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事迹材料7篇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1
贺__,男,汉族,1991年2月生,中共党员,六级残疾军人,__县__镇__人,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服役期间,注重自身素质提升,不断深化业务水平,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14年退出现役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先后创办陕西省豆荚集市商贸有限公司、__县豆荚集市商贸有限公司及陕西豆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努力探索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年均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践行了一名军人和党员的优良素质和本色,诠释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先后荣获渭南市最美退役军人、渭南市就业创业示范基地、__最美退役军人、县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等荣誉。
出军营,海阔凭鱼跃;创企业,天高任鸟飞。2014年退出现役后,先后创办了__县好又鲜生活购物中心、陕西省豆荚集市商贸有限公司及__县豆荚集市商贸有限公司,年销售近2000余万元,在__零售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在“零售商业”上不“落伍”、不“队”,他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外出考察学习最新管理经验,深入农产基地和农户进行种植购销合作,努力改变传统农贸市场农产品流通模式,助力实现商超、农民、消费者共赢!
“军人一身的优秀品质都是国家给的,做好企业是对国家最基本的回报。”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间在变,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军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不变的是军心。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建立了退役军人及军属职工奖励补贴制度,设立了企业内部“员工互助基金”使职工安心上岗、开心上岗,得到了员工的信赖,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企业担当。连续几年,面对席卷而来的疫情,他带领企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充分发挥企业供应链优势,广泛联系货源,坚持保障供应,确保市场稳定,疫情期间供应的米面粮油、肉蛋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均按照成本价格出售,并先后向当地市场监管局、陕煤澄合矿业公司等单位捐赠防疫物资10万余元,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企业责任担当,获得当地监管部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大爱无疆、善德永存”锦旗表彰。
投身工业倍增行动,争当本土企业排头兵。他常说,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离不开__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帮助,离不开__老百姓的鼎力支持。2021年,当得知__县“十四五”期间推出了工业倍增计划,他毅然决然投身工业领域,投资建设了__县年产4000吨标准化豆制品品牌战略项目,打造本地乃至渭北区域豆制品品牌标杆企业,争当工业倍增计划排头兵。该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建成后可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实现年产值近3000万元。以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意志,践行了一名军人退役不褪色责任和担当!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2
廖春森,61岁,桃源人,一名3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现任武陵区丹阳街道光荣路社区第五网格支部书记兼社区健身部的设备管理。在职期间兢兢业业,时刻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为社区和社区群众默默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就是要事无巨细。部队生活基本上概括了廖春森的大半个人生,而“党员”则是廖春森整个人生的基调。在部队养成的良好纪律和端正的党风、党纪使廖春森终身受益。谈及为何会加入光荣社区成为支部书记,廖春森说是早已已经习惯了时刻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出门在外也有佩戴“党徽”的习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谨记自己是一名党员
以此为荣。在光荣路社区第五网格党支部工作的十年时间里,一直默默地扎根于基层服务工作,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自己只是在以一名党员的宗旨和原则去要求自己。
在管理支部的工作上,廖春森一直秉持着规范自身,“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原则,凡事要先从自己做起、做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要才有资格带领其他党员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通过组织力量去服务、带动、改善社区民众生活。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3
