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1
刘伯鸣深知,只有通过传承和发展,才能保证一项专业技术不断进步。
为此,刘伯鸣创建了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从成立之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39名成员,其中,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工作室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在刘伯鸣的带领下,工作室攻克了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核电常规岛转子等超大超难核电锻件锻造难关,独创40种锻造方法,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多项。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2
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刘伯鸣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加热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刘伯鸣常常大汗淋漓,有一天下班他发现当天体重减了好几斤。
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形状、深夜两三点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反复计算板坯厚度和直径……刘伯鸣“着了魔”,在火花和热浪的“陪伴”下修炼着“铁上绣花”的功夫。
终于,当重锤最后一次落下,硕大的锤头精确地控制着锻件的每一丝形变,核电锻件一次锻造成功!刘伯鸣和工友们首创了同步变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3
近年来,许多国家重点项目的攻坚工作,刘伯鸣都是冲锋在前,在一次次抗住高压、不断突破自身极限的情况下,使得许多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
因工作业绩突出,刘伯鸣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刘伯鸣说:“我和工友们见证了国家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全部历程。我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公司发展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变。在这千里繁华夜、万家灯火中,闪动渗透着我们一重人坚定的信念和产业报国的忠诚。”
能够当选党的代表,刘伯鸣感到无上光荣,他表示,作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要认真聆听大会报告,把大会精神带回来,做好宣传工作;更要用实际行动书写忠诚担当,用创新求实增强核心动力,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产业安全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采访结束前,刘伯鸣告诉记者:“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好工匠是赛出来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树立宣传工匠人物,对于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至关重要。”他希望国家能够提供更多的舞台开展劳动竞赛,为产业工人切磋技艺、比学赶超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4
“华龙一号”作为中国核电主打品牌,是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产品。在“华龙一号”首批示范项目中,中国一重承制了所有 3 个项目 6 个机组的主要设备。刘伯鸣很清楚这类关键核电锻件的制造难度,为了完成主泵泵壳锻造任务,他带队从计算机数值模拟、制订工艺方案到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再到锻造过程中的加热处理、变形操作,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同作战 17 天,最终圆满完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首件制造。经评定,泵壳锻件内部组织完全满足硬度均匀、性能稳定等关键技术指标,性能试验一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一重具备了“华龙一号”主泵锻件制造能力。
如今的刘伯鸣,无论走到哪里,最爱的永远是身上的工服;最喜欢听到的,永远是万吨水压机锻造器件时的一声声轰鸣;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徒弟在逐渐的成长。因为热爱中国一重,热爱与他朝夕相伴的15000 吨水压机,他多次拒绝了其他企业给予的高额薪酬和优厚待遇。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5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一重集团公司高级工人技师刘伯鸣成为10位获奖者之一。
刘伯鸣扎根锻造岗位29年,用匠心匠艺锻造大国重器,攻克90余项核电、石化等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行业空白40项,出色完成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20余项超大、超难核电锻件的锻造任务,为促进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并替代进口,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伯鸣先后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龙江大工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龙江楷模”等荣誉称号,今年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人选。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工会层层组织推荐选拔,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经过严格评审,从候选人中评选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们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6
“孩子们,我刚在人民大会堂领完奖。”刘伯鸣把手机镜头对准手里拿着的劳模奖章和证书,大声地说,“你们能看清吗?我现在就在人民大会堂门前。你们都好好干,争取也能有机会走进大会堂。”刘伯鸣的一番话,引得旁边正在拍照的劳模们笑了起来。
刘伯鸣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大班长、高级技师。工作30年来,他先后独创40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锻造技术。2018年,刘伯鸣从工人岗位走到了锻铸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岗位上,但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并且带了很多年轻的徒弟。
“这次来北京领奖,他们都替我高兴。”刘伯鸣说,他第一时间让徒弟们通过视频分享领奖后的喜悦,就是希望徒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真正含义。
视频另一头的徒弟们纷纷表达对师傅获奖的兴奋与自豪。他们大声地说:“师傅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工作,向您学习。”刘伯鸣笑得更开心了。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7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
全国技能手刘伯鸣背后事迹精选篇8
在中国一重,提起刘伯鸣这三个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因为他靠着自己善于钻研的韧劲,勤于实践的决心,乐于奉献的精神,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时代的“领军人”。
从事锻造工作29年里,刘伯鸣独创 40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锻造技术,先后攻克核电、石化等产品锻造工艺难关90余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多项,出色完成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主管道、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超大、超难核电锻件和超大筒节的锻造任务20余项。
两台万吨水压机的接续中,一大批大国重器从他所在的制造厂发出,在秦山二期、三门 2 号、福清 5 号、CAP1400 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为促进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和进口替代,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曾经,在核电国产化进程中,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和核电常规岛设备整锻低压转子是我们一直在攻关的项目,过去一直依赖于进口,特别是整段低压转子在当时只有日本的 JSW 具有成熟制造技术。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借鉴的基础上,刘伯鸣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近乎疯魔状态。刘伯鸣经过与技术人员前期做的大量工作,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使锥形筒体在中国一重顺利锻造成功,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也彻底打破了此类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在刘伯鸣团队的努力下,中国一重率先突破了超大钢锭中心压实、超大锻件截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性等诸多国产化技术瓶颈,攻克了超大转子锻件纯净性、均匀性、致密性制造和超大直径转子锻件整体性分析评价难题。715 吨整锻低压转子锻造成功,实现了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锻件国产自主化,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