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农民事迹材料

| 永盛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先进农民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1】

__是__X药业的一名农民工,19个春秋,她以公司为家、以事业为重,立足本职岗位,艰苦拼搏,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经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审查评定,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最近,亲自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领奖。

1990年,出生于桂平市中沙镇一个偏僻山沟里的__,初中毕业后不久,正值__X药业开始创建、招工,__义无反顾报名应聘,获吸收录用,自此她在__X药业扎下了根。

从进入__X那一天起,她就爱上公司安排的工作,不论是药液灌装、打包装,还是搬运材料、产品,她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去做,并且用心做好,在公司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992年春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公司领导的信任,使她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手下60多名职工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好工作,对职工负责、对公司负责。

她利用工余时间认真研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书籍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虚心向上级领导、同事以及有经验的老职工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车间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60万元的奇迹,并且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事故。那时候,肤阴洁药品灌装还是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比较低,同时单瓶装量难控制,经常出现药液溢出,造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她与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灌装设备的方案,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药品灌装设备改造取得成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药液灌装自动化,班产150ml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由650箱提高到800多箱,增产23.08%,同时降低了药品单瓶装量的误差率,有效避免了药液溢出造成浪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多万元。

__X药业职工中70%是女工,为加强对女工的领导,关心女工的成长,调动女工的积极性,20__年,公司任命__为女工委员会副主任,20__年提升为女工委员会主任。任职以来,她一直把职工特别是女工的事挂在心上,经常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调解家庭矛盾,热心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20__年,一次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使女工李超夫妻双双受重伤被送玉林市骨科医院手术治疗,需先交1万元入院费。李超一家五口人,平时吃、穿、住以及三个孩子上学,全靠李超在公司上班的工资收入和爱人帮别人干些杂活挣钱来维持,这时他们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最大的也只不过上中学,要拿出1万元交入院费简直比登天还难!__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女工委几位领导商量、研究,发动和组织了“生命不能等待,有爱才有生命”的捐款活动,__首先带头捐款,全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大家你20元、我50元,不到一个上午,便收到捐款6300元,使李超夫妇得到及时入院抢救。多年来,她先后发动和组织职工捐款16次,捐款10万多元,帮助困难职工及社会困难户36人。

药品是“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车间卫生管理十分重要,每天必须提前30分钟打开灭菌灯杀菌消毒,待职工下班后再把灯关掉,这意味着每天必须早出晚归。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公司领导把这个工作任务交给__。她每天上午七点多钟就从家里出来上班,下午要到六点多钟职工下班走完才能离开,七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也没有伸手要过加班补助。

19年的辛勤耕耘,铸就了不少光荣与梦想。她所带的车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她本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出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团干。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2】

游淑芬,来自平和县秀峰乡秀峰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我,一个活泼懂事的女儿还有公公婆婆。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女儿懂事好学,公公婆婆勤劳善良,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游淑芬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游淑芬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蜜柚和几亩水田。每逢农忙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游淑芬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游淑芬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她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她的丈夫是乡社事办主任,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游淑芬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她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她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她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丈夫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游淑芬,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游淑芬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游淑芬育有一女,说起女儿,是游淑芬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我。现在女儿正在上高二,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女儿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游淑芬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游淑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游淑芬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游淑芬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游淑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游淑芬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她的努力也让她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3】

2012年10月,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在路阳镇文武村正式挂牌成立。老板付小军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伙,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乡创业,他希望通过创业开启致富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

目前,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投资额已达600余万,占地6700平方米,先后招纳30余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对象是返乡农民工。养殖场主要引进沃尔多原种猪,年出栏种猪3000头。在经营过程中,付小军面临许多问题,他讲道在场地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除了常规圈舍,在绿化方面,由于树种、草源的缺乏导致绿化覆盖面还不够;在管理上还缺乏经验,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办企业,身份的转换可能在一时间还适应不了,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待学习;由于养殖厂规模大,引进的原种猪价格贵,到目前,付小军已经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资金周转存在不小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付小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帮助下,逐步解决了这些困难。

付小军曾经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么,所以养殖场在劳动用工方面特别注重。养猪场从四方面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资双方的权利;二是劳动强度与工资成正比,保障员工应有的工资待遇;三是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快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四是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组的村民,也是养殖场的.一名员工。47岁的何昌元有一位82岁高龄的父亲,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在读的孩子。他家在当地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也被纳入农村低保户中,但是补助金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现状。付小军在了解何昌元家庭后,主动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银在养殖场工作,考虑到朱文银的身体状况,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乡工作,不仅照顾到了年迈的父亲,也挣到了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虽然何昌元一家并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过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的帮助,他们一家不再像从前那样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谢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积极,脏活苦活都是第一个抢着去做。养殖场的员工和乡亲们都十分喜爱这位老板,在付小军帮助何昌元一家这件事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也看到了未来企业家的影子。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4】

