谁讲文明、懂礼貌”、“找朋友”、“小白兔请客”等一系列活动。对王芳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使王芳充满信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余老师早!”耳边传来了童稚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王芳和园园手拉手一边跑一边向老师问好。王芳的母亲无限感激地说:“余老师,芳芳现在真的变了,你可为我们操了不少心,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
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幼稚,辨别是非能力差,不仅容易做错事,而且改过来的错误还容易再犯,这就需要做老师的给孩子们以道理,教他们辨别是非。做错的事,让孩子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以事论事。
一次,我在班里讲了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的脸涨得通红,头埋得很低,这一表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我找到这个小朋友,与他进行了交谈,在轻松的聊天中,这个小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他撒谎的事情。我根据情况对他进行了教育,既肯定他主动承认错误的优点,又向他分析了撒谎的危害性,这个小朋友当场表示,以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对子女过分疼爱,一些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园后,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得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因此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并与之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与家长更好的沟通,便利用晚间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围绕“谈谈咱们的孩子”这个主题耐心细致的做家长工作,使家园双方能及时沟通,共同探讨,设计教育幼儿的方法,受到家长的欢迎。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从未放松过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订阅多种幼教杂志书刊,学习最前沿的幼教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为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及观摩课的评议、
优秀园的参观等到活动,吸取有益的教育经验。所谓“不积跬步列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注重平时的积累,将日常工作中的反思、收获和点滴启示记录下来,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撰写教学论文和优秀教案,多次获得县,市级表彰;在幼儿园教师技能技巧(教案设计,故事,舞蹈)比赛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4年9月3日,所带班级在两创两争活动中被评为文明班集体;2015年9月被评为市级教师节优秀教师,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称赞和肯定。
成绩永远是属于过去的,今后我决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自己真正走进童心世界,探索童心世界无穷的奥秘,为党的幼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身边最美老师事迹材料(篇7)
在古镇张纲,提起刘洁老师,她的同事,她教过的学生,她接触过的家长,可谓无人不夸,无人不赞。
刘洁老师参加工作至今已20年,是一位资深班主任,是一位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岁月的流逝没有改变她对花朵事业的热爱。多年来,她本着“为了一切孩子”的执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以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怀着爱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默默无闻地塑造着一个个美好的心灵。
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她总是一丝不苟,要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接到一个班级,她都会花较大精力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她说:看到同学们的点点进步,是她最大的快乐。她的许多做法对学校的其他班主任老师都有所启迪。
她善于在小事中育人。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扫地是人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扫地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扫把拿不稳,簸箕不会用,垃圾扫一路丢一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学会扫地,她采取第一学期替孩子们扫,目的让学生看她扫地,希望孩子们对扫地感兴趣,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就想亲手做一做;第二学期带着孩子们扫,这一阶段手把手地教每一位学生扫地,使用簸箕,每天又要讲解,又要示范,学生离开后她还要一一补救,比自己打扫整个教室要累得多;第三学期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安排好每位值日生清扫任务,每天安排一个负责人组织清扫工作,重点培养小干部。同学们打扫卫生又快又好,负责人把教室整理得井然有序。
她善于在活动中育人。长期担任中低年级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仍然十分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生自己管理能力的培养。从二年级建队以后,她就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风和班级奋斗目标。如:针对班级学生成绩有两级分化的现象,存在身体有特殊状况的学生。在班风制定时就提出:团结、互助、共进;而班级奋斗目标是共勉奋进,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在班上还制定班干部改选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拟定班干部选举条例,明确规定:热爱班级、关心同学,有责任感者均可以申报参选班干部,打破了以往学生班干部成绩唯一的原则,立志于培养学生的的能力和责任感。定期开展班委改选工作。一段时期后,班级涌现出一批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小干部。
她充分利用学校常规竞赛,对学生进行讲文明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等思想方面的教育。还动足脑筋,充分发挥教室内板报的教育作用,采用“成长树”、“快乐之星”、“我努力我快乐”、“争章园地”等栏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刘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每次说话总有些口吃,更要紧的是上任何课他总是心不在焉。与他父母电话联系,没有效果,因为父母并未把他儿子的这个现象放在心上。不得已,她又多方了解才找到原因:原来他家里整日音响开得很大,对别人的讲话毫不在意。与父母很少交流,口吃的毛病才越来越严重。打这之后,上每节课都给他表达的机会,总是先易后难,让他明白他很重要。而每次他说话或回答问题时刘老师总是请全班同学理解他的难处,耐心地听他说完,当他紧张时刘老师总是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听刘老师讲过这样一件小事:没想到有一天,这位孩子来到办公室悄悄地塞给她一包薯片,并轻轻地说:“老……老师谢谢您!”
刘老师还在班级里创造性的开展了“日记谈心”法。通过日记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也乐于通过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有的写写学校的趣事,有的倾诉成长的烦恼,有的谈谈比赛的得失。刘老师就孩子们情况,或个别交流,或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在班级中举行班队活动。解决他们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位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刘老师比我的妈妈还好,还亲,她好象永远都知道我们心里的想法。”一位家长也这样说过:“孩子好象就愿意与刘老师亲近。”是啊,在孩子们的心中,她是老师,妈妈,伙伴,大姐姐。
她用这样的方法奖励孩子。她曾经向班里的几个后进生许诺,如果你们进步了,老师就请你们吃“肯德基”。结果,孩子们真的都进步了。刘老师真的带孩子们去了“肯德基”,自己掏腰包,请孩子们美餐了一顿。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不接受吗?每个学期结束,刘老师总是自己花钱,给孩子们买奖品,二十年来从未间断过。这对于收入并不高的教师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啊!
你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你。刘老师在工作中时常感觉到头痛,体检后发现患了高血压,低压120,高压200。医生建议立即住院。刘老师病了,孩子们急了,纷纷要去医院看望刘老师。可等到他们打听到老师治疗的医院后,刘老师却又微笑着站在了课堂上。
一路艰辛一路歌。刘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中队,自己也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由于工作出色,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几年来,刘老师先后被评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刘老师曾经说过:爱学生应在点点滴滴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这都是在播撒着教师们的爱。刘老师用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