“服役时,忘我训练、不畏艰辛;退役后,本色不褪,勇当先锋”,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清水河县圣泉社区退役军人路建军同志以实际行动发扬退役不褪色,军人当先行的优良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路建军同志今年__岁,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他1983年10月入伍,在部队参战获得二等功嘉奖,1988年脱下军装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五良太粮站任职,2021年11月,来到清水河县城关镇圣泉社区工作。
2022年2月17日,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腿部血栓的病痛和初春的寒冷,毅然加入圣泉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立即投身到抗“疫”战斗中。在圣泉社区小广场检测点,他是秩序维护员又兼消杀员,也是疫情物资搬运员,既要在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时搭建帐篷,又要开展秩序维护、环境消毒等工作,还要帮社区搬运防控物资。督促居民规范戴口罩、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检查重点区域消毒情况等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是“硬汉”、是“管家”,苦活、脏活、累活抢在前、干在先,疫情爆发以来,别人换班他不换,坚持全天在岗,保证随叫随到。
路建军同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心系群众、踏实肯干,这种不惧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对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卸枪不卸岗”的最好诠释,也在全县上下树立了一面疫情时期退役军人敢于担当的鲜明旗帜。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4
曾在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服役17年,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转业后长期扎根在基层派出所,一心为民,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帮助34个“黑户”解决户口问题,被群众誉为“黑户终结者”。他叫沈__,一名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勇于担当的模范公安民警,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跨越1800公里,为群众圆梦不停步
在为张某秀“圆梦”的背后,是沈__跨越多省,进村入户,一路颠簸,不解决问题不停步的初心和使命。
张某秀老家在贵州,40岁时嫁到了__,因为没有办过结婚证,3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办理落户。她的女儿找到沈__,希望帮助解决母亲的户口难题。沈__一听就将这件事放在了心头,为了帮张某秀办理户口,他连续奔波近12个小时,跨越1800多公里,赴贵州开展工作,为群众张某秀成功办理了身份证,圆了“落户梦”。
“我回老家三个月都没有办好的事情,没想到沈警官用3天多的时间就帮忙办好了……”拿着有生以来第一张用自己身份证购买的飞机票,张某秀紧紧握着沈__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七月一日获“重生”,流浪汉永远记党恩
在一次下村走访中,沈__了解到现年73岁的流浪人员王某利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病,因其没有户口,基本的医疗保障无法享受。对王某利来说,最迫切的需要就是能有户口,能享受医疗保障。
“不论他是什么身份,只要他有困难、有需要,我们就要尽全力去帮助他”,沈__下定决心要为王某利解决好户口问题。经过采集DNA血样、指纹,摸排比对全国失踪人口信息库,先后前往其住过的猪圈、废弃厂房等场所,向周边群众调查取证,终于形成可靠的证据材料。
由于王某利的出生年月无法考证,在确认“新”的生日时,王某利主动要求把生日定为7月1日,表示党和政府给了他“重生”,要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后来,沈__又主动牵头对接居委会、民政部门,帮助其完成了落户相关手续,并办理了“五保户”,为其申请入住社会福利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衣食住行问题。
事不避难,为民所想,来之不易的“母子”团聚
原籍贵州织金县的村民罗某妹,30年前离乡来到__打工。办农保、办低保、买车票、进厂打工……近年来,罗某妹发现没有身份证越来越寸步难行,在与丈夫几次回原籍尝试办理户籍无果后,罗某妹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沈__身上。
沈__着手调查后发现,罗某妹原户籍地信息清楚,按照户籍落户原则,只需要本人到原籍办理落户和户口迁出手续即可。
但现实情况是,罗某妹家境贫寒,儿子刚考上大学,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去贵州办落户,来回路费加上其他开销,至少要花费1。5万元,对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沈__灵机一动,是否可以采取本地补录的方法办理落户呢?本地补录需要原籍地提供原始档案,但委托原籍地派出所查询后,发现罗某妹并无原始档案,只能从其他证明入手。
在证明材料收集过程中,沈__与当地派出所负责此事的民警耐心沟通,让原籍地村委出具证明,证明罗某妹为当地人、外嫁__,并出具家人及介绍人具体情况,再由当地派出所出具罗某妹未办理过身份证的证明……没有既定的模板,两人只能不断摸索前进。前后耗费4个多月时间,罗某妹终于拿到了身份证,成了“有身份”的人!