郁郁葱葱的田野,明媚的阳光肆意流泄。在百丈乡大满村沿线公路旁的一大片马蹄田边,我们见到了百丈乡鼎鼎有名的“种植能人”——韦启恒。

27岁的韦启恒毕业于广西农校,因为毕业后没有工作分配,一直在杭州打工。2008年夏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厂不得不放假,揣着不安和困惑,他回到了老家百丈乡大满屯鸾村。“打工虽然也有一些积蓄,但坐吃山空,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天天闲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韦启恒说。于是,他每天都琢磨着找点事做,心想不能让自己这几年农校白念了,他决定学以致用,开始寻求从种植这一方面寻求突破,百丈乡尽管地处偏远,但是却交通便利,良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多方考察斟酌后,他决定联合周边群众一起种植甜玉米。由于毕业于农校,掌握着一定的农作物种值的知识;而且韦启恒本人谦虚好学,他不厌其烦地向农校的种养专家请教,并向邻县的种植大户学习种植技术和经验,多次邀请读农校时的老师和专家到自家的基地去指导。通过多方学习和自己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韦启恒很快学到了一整套适合种植甜玉米的本领。韦启恒种植的甜玉米由于个大粒饱满,营养丰富,口感好,颇受市场青睐,一收获便引来老板大批量收购,1.4元/公斤,很快便销售一空,没有了销路的后顾之忧,韦启恒第一次创业就赚了一个“满堂红”。

“与打工比起来,自己创业比较辛苦,而且也有风险,但是现在政策那么好,政府帮我办理了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创业有补贴,有了政府的支持,我相信,只要坚持,最终会获得成功。”韦启恒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者。现在,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贷款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种植的120亩芋头前不久又获得了丰收,韦启恒主动走出去,联系外地老板到百丈收购,2.4元/公斤,纯收入达十多万元。

往日打工仔变成了家乡致富带头人,韦启恒通过种植鼓了自己的腰包,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种植行列中。今年夏天,韦启恒决定租下大满小学旁的一片农田种植马蹄,由于看到他通过种植富裕起来了,周边的群众也被带动起来了,群众也自发种了三十多亩,对于乡亲们的求教,韦启恒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经验,进行技术指导。眼下,是马蹄进入分蘖生长的重要时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他在田间指导群众。预计今年所种的马蹄将达到6000斤/亩,产值将达到5000元/亩。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5】

5月26日,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行驶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大巴山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在交谈中,一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是四川的老板打电话订货,一会儿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一会儿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土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生的农家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人”的决心。2014年5月,带着在外揽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首批土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龙伦增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鸡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土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为是生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老板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养的土鸡肉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土鸡全部购买。于是,龙伦增决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大门等设施,又补栏1万只盘厢河土鸡,依旧销售火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做农业是有前途的,我要给乡亲们做个表率”,龙伦增说,“下一步,我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走生态农业、公司加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让盘厢河土鸡走向各大超市、餐馆酒店,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产业融合促进脱贫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2年,李远权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李远权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李远权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李远权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李远权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6】

男,1956年生,入党。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一、为乡亲艰难创业,一心帮邻致富。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二、为梦想致力创新,使诚信深入人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为乡亲再次创业,勇担商业风险。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四、为理想不断学习,道德文明永相传

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五、为明天继续奋斗,公益事业常放心间。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杨富国同志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先进农民事迹材料【篇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村支书,我要向好榜样学习,也要成为村民的好榜样”,蔡保珍如是说,自担任八公山镇蔡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兢兢业业,为村民办实事尽职尽责,处理问题求真务实,敢于实践,长于进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蔡洼村村民走上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是如何发挥领头人的作用?蔡保珍同志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放在首位。加强学习力度,每月组织党员学习1次,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宣讲政策2次,与党员常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时事政策,结合两学一做的开展,真正学透、用好各种实用知识。其次,他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能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耐心地解释,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反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一心为民。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蔡保珍同志始终没有忘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他思想品质好、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全村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担任村支部书记工作十多年来,他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论是中心工作还是日常工作,每一项,他都认真对待,带领大家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去完成。哪里问题最严重,哪里任务最艰巨,他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由于一到收割季节大京湾的道路总是泥泞不堪,给生产和交通带去了很多隐患,蔡保珍同志就和村两委成员一起不分昼夜的忙碌,修建了一条畅通无阻的路,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给村民收割来去了很大的.方便。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今年年初,蔡保珍同志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承诺,两年内一定要改变该村计生工作状况,挤身先进行列,他把计生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找村计生专干了解情况,随时掌握计生动态。

蔡保珍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已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是大非原则上站稳脚跟,保持清醒头脑,严于律已,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爱戴、拥护,为民办事的优秀党员。

24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