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大家了解是什么样的吗?陈能宽的科学成就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关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篇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随后,空投核航弹和导弹核武器先后试验成功,原子弹实现武器化,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在我国核武器加紧攻关的时候,超级大国为保持核优势,以其达到的技术水平设置门槛和限制,于1963年签署了“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妄图把中国核武器扼杀在摇篮里。如何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测试技术,成为摆在攻关人员面前的新挑战。
陈能宽和朱光亚、王淦昌一起提早筹谋,并亲自参与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带领团队攻克了面临的测试技术难题,使试验方式实现了从空爆、地爆向地下平洞和竖井试验的转变,试验的效费比也大大提高。
之后,又成功完成了从全当量到减当量的试验,打破了“限当量核试验条约”的限制,再一次粉碎了超级大国的图谋。
对于中国核武器人而言,“争气弹”的成功只是辉煌的起步。此后数十年间,以陈能宽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转战草原、戈壁、大漠、深山,默默无闻、艰苦卓绝地探索世界尖端科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
1996年全面禁核试验以后,核武器及其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由于布置、掌握了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我们具备了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进行较量的基础。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篇2)
大学毕业后,一心希望在矿冶领域作出成就的陈能宽参加了留学考试,并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1947年秋,他携妻子裴明丽远赴美国求学。3年后,陈能宽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助理教授。这段时间里,陈能宽在金属物理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他与合作者开创性的发现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48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在美的留学生们也时刻关注国内局势。1949年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发表了题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的宣言,号召留学生尽早回国效力。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陈能宽与同门师兄颜鸣皋组织材料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科协金属小组”,一边组织学术活动,一边参与到协助留学生回国的工作中。
此时的世界正笼罩在冷战阴云之下,“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自然科学、工程学、医科等学科的中国留学生返回大陆,并通过“硬软”两手政策操控:一方面向有意愿回国的留学生出示禁归令,另一方面,调整相关政策使一部分留学生可以长期在美国居留、工作。这期间,参与过留美科协活动的学生相继被传讯、搜查、羁押,1950年9月留美科协被迫解散。
尽管学生组织遭到破坏,但留学生们仍自发组织反抗美国政府的禁归令。当时已经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陈能宽不仅通过书信与李恒德、师昌绪、张兴钤等商量回国策略,还多次带家人参加聚会,共同商讨回国大计。在美科学家的归国筹备活动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1952年底移民局在搜查李恒德家的时候发现了陈能宽的书信,并由此开始侦查、刺探陈能宽和家人的行踪。每隔两星期,陈能宽的同事和邻居都会受到联邦调查局的盘问,这样的纠缠令陈能宽感到十分厌恶。为了“曲线回国”,陈能宽还试图通过英国大学聘任的机会绕道回国,但在离美的关键当口,移民局拒绝了他的离境申请,并以他曾是留美科协组织者、订阅中文报纸等理由控告他危害美国安全。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篇3)
1950年,陈能宽学成准备回国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和许多留学生一样被迫滞留美国。凭借出色的学术能力,陈能宽先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任研究员。虽有富足的生活、似锦的前途,但他一心只想回国。他的美国朋友非常不解,陈能宽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理由不爱他。这种诚挚,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啊。”
1955年秋,中美两国达成“交换平民及留学生”协议,经过多方奔走、百般努力,陈能宽一家终于于同年11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国后的陈能宽和其他爱国学者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面对众多单位的邀约,他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致力于新中国材料科学的研究。
1960年6月,由于国家的需要,原本从事金属物理研究的陈能宽被调至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从事爆轰物理实验研究。他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队伍,在极为简陋和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向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发起挑战。他深知自己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却在书信里开导妻子:“如果我有什么不幸,你要想得开。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儿女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陈能宽带领设计的原子弹起爆元件被成功地应用于这颗原子弹。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篇4)
在谈论中国为什么能很快地搞出原子弹时,陈能宽曾说他们的科研组织没有“内耗”,攻关人员都有着献身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草原、在山沟、在戈壁滩。即使在城市,也过着淡泊明志、为国分忧的研究生活。
陈能宽一生谦虚好学,无论对学友、长辈或年轻人,他均能平等待人,不耻下问。到了晚年,他依然把学习放在首位。他在书本中学,也在实践中学;他向专家学,也向平常人学;他钻研他的科学专业,也研读中外名著;他读正规报刊,也读街头小报。
陈能宽十分重视发扬民主,每当涉及比较重大的技术路线或方向的判断,总是提议要组织“红队”“蓝队”之间的辩论,即正面意见与反面意见深入辩论和讨论。他尤其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杜祥琬至今记得,以先生为首的专家组很有远见地提出,在该专题中设立青年基金,鼓励4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在报奖时,大家公认陈能宽应该排名第一,他却“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将荣誉让给一起攻关的年轻人。最后公布名单时,他比列名的人更感到欣慰和欢悦。
2016年5月27日,陈能宽院士平静地走完了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这一生,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而“隐身”戈壁荒原、深山峡谷,以身许国,俯仰无愧。从出国求学、扬名海外到毅然回国、科技报国,从青年科技栋梁到铸造核盾的支柱,他是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事迹(篇5)
1923年4月28日,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1942年,陈能宽从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1946年,大学毕业的陈能宽,一心希望在矿冶领域作出成就。他参加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考试,并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1947年秋,他携妻子裴明丽远赴美国求学。
3年后,陈能宽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助理教授。
这段时间里,陈能宽在金属物理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他与合作者开创性的发现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48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在美的陈能宽也时刻关注国内局势。陈能宽与同门师兄颜鸣皋组织材料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科协金属小组”,积极响应新中国号召,一边组织学术活动,一边参与到协助留学生回国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