罗某妹夫妻乐呵呵地去领取了结婚证,又陆续办了低保、农保。“可以去看上大学的儿子了”,罗某妹终于圆了一个心愿。
个人简介:沈__,男,中共党员,1966年3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2000年9月转业。__县公安局__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从警以来,荣立个人嘉奖5次、个人二等功1次,优秀公务员1次,曾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最美浙警、__骄傲、__好人、__好人、__省最美公务员等荣誉,2021年被评为__市最美退役军人。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5
____村退伍军人____,1974年3月出生,1994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1995年入党,96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8年12月退伍后在从事个人小生意,2002年进村委会工作,担任片长,杨胜辉同志把在部队中的良好作风带到生产生活中,认真带头学理论、学科技,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技能,带头遵纪守法、争当治富带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均表现出政治素质好,表率作用突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屡获上级的好评。05年顺利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担任此职务后他更不忘党对他的培养,村民对他的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08年被评为优秀“一把手”。
在生产及生活中,能保持着军人优良品质,时时刻刻与漾东村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深入群众中走家串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心声,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努力为群众服务。如在水利建设方面,积极向镇政府建言献策,既为治理河道清理了障碍,又解决了漾东村村民用水问题。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在节日期间组织牵头对特困家庭、单亲家庭进行慰问。
作为漾东村一把手的杨胜辉紧记部队的优良作风,把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来,使农民早日奔康致富,首要的是抓好基层经济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发展基础。为此,杨胜辉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近年来,漾东村两委班子在他的带领下,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使到两委班子成员人人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了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掌握至少两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同时,按照“四民主”原则,通过制订完善《村两委干部岗位责任制》、《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一列系规章制度,规范村务管理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村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开展“党员服务日”等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农业税任务,带头致富帮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杨胜辉在部队是个好班长,在村委一样是个好“班长”,带领村委干部,苦练内功,借助外力求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发展路边经济。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外来资金进行经商贸易。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在农田改种葡萄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营造造血型经济;3、继续经营管理好集体鱼塘,发挥多种经济的效益,营造长效型经济;4、把水产养殖作为发展集体经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在养殖技术上,每个村委干部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养殖户,请来省里专家给养殖户们培训,传授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去年漾东村共养殖牛蛙近100亩,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为集体经济造血
农村创业是艰辛的,他说要先苦后甜,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是种养殖前要对市场调查,对市场要有一定了解;二是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技术种植;三是经常参加县、镇举办有关养殖培训班,从而增进技术,增长知识;
近年来,在他的努力带动下,周围的村民也都搞起了养殖业。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村民因为没有资金成本,也不懂养殖技术,所以很难搞养殖业,在这个问题上他左思右想,为了让广大群众共同走向富裕,使村委会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变,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点力量。为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杨胜辉和村里几个合伙人办起了玻璃厂,刚开始玻璃厂效益并不好,村民的工资也很难按时发放到位,杨胜辉只好贷款给村民发工资。村民对他这样的举动非常感动,有几位村民还劝他先欠大伙没事,等到厂里效益好了,再发给大家,但他坚决要按时发给工人,保障村民的生活。经过几年来他和工人的努力,玻璃厂的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民工作一天可以得到80-100元的报酬,村民对工资收入也很满意。有一位村民说:以前经常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问题头痛,现在我们只要能每天工作,孩子的上学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而且还能为家里添置几样电器,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村长在村里办了这样一个厂,工作方便,收入也很不错,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厂越办越好,那么大伙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作为一名复员军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宗旨,长期以来他知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复原军人、共产党员、村委会主任他时刻对自己高标准和严要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他将更进一步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
