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

| 徐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大家认识吗?王振义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篇1)

________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篇2)

王振义(1924.11.30-),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致力于血液内科学的医、教、研工作70余年,为肿瘤治疗找到全新的理念与方法——诱导分化疗法,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使中国占领血液肿瘤治疗制高点,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1986年,上海儿童医院的病房里,5岁女孩小百灵正躺在病床上,与死神作着最后的较量,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她,病情凶险,虽经化疗,可依旧被医生诊断为“活不过七天”。

1986年的王振义教授,已经是一位年届62岁的老人。她的夫人谢竞雄——小百灵的主治医生将女孩的病情告诉了王振义教授,王教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诱导癌细胞“改邪归正”,使之成为好细胞。事实上,这种方法当时在国际上也是个独创的全新概念,从未在临床上应用过。“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为了救人,值得冒这个险!”。就这样,王振义教授在反对和质疑声中,完成了他对小百灵的救治,创造了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篇3)

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

“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王振义坦言,自己曾多次被这种无助感淹没。

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除了问诊、查房,他就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面对试验一次次失败,他只轻描淡写地说:“失败了就再继续。”

经历数年苦心探索,王振义终于迎来突破: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篇4)

医学的道路并非坦途。治疗好转的病人当中,有一些病人出现了复发。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使用的砷剂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陈竺:开始有人说我们给病人下毒,那时候我们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大概第四个复发患者完全缓解以后,我们看到的疗效,就那么一瞬间,大家开心了一下。

这是年轻的王振义、陈竺和陈赛娟三人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也正是治疗取得突破的时候,作为医生发自内心的笑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协同治疗方案”,也被称为“上海方案”,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首个被攻克的白血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故事(篇5)

有这样一位医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主动放弃了专利申请,被患者誉为“药神”。

他悉心为国育才,数十年传道授业、擎灯引航、言传身教,造就了一批医学研究学的俊才;他作为内科血液学专家,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共和国勋章”称号获得者王振义。

再过两个多月,王振义院士将迎来100岁的生日,记者来到王院士家中,他精神矍铄,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医学的进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不钻研,不学习,就不知道新的东西。陈竺、陈赛娟,他们得到的转化医学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就是一个进步。

25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