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文章标题
励志人物文章标题【1】
2005年,薛之谦通过《我型我秀》节目出道。2006年,薛之谦发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他一个人包揽了6首曲、5首词的创作。专辑主打歌《认真的雪》红遍大街小巷,几乎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这张专辑在一个月内销量高达20万张,薛之谦成为2006年专辑销量最高的内地男歌手。薛之谦这个名字,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突然爆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娱乐圈屡见不鲜,人气衰退直至被大众完全遗忘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认真的雪》还会被人们偶尔哼起,薛之谦却不再被人们提起。
不知道是因为唱片公司的不靠谱,还是成功需要等待机遇,总之,薛之谦的人生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寒冬”。
2010年,薛之谦筹备新专辑《几个你》的时候,公司竟然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为他宣传。薛之谦说:“我记得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在跟公司那边争取《几个你》的发布会,我问给5000块钱的场地费好不好?3000块也行,公司说没钱,我只好自己去谈赞助。我以前觉得人不用那么物质,因为公司可以投钱,后来我发现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而且梦想一定要在现实后面。”
于是薛之谦开始去开女装店,开火锅店。众人纷纷质疑,歌手身份的薛之谦怎么变成这样了,变成了捞钱的物质主义者。随即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鄙视不屑,与尖酸刻薄的嘲笑谩骂。
可是薛之谦却把他赚的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了他的音乐事业上,别人的一张专辑投资达到了100多万就已算是天价,可是他精益求精,觉得专辑投资两三百万也是应该的。薛之谦对待音乐的态度,从来就不曾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
后来薛之谦在微博上说:“我做了女装生意,开了火锅店,我可以每天睡5个小时,我可以努力赚钱来补貼音乐,因为我怕没有机会来证明自己了。”最后他说:“我不是商人,我是歌手。”
薛之谦从来就不曾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他将自己的梦想认真地挂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不是你所有的认真对待与努力付出都一定能得到等价的回报。薛之谦日复一日的坚持,成功却依然还未来临。“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说起来很煽情,可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尤其是在你看不到希望的时候。
可是就是在这样漫长无望的时间里,薛之谦仍旧默默地坚持着他的音乐事业,将他的执着,深情地付诸到了他的音乐上。
薛之谦曾在歌里唱道:如果世界漆黑,其实我很美。粉丝们知道,不管世界是不是漆黑,他坚持的样子一直都很美。
网络上开始流行一段话,叫作高晓松的自拍,马建国的画,使徒子的链接,丁一晨的歌,薛之谦的段子,刘全有的手,休闲璐的指甲,还有王思聪的狗。
于是,薛之谦获封微博段子手的称号,成了一个很红的“网红”,每次出其不意的段子总是能登上微博热搜榜。
年,有人说,这一年是薛之谦年。
这一年,薛之谦以段子手的身份迅速走红,带着他的音乐,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蹿红娱乐圈。这一年,薛之谦参演的综艺节目达到了20多个,那个以前人们很难在电视上看见的薛之谦,以霸屏的姿态出现在了各大卫视上。这一年,薛之谦获得了最佳男歌手奖,歌曲《演员》1年播放量高达4亿,这首歌也获得了年年度金曲奖。这一年,薛之谦发表了单曲《刚刚好》《初学者》等,每一首都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进了各大音乐榜。这一年,无疑就是薛之谦年。梦想的巨大光环再次笼罩在薛之谦的身上,人们说他是当红段子手,综艺达人,颜值与才华并存的歌手,各种各样的赞美铺天盖地地朝他涌来。
薛之谦将他受过的苦和失意变成了嬉皮笑脸,把他的无奈与辛酸化成了肆无忌惮。他在台上妙语连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逗得人们捧腹大笑,他在歌里深情款款,以认真坚持的态度诠释了作为歌手的姿态。
薛之谦说:每一首歌就是要用心去把它做好,其实我从始至终一直在做这件事,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发现我的坚持是对的,虽然我已经坚持了十年,看上去很狼狈,但我觉得那就是对的。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让他迎来了光芒万丈的年。盛名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一年,无疑是对薛之谦最好的肯定。
薛之谦因为段子走红,以一个我是歌手的梦想感动大众。可是他走红过后,却签约了各大综艺节目,过度地消费着自己。外界的质疑与非议又降临在他身上,不少人都讽刺他“捞金”“炒作”,似乎他并不是那个为了音乐愿意穷得叮当响的薛之谦。
