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

| 思恩

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既然这样,那么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1)

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刘伯鸣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加热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刘伯鸣常常大汗淋漓,有一天下班他发现当天体重减了好几斤。

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形状、深夜两三点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反复计算板坯厚度和直径……刘伯鸣“着了魔”,在火花和热浪的“陪伴”下修炼着“铁上绣花”的功夫。

终于,当重锤最后一次落下,硕大的锤头精确地控制着锻件的每一丝形变,核电锻件一次锻造成功!刘伯鸣和工友们首创了同步变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2)

2012年,刘伯鸣和团队接到了世界最大715吨整锻低压转子锻造工作。刘伯鸣和团队成员连续46天吃住都在单位,共提出了十二三种创新思路,一旦一种思路不行就立刻更换下一种思路。

整个过程中,活件需要在加热炉里烧100多个小时,每小时耗费2000元,100个小时就是200000元。一旦失败,这些资金就全部打了“水漂”,刘伯鸣心急如焚。

项目面临的难点很多,刘伯鸣想办法一一克服:活件重量715吨,但设备最大吊起重量是550吨,他就协调两台车配合吊运;活件需要翻转90度和180度压实,但由于体积过大难以操作,他就提出做一个微型槽,这样不管怎么倾斜都不会倒;直径三米多的活件难以使用最大测量直径两米三的卡钳测量,他和团队利用立柱和量杆实现了精准测量……终于,715吨整锻低压转子锻造成功,使该产品进口价格由原8000万元/支降至2000万元/支。

今年是刘伯鸣第二次参加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他将聚焦职业教育问题。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3)

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压实度要求极高,长达14米、直径近3米的超大锻件中不允许有米粒大小的缺陷,更不允许存在任何孔洞和裂纹。那段时间,他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把它干好,就得下硬功夫。”刘伯鸣和科研团队吃住在车间的水压机旁边。困了,棉袄往地上一铺,倒头就睡;醒了,就和大家一起研究锻造工艺。

整整40多天,715吨整锻低压转子锻造成功,最终实现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自主化制造,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填补了我国锻造技术的空白,也彻底打破了此类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4)

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伴随着一项项成果产生,刘伯鸣团队也探索出了刘伯鸣不同步走步法、关键点控制法等核电锻件制造技术,保证锻件制造一次合格。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5)

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2.610, -0.02, -0.76%)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3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和团队专心打造大国重器。

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6)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车间,高级技师刘伯鸣正在指挥团队锻造世界最大轧机上的重要部件——5.5米支承辊。

这种超大锻件从出炉到冷却回炉的3个小时内,每一秒,他们都要和温度赛跑。为此,刘伯鸣改善工艺流程,指挥三个工位、十几名工人配合联动,打破了此项超大锻件国产化极限制造瓶颈。

瞄准核电、石化类超大超难锻件,刘伯鸣不断发起挑战。在锻造用于“华龙一号”机组整锻低压转子的世界最大钢锭时,刘伯鸣遇到了测量、翻转、压合等工艺难题。

30多年来,刘伯鸣和他的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攻克90多项锻造工艺难关,填补40多项国内行业空白,对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支撑。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先进事迹(精选篇7)

在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水压机锻造厂内,刘伯鸣正手持对讲机,指挥着1.5万吨水压机,把数百吨重烫得发红的大钢锭,巧妙变形为轴、辊、筒、环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水压机每一次锻压的时间、强度、角度,都分毫不差。三十多年来,从一名产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刘伯鸣带领团队突破外国技术封锁,见证了国家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历程。

“从前,我国锻造行业只能生产制造一些常规的产品,而且品种较为单一。”刘伯鸣说,不少核心锻造技术都被国外垄断。过去,蒸发器锥形筒体和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一直依赖进口,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一度只有日本掌握成熟的制造技术。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借鉴,于是,刘伯鸣苦心钻研,全身心投入攻关,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让锥形筒体顺利锻造成功,彻底扭转了这类核电产品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在刘伯鸣团队的努力下,中国一重接连破解了超大钢锭中心压实、超大截锻件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性等诸多国产化技术瓶颈。最终,715吨整锻低压转子锻造成功。这个世界最大钢锭锻造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实现了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锻件的国产化,让产品进口价格由原先的8000万元/支降到2000万元/支。

2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