这些年来在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他也一步一步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杨胜辉朴实地说:“一个军营里出来的兵,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6
姬__,女,汉族,1988年7月出生,本科文化程度,中共党员,__县__镇__庄村人,现任__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12月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青藏兵站部服役,书写着青藏高原上通信女兵们的多彩军旅,扎根高原不曾言悔,苦练本领增强素质,科学训练保持畅通。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荣立三等功,这一份份荣誉,一枚枚勋章,无不浸透着她青春的血与泪。
在党和军队的感召培养下,她于2007年7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懵懂的青春少女,成长为连队中的一名女士官长。高原上的酸,是思念自己那牙牙学语的儿子时无法倾诉的酸楚;高原上的甜,是和战友一起过新年包饺子时洋溢出的笑容;高原上的苦,是海拔4000米依然坚持每天3公里训练的汗水;高原上的辣,是紫外线晒伤皮肤后火辣辣的痛;高原上的咸,是野外驻训沙子硌牙齿的滋味。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她深受党的教育,是党旗的指引让她思想更加纯净,行动更加有力,使命更加坚定。
2018年,在依依不舍中她褪去了绿色戎装,转身投入了“深海蓝”方阵中,成为城市管理队伍中的一员。从绿戎装到蓝制服,变的是战斗领域和工作岗位,不变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军人精神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庄严承诺。
她是信息员,2018年底转业以来,沉身城市管理第一线工作三年之久,从事单位宣传报导工作。众所周知,宣传工作的专业性强,需要扎实的文字和摄影功底,对于刚接手宣传工作的她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前所未有的压力让她不肯服输,硬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跑一线执勤现场、沟通各类执法情况、慢慢的找到了工作的门道。三年来,她相继参加了百余次的集中整治,夏顶酷暑、冬战严寒,楼顶依法拆除破旧户外广告有她;深夜检查露天烧烤油烟治理有她;工地扬尘管控有她;雪天街道上清雪除冰有她,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效她都要第一时间及时的用镜头记录,诉诸笔端,形成文字,发表周知,让城市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常驻心间,共编发工作动态400余篇,曾在学习强国、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50余篇。
她是电话员,以温暖礼貌的声音接听市民群众的各类来电,从最开始手足无措的“菜鸟”,到下功夫刻苦学习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常学习、多提问,两个月时间让自己硬生生从一个城市管理者的“门外汉”蜕变成内行人,面对服务对象的投诉,她都耐心细致的解释相关规定,面对出言不逊、威胁辱骂,她也委屈过,忐忑过,但是始终坚持初心,用微笑劝导,用尊重真诚换来理解和支持。
她是城管队员,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造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战疫防控,她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大年初二就立即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值守包联小区,排查小区住户、劝离聚众人员、消毒办公区域等,深夜加班对小区300余住户的信息进行统计上报,凡事她都冲在最前面,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尽全力,用较小的身躯筑牢抗疫工作的后方堡垒,累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盹,“连轴转、白加黑、就地躺”成了日常工作状态,“微信妻子”“电话女儿”“视频妈妈”成了关键时刻忙起来和家人相见的代名词。
岁月流淌,初心如磐,无论何时,她都不会忘记,也不曾忘记,曾经胸前那枚金光灿灿的国防服役章,那长城铭刻忠诚,那和平鸽放飞梦想,那橄榄枝书写使命,那八一军旗飘扬信念。褪去绿色戎装,穿上蓝色制服,她头顶的帽徽上,国徽象征国家,人字飘带代表人民,盾牌象征依法行政,牡丹花和橄榄枝象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里,她总是爱笑的那一个,在城市管理最前沿,在这座生她、养她、成就她的城市里,她坚持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坚守诠释担当,秉承让“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工作理念,书写她平凡的青春魅力。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篇7
灯光亮起,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的现场光彩夺目,聚光灯打在史光柱的身上,他却看不见眼前这一切。
史光柱是一名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兵,他曾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自己却从此双目失明。
走下战场,他用“嘴”和“笔”做武器,用演讲和写作在新的战场冲锋。他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行程十万多公里走遍全国作英模报告和巡回演讲。退休后,他还把许多精力放在公益事业上,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为上万人献出爱心。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2019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名单中,除了史光柱,还有19个“最美退役军人”个人和集体。他们是广大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雪域高原的养路工人,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森林公园负责人,有为牺牲战友守墓34载的陵园管理员,也有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子”奔小康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来自大江南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此刻,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退役军人!
是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永葆军人本色;是他们,汇聚成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这一刻,荣光属于他们,属于所有“最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