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的现代事迹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韦明涛老师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韦明涛老师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06届王文豪同学因家庭特殊情况长期成绩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韦老师用爱去温暖他,生活上给予帮助,与他谈心,拼命挖掘他的长处,树立他学习的信心,使该生获得了很大进步。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这些年来韦老师收获很多。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端正。时时有历届毕业生前来探望他。近三年来他个人连续年度考核为优秀,__年他还获得建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建邺区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等殊荣。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韦明涛老师,他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师德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率。
爱国人物的现代事迹(篇2)
__X,是我校的一名班主任教师,二零一三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自二零一三年参加教育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今年又担任我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她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
一、她是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
王凤霞同志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她家住凤城市宝山镇仲林村三组,距我镇近50公里的路,现在任教村小距我镇中心校15公里。一般的男教师也做不到的,何况她一位年轻女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她就住在中心校的幼儿楼里,遇到风雨天虽然路程远但她从来没有迟到过,去年冬天的早晨自己骑摩托车上班,在拐弯处摔倒了,裤子碎了、膝盖破了,手流血了她默默地没说一句怨气的话,反而微笑进教室给学生上课。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她从不放过每次学习机会,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工作中她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了较快地提高。
二、她是一名创新型的青年教师
她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她就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山村的孩子对泉水是比较熟悉的,只要教师能合理运用好学生这一特点,这篇课文能特别精彩,王老师就做的很出色。这篇课文的教学得到丹东市相关领导的好评。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师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她是一名有爱心的青年教师
从教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为了较好完成班主任的工作,王老师用爱心塑造师魂,并始终把爱学生放到第一位。是呀!一位教师不管你的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要是对学生没有爱心,那样谈什么教育都是白费的。精心呵护着班级里的每个孩子。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相处。对学生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地给他们以热情帮助,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班里的曲思宇在同学面前从来不敢说话,哪怕是下课了他也是不敢说话。王老师就想方设法给他创造机会,处处鼓励他说,奖励他说,下课了王老师就和他俩一帮与同学做游戏,上课时王老师也和他“一伙”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现在曲思宇同学有兴趣了,有时候主动找老师做游戏,课堂上也敢于发言了,曲思宇同学的改变令家长特别高兴,家长十分感谢王老师。在课下,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只有当学生接受了老师,才能以主动的心态接受老师的教育。生活上关爱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习上启发引导学生,做到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童心去理解学生,用耐心去引导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她是一名业务精湛、投身教学的青年教师。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没有在教育教学成绩上停滞不前,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一直都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她的工作态度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自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工作起,对全校的每一名学生生活都熟记于心,对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叫苦。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少先队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是永不停步的追求,王老师把她的青春和热情挥洒在这块土地上,相信未来她必将收获那一路更绚丽的风景!
爱国人物的现代事迹(篇3)
李坚真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建国后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她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并留下不少廉洁家风故事广为传扬。
这样的钱出不得
李坚真于1907年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东叶畲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广州看望她却是在1969年。平时,李坚真对家乡亲属要求很严格,写信或者捎来的话总是:“我很好,你们不用挂念,不要浪费时间、金钱,不要专门到广州来,你们在家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
这一回,弟弟终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广州。他首先感觉就是惊奇:这就是经过长征的姐姐家吗?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也常能看见的茶几桌,实在与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远太远了。
一天,永良小声地说:“姐姐,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我们住的还是你出生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打算盖一座新的。”同时,提出要大姐帮助盖房子的要求。李坚真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弟弟听从姐姐嘱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这样的字签不得
