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千秋老师事迹简介

| 刘慧

谭千秋老师事迹

谭千秋(1957年9月27日~2008年5月12日), 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

2019年9月25日,谭千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1]

人物简介

谭千秋(1957-2008) 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谭千秋从教26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后,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2]

英雄事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东汽中学高二(1)班教室里,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教室一阵剧烈摇晃,课桌椅开始抖动。地震了!他意识到情况不妙,大喊着让同学们往操场上跑。几秒钟后,教学楼开始坍塌,看着身边4个来不及逃离的孩子,谭千秋用双手奋力将他们塞进课桌下,然后,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用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钢铁长城。5月13日,当搜救人员从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谭千秋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他跪扑在地,伸开双臂,在他身下,蜷伏着4名学生,而他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谭千秋折断了他的翅膀,让学生们继续展翅飞翔。他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双臂的身躯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 [3]

地震当天,他讲的最后一课是《人生的价值》,危难时刻,他以实际行动给所有人上了最好的一课。

《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统一观看《感动中国》,十数年以来,一直陪伴着我们,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动中国》这一节目。

十几年,我们为它洒下无数泪水,这些事迹无时无刻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与我同岁的壮族小女孩——何玥。她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帮助他人的可爱的小姑娘。无论她生活的多么困难,她也总是选择去帮助他人。可为什么?这么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会得了脑瘤?我为她那短暂但又绚丽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难的时刻,老师捐给她的两千多元钱她再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捐出去!她是一个伟大的姑娘!在危难的时候还不忘记帮助别人。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她很坦然的对她的父母说:我要捐献器官。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义!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的话。正如她姑姑所说,那时的他,脑袋里应该长满了让她痛苦不堪的肿瘤,但谁又想得到,她会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定。

这世上每天都有数万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出与何玥同样的决定呢?与她同龄的恐怕就更没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兴而又愉悦的表情?这世上有多少人拥有着这样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离去。但在何玥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女看来,只要能够帮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顽强的蒲公英,飞到哪里,都会留下属于她的痕迹。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体里继续存活。没错,何玥她永远都会活在这个世上,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存活,更是属于精神上的存活!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王宁:在江西南昌一家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一个特殊的厨房,每到饭点这里都特别热闹,空气当中混杂着各种饭菜的香味,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却处处充满着亲情的温暖。

颁奖词: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人物事迹:

在这条两米多宽的小巷里,每天一到饭点就热闹起来,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这些忙碌着的都是病人家属。他们来到这里炒几个菜,让病床上的亲人能吃到熟悉可口的家的味道。一日三餐,炉火熊熊,人流熙攘,这个专为病人提供炉火的厨房被人们称为“抗癌厨房”。厨房的主人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万佐成夫妻俩原本在小巷里租几间房炸油条卖早点,勤劳人家小本生意,它是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2003年的一天,他们的早点铺来了一家人,一对年轻父母带着生病的儿子。

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炉火,对于他乡求医的人竟是如此难得珍贵,它甚至给一家人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这个意外的收获也让万佐成夫妻俩感到格外欣慰。

早点铺免费提供炉火给病人做饭的消息在病友家属间传开了,十几个人二十个人、一百个人涌向这里,夫妻俩新添置了炉子厨具调料都无偿供大家使用。煤球炉从六个增加到二十几个,一家人的早点铺变成了千百个家的厨房,而一个病人家属的一席话让万佐成夫妇更加坚定了决心。

或许是一次偶然改变了万佐成夫妇的人生轨迹,但这偶然中蕴藏着一种必然,那就是他们的善良。一拨人走了再来一拨人,与癌症病人相伴看尽了人间生死离别。

来到这里的人也许是第一次下厨,不管会做不会做,在他们亲自买来食材,洗菜切菜翻炒时的每一个动作中,浓浓的情感全放进这一盘菜一碗汤里。四面八方的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聚在了一起,这个特别的厨房给悲伤的人带去多少慰藉。

春去秋来,万佐成、熊庚香夫妻的厨房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儿女劝他们去旅游,都被两人一一拒绝。

18年,爱心厨房从最初的免费到收费五毛,再到如今的一块钱,万佐成夫妻俩从贴钱维持到勉强收支平衡,只为能把这项服务延续下去,从未想过从中盈利。

18年来,来过的人难以计数,万佐成、熊庚香也许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但所有人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一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相互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无论白天或夜晚,这里总会为你留一个炉火。


3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