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改革新政策规定
两会对林业改革新政策
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状况,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11日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发布,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全面停止天保工程区外所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江西、湖北、云南等重点省区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停伐补助试点。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潜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具有战略意义。
国家林业局将出台《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继续做好集体林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加强林权权益保护,进一步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依法推进集体林权有序流转,推进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林业规模经营主体,建立林业经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集体林业管理服务,为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林区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解读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林业“十二五”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0 年的2.28 万亿元增长到 年的5.94 万亿元,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0 年的39∶52∶9 调整为 年的34∶50∶16。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人数5247 万人。
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年均提供干鲜果品、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产品1.5 亿吨,年产值突破万亿元。
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蓬勃发展,建立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4300 多个,面积2300 万公顷,年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数达到23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00 亿元。
2.林业产品供给能力不足
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错配突出,人口密集区生态承载力不足,人们对身边增绿、社区休憩、森林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体验设施缺乏,森林湿地难以感知,生态资源还未有效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生态服务价值未充分显化和量化,我国生态服务已经成为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木材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国内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木本油料、森林食品、道地林药等非木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林业巨大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3.林业“十三五”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业要加快推进功能多样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信息化、装备机械化、服务优质化,为到2050
年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 年,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林业生态公共服务更趋完善。绿色惠民、公平共享、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优质生态产品和林产品更加丰富。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 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00 个以上,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4.“十三五”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以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提升林产加工业,强化木竹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和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技术先进、生产清洁、循环节约的新业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木结构绿色建筑产业、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做大做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
6.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健全林业产业和林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林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系列标准规范,把无公害、“绿色”标准的推广与优质林产品基地、现代林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和林业产业信用体系,制定林业产业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推进产销监管链、竹林经营和生态产品服务认证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疏导过剩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林业产业和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加快实施林业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国家森林标志性产品体系。建设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森林产品连锁超市、新型电商企业和仓储物流业发展。
7.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支持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加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产业园区、集聚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合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抚育经营,探索建立一批森林类型国家公园。
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森林多种经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快森林旅游示范区和“森林人家”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权交易平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融资担保、林权收储等服务机构;指导农户制订适合家庭经营的简易森林经营方案;
8.发展生态公共服务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努力把良好的生态成果和生态效益有效地转化为生态公共服务,构建内容丰富、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1、大力发展森林城市
大力提高城市特别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森林景观,建设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
2、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示范建设活动,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要求,建设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保护一片民俗风水林,配置一块排污净水湿地,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
3、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扶贫
鼓励引导贫困农民、林区贫困职工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
4、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体验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加快发展生态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营造生态优美、景观多样、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精心设计打造以森林、湿地、沙漠、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花卉苗木为景观依托的生态体验精品线路,集中建设一批公共营地、生态驿站,开展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发布,提高生态体验产品档次和服务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5、大力繁荣生态文化
丰富和完善生态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和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生态文化载体,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平台建设,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自然生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县”建设,发掘保护原生态文化。
9.林业重点工程项目
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是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推进林业现代化的战略途径,是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和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发力点。“十三五”时期,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
10.国家重大工程
在国家层面,谋划和实施对筑牢屏障和富国惠民作用显著、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9 项林业重大工程。
一、国土绿化行动工程
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和美丽乡村建设,把森林、绿地、湿地、花卉作为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道网络、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
森林城市建设→建设大尺度森林、大面积湿地、大型绿地和花卉场所,完善城市绿道、生态文化传播等生态服务设施网络。建成200个国家森林城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等区域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乡村围村林、庭院林、风水林、公路林、水系林,保护古树名木,完善乡村绿道、生态文化传承等生态服务设施。
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五、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六、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到 年,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240 处。
七、防沙治沙工程
八、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加强林业资源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产品的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增收带动能力强的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业生物产业、沙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和提升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湿地度假、沙漠探秘、野生动物观赏产业,加快林产工业、林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建立林业产业和全国重点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到年,各类林业旅游景区数量达到9000 处,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 处,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5-10 个。
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杏、山楂、松子、榛子、蓝莓、樱桃、杨梅、花椒、八角、杜仲、辣木、枸杞、金银花等一批特色杂果、木本调料、木本药材基地,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到年,种植面积达到667 万公顷。
林下经济→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促进林下种植养殖业、采集与景观等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林下种植面积达到1800 万公顷。
两会对林业改革新政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