李坚真有个侄子叫建强,他父亲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是到退休的年龄了。当时,建强很想“顶替”退休的父亲,跳出农门。那个时期前后,许多人也是通过“顶替”,办理“农转非”,吃上了“商品粮”。
那年建强41岁,已经超过40岁的界限,申请材料被主管部门退了回来。建强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后,想到了姑姑李坚真。认为就是“一岁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说说话,让有关部门照顾自己一回,实现自己的愿望应当不成问题。
后来,建强带上申请书,到省城找到了李坚真,希望她拿起笔来写下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批语。
出乎建强意料,李坚真听后却是沉默。许久,她才慢慢地说:“共产党不能世袭,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
这样的“好意”领不得
1973年,亲属得知李坚真将择时回家乡的消息后,决定修缮被烧毁的房子。当地领导得知后,便在她回乡前,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房屋。
李坚真回到后,公社领导如实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她说:“搞老区建设有老区建设款,群众有困难有困难补助款,遇上灾害有救灾款,你们知不知道救灾款是国家专项开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转移动用,这是一条铁的纪律。你们以我这次回乡之机,随便动用救灾款修建我家老屋,这样做,在社会和群众中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你们想过没有?必须马上将这笔钱收回来。”
在接见侄儿等亲属时,她还专门就这件事向亲人们语重心长地作了一番解释:“救灾款是救命钱,是党和政府关心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特殊经费,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照顾、关心的原则性问题。公社领导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灾款给我们家修房子,这样的‘好意’,伯母领不得,你们也领不得啊!”后来,这笔已拨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来。
爱国人物的现代事迹(篇4)
詹天佑(1861-1919年),生于广州市荔湾区(原广州府南海县),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筹划过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礼、新易、京张、粤汉等线,成绩斐然。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并教育子女要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形成了奉献国家、廉洁自律、勇于创业的好家风。
婉拒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
1914年秋,正在担任粤汉、粤川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个通知:批准他的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看到通知,他并没有感到高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当天晚上,詹天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他想,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自己出钱。现在,我的两个孩子出国留学,却是“官费”留学,还不是因为我对祖国的铁路事业做了一点点贡献。要是因为自己对祖国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又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让子女得到特别的照顾,这不仅对国家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坚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两个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费用。
“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两个儿子从美国留学归来,有单位要用高薪聘请,詹天佑不同意。他对孩子们说:“我送你们出国留学,不是要你们回到祖国做高官、拿厚禄,而是要你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有益的事。我看,你们不要到别的单位应聘,我身边正好很需要人手,你们就在我身边工作吧。”
当时,在詹天佑身边工作的,还有几个和他儿子一起回国的同学,每月的工资有一百多元。而詹天佑只给他的两个儿子七十多元的工资。同样的学历,又做同样的工作,可工资收入却不一样,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为他的两个儿子打抱不平,认为这样做不合理。两个孩子也觉得父亲做得有点太过分,闹起了情绪。
詹天佑知道后,十分恳切地对他们说:“不是因为你们工作得不好,而是因为你们俩是我的儿子,要求要更严一点。对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们要知道,国家目前有困难,我们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不占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子女较多,原来的住房较为拥挤。政府为了照顾他,在张家口为他安排了一幢寓所,并用公款为他家添置了一些家具。詹天佑知道后,觉得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也算是对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奖赏,他很领这份情。但他又觉得,这样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太好,怕他们滋长特殊化的思想。于是,他要来清单,照单子付清了用款,不占用一分公款。不久,考虑到詹天佑工作的需要,铁路局为他买了一辆汽车,供他个人使用。为了节省公款,他谢绝了,而用自己的钱买了一辆马车,供自己工作时使用
爱国人物的现代事迹(篇5)
现在,国际上文化体育交往特别多。有些运动员和演员在国际比赛和表演中取得了好成绩,得了奖。他们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表现也并不一样。那些心中有祖国的人获得了人们真正的敬意。
50年代,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从香港回到国内,成为国家队成员。他决心为中国夺取世界冠军,所以训练很刻苦。他常对人说:人生能有几次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就要拼搏,争取胜利。1959年,他终于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战胜了对手,为祖国获得了第一个个人世界冠军。然而他还不满足,继续拼搏,后来又为中国第一次取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贡献。当了教练之后,他又率领中国女队第一次取得了团体冠军。这“三个第一”,生动地体现了这位体坛名将为国争光的巨大热情。
羽毛球运动员侯加昌是印尼华侨,球艺十分高超,有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可他为发展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回到了祖国。因为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羽联的成员,不能参加比赛,侯加昌也就失去了当世界冠军的机会。然而他一心培养青年选手,使他们一个个成了世界冠军。他被称为“无冕”,同样为国争了光,受到人们的`尊敬。
还有参加国际军事体育比赛的部队选手,克服重重困难,不怕受伤吃苦,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在1992年,他们又囊括了男女团体、男女个人全部四枚金牌,创造了辉煌的成绩,震惊了国际军事体坛。虽然他们很少被人们提起和被新闻记者注意,可他们为壮国威壮军威做出了切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