后来他说:“我要写歌,我想出专辑,我想开演唱会,我想让全世界听到我的歌声。可是我穷,我必须努力挣钱,我必须说着连我自己都觉得无聊的笑话,这样我才能红,才能支持我的音乐。”
薛之谦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他一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心酸与无奈。他知道,梦想需要金钱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一个综艺节目上,他很认真地说,他是一个段子手,但他更是一个歌手。薛之谦对于音乐的热爱,从来就不曾改变。
在一次采访中,他反复向大家强调不要买他的EP,想听到网上去搜就可以了。他说:我现在出专辑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让大家听我的音乐,你们觉得好听了,觉得薛之谦真的认真在做音乐了,我就满足了。
他还是那个真诚的薛之谦,那个不忘初心的薛之谦。时间将薛之谦变得愈加成熟与坚强,也将他的梦想变得更加深沉璀璨。多年的等待与坚持,变了的是岁月的年轮,不变的是他对待音乐的态度。跌宕浮沉,磨砺出的是梦想更为灿烂的光辉。
励志人物文章标题【2】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领导人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所有人都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成为了砖厂的厂长。那时的海南环境很恶劣,一起来的人大部分都回了内地。然而潘石屹还坚持着,一直坚持到邓小平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加快了海南的改革发展。潘石屹觉得这是个机会,与其他五个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根本没法开展业务,直到办公桌上都积了很厚的灰,才找到北京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板,以20%的利息贷款500万,而最终获得的利润要五五分。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潘石屹一伙人觉得很兴奋。“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潘石屹心中最感激的人是邓小平。因为他,潘石屹的父亲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温饱日子。也因为他,成就了海南的今天,潘石屹的房子才有人买。
潘石屹与客户打心理战,每来一个客户就涨一次价,结果卖的很好。
就在这时,海口的两个数字引起了潘石屹的注意: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
潘石屹觉得很不安,因为他清晰记得海口规划局报建面积人均约50平米,而北京人均才7平米。他们的投资面临不可预估的风险。六个合伙人商量决定去别的地方找一些项目投资,尽量分散风险。
大家四处奔走,潘石屹则回到了西北老家。但那里实在太穷,没有任何投资价值。于是,潘石屹辗转来到北京。此后六人合伙在怀柔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到怀柔一个定向募投项目,也就是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
这个项目让几位合伙人都发了财。以往投资都要精打细算,现在有钱了,投资只是估个大概。潘石屹觉得这样不行。但由于想法不同,潘石屹决定单干。
夫妻创业
离开万通让潘石屹十分痛苦,但自己创业也会有冲突,特别是与受过西方教育的妻子,俩人经常在企业经营问题上产生分歧。以往潘石屹都习惯跟着感觉走,不赞同妻子华尔街投资银行那套形式,为此两人甚至差点离婚。
潘石屹相信现代城,并将SOHO的成长与现代城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他认为开发房地产一要看地段,二要看时机。
潘石屹研究了北京整个城市格局,将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布局进行对比。当时有一块北京原为二锅头酒厂的地皮,潘石屹让两个助理先去考察,回来她们说又脏又臭,旁边通惠河长满芦苇,不适合开发。
结果潘石屹很看好这块地皮,他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关键要看时间”。他坚信两年后交通便利、通惠河得到清理,到时是可以做的。
与此同时,潘石屹看中了银行按揭这个潜在机遇,有了按揭,消费者的购买力就变大了。
为了促成这个机遇,潘石屹找到建行行长,以自己的发展商存款为客户做担保,让行长不再顾虑银行风险。这意味着,如果按揭的客户还不上房贷,催缴责任就在潘石屹身上。
建行这边谈成了,工行行长随即也找到潘石屹为现代城项目做按揭。
随着现代城的创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潘石屹把SOHO的观念作为突破口,强化材料与结构上的创新,让客户实质上形式上都认可SOHO。
房子卖出去了还没完,潘石屹认为更重要的是以后的服务。“一个有生命力的机构、公司,不仅要看产品质量,而最缺的是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潘石屹一直梦想做一个“中国建筑师走廊”,“我想在长城脚下,一平方公里,都是参天大树,让最好的中国建筑师去设计成不同的风格,给年轻的建筑师提供一个机会。”
励志人物文章标题【3】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毕胜
毕胜,多有意义的一个名字,20多岁的毕胜就已经是李彦宏的助理,是百度的市场总监。
2005年百度在美国上市,当天股票涨了354%,百度在一夜之间出了8个亿万富翁,毕胜也由此赚了人生第一桶金,还是不小的一笔。
天上一个大馅饼掉下来把毕胜彻底砸晕了,于是,三十出头的他选择离职,每天和朋友斗斗地主,或者坐着快艇出海,玩腻了就在家看电视、睡觉。
人总是想着享乐,但其实一旦无所事事,没有了目标,生活也就开始变得空虚。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半,一次,毕胜见到李彦宏,这个曾经的顶头上司告诉他,“再这么闲下去你就废了”。
以往在百度的时候,李彦宏对毕胜就是一副放养的状态,做事自由,花钱自由,导致他不愿接受大公司的文化制度,而小公司又养不起他。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让毕胜觉得自己不再适合上班,他本打算投资陈年的凡客,没想到凡客崛起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就没机会了。
在毕胜苦于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雷军让毕胜干电子商务。毕胜不懂电子商务,“你说搜索引擎,我能给你连续讲24小时,不带重的。但是你要讲电子商务,你给我讲24小时我一句没听懂。”
但雷军告诉他,“世界那么大,个人那点小纠结算什么,你就干吧,就算不成又能怎么地。”
毕胜问:卖啥?雷军答:卖玩具。
雷军是毕胜十几年的朋友,对雷军的话从不怀疑,而雷军连商业计划书也没要,就与联创策源给毕胜投了200万美元。
2008年5月,乐淘网上线了,主攻玩具市场。
雷军和毕胜的想法是,中国适龄前儿童有3亿多,市场非常大,而且玩具类的毛利非常高,可以说,玩具电商的前景非常广阔。
一开始乐淘网卖的玩具品类非常杂,质量也参差不齐,造成客户满意度低。鉴于此,毕胜决定转做高质量、高品质的婴童玩具。
但问题又随即而来,网购图的就是便宜,高端产品让乐淘失了价格优势。
毕胜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让七仔系列的玩具一时非常火,乐淘网跟正版厂商合作一个玩具要700块,可是小区门口摆摊的一个才7块,还一模一样。
卖了六个月后,毕胜收到公司副总的一封邮件,数据显示,公司日营业额已经过万,实现盈利。毕胜决定带着大家出去庆祝一番,结果回来一算,除去饭钱和供应商的贷款,公司又亏了。
除了亏钱,毕胜也发现了,玩具的市场并没有如他和雷军预想得那般,中国的父母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不是买玩具。
毕胜开始考虑乐淘转型,把大方向锁定在服装和鞋包市场,团队从头到脚认真审阅了一遍,发现除了鞋子,基本都让凡客承包了。
凡客与乐淘有三个共同的投资人,算得上是兄弟公司,陈年与毕胜也是多年好友,毕胜肯定是不能做服装市场与凡客竞争,那不如就做一个专门卖鞋的电商网站。
2009年5月,毕胜的乐淘族上线,上线前三天,因为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崩溃,上线一周,收入就超过了卖玩具时候,毕胜的乐淘族用三个月,从日赚一万到日赚十万。
零售业最怕的就是库存积压,毕胜在一开始就坚持只代销,不采购。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电商,乐淘前五个供应商都是毕胜拉下身段谈的,最长的一个供应商,他足足磨了七个月。
当然还有一些在百度投过广告,知道毕胜的,比如奥康,就拿出8000双鞋子放在乐淘的仓库。
2009年9月,美国华人小伙谢家华创办的网上鞋店Zappos被亚马逊以8.47亿美元收购,消息一出,部分供应商开始对乐淘有了信心,他们按照吊牌价6折的价格,把货拉到乐淘的仓库里,乐淘再按照8折进行销售,卖完结款,没卖完的退货给供应商。
没有库存的商业模式,稳健的运营以及商场的人脉,背后还有资本大佬的支持,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乐淘的成功示范让国内在同一时间冒出了十多家类似的鞋类电商,每家都打着最大的旗号,家家都在烧钱买流量、打广告。
为了不被对手超越,乐淘的高层也开始大力投入广告,在大量广告和活动费用下,乐淘的销售额猛增,但仅仅半年,就呈现巨亏现象。
毕胜最初想用投入广告的形式扩大规模,规模大了,才有机会拿到融资,才能在长跑中耗死对手。
但转眼的巨亏让毕胜冷静下来,他想到只要有一家比乐淘的价格低,那乐淘的盈利空间就不在,除非真的能把所有的对手都耗死,但可能要再过十年,再烧十亿,毕胜没有那么多钱。
毕胜开始领乐淘突围,尝试自由品牌,年,乐淘跟愤怒小鸟和水果忍者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合作,推出了联合品牌小鸟潮鞋,火爆一时,让毕胜看到了希望。
年6月,乐淘又一口气推出了五个自由品牌,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毕胜还把早年乐淘网辛苦建立的“实库存代销”砍掉。
结果,年乐淘一天能卖4万双鞋子,转型自有品牌后,一天只有几百单,半年后,乐淘就产生了几千万的库存。
乐淘最终没有突围成功,年5月,毕胜首次向外界确认,乐淘网已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投资了4.5亿的乐淘,自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卖掉乐淘后的毕胜,在年重新出发,创办了“必要商城”,一个C2M模式的商城(顾客到工厂)。
市场上价格几万的奢侈品包,生产成本其实只有几百元,这100多倍的差价包括环节差价和品牌溢价,“必要商城”落地就是为了打掉中间流通和库存,用白菜价同样能买到奢侈品的品质产品。
毕胜已经谈妥了Burberry、Prada、UnderArmour、耐克、依视路及卡地亚中国供应商,推出了女鞋、运动鞋、眼镜及配饰等多个品类。
越挫越勇,整装出发的毕胜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