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篇1)
谭竹青是吉林省长春市人,1931年生,小学文化程度,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竹青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区工作领域中唯一荣获“社区工作者楷模”殊荣的优秀干部。
谭竹青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工作长达48年。1978年,当看到社区居民买早餐排长队的情景时,谭竹青决定发展委办经济。没有资金,谭竹青就把家里仅有的450元积蓄拿出来。为了节约每一分钱,谭竹青带领委里的老干部自己干,办起了十委社区第一个买卖——“如意小吃部”。此后,谭竹青带领大家又先后办起了服装厂、制鞋厂、印刷厂、皮革加工厂等大小17个企业,不仅没向国家要一分钱,没向银行贷一笔款,而且还向国家交纳税金几百万元。应得的奖金,谭竹青一分也不拿,全部用在十委社区发展经济和救济困难户上。
谭竹青用“燕子垒窝”的精神,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一步步改变着十委社区的面貌。拆除棚户区、修路、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起社区服务中心,昔日“都市里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模样。
谭竹青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谭竹青所在的十委社区居民中有90%以上都是贫困人群,下岗职工多,接受低保救济的人多。谭竹青竭尽所能,举办了美容理发、服装裁剪、家政、烹调等培训班,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先后安置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使社区居民“虽下岗,不失业”。
谭竹青视社区居民为亲人,家长里短她调解,贫困人群她接济,失足青年她帮教……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谭竹青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被人们亲切誉为“小巷总理”。
2005年12月3日,谭竹青不幸病逝。长春市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为她送行。谭竹青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孺子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170多项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篇2)
谭竹青是位居民委员会的主任,被群众誉为“小巷总理”,民政部授予她最高奖项“孺子牛奖”。她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谭竹青1931年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75年的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担任长春市东站街道十委居民委员会主任,1979年起兼任党组织书记,在社区基层岗位上她连续工作了48年,凭着一种责任感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社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被社区居民称为“小巷总理”。
上有国务院,下有社区办。这话不仅常挂在谭竹青的嘴边,也落实在她的工作中。上任之初,东站十委社区还是一片棚户区,相对贫穷,且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谭竹青接手的东站十委社区更是面临八大难,子女入托难、买早点难、出门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维修房屋难、理发难、孤寡老人生活难,待业青年安置难。谭竹青带给东站十委社区的变化是从解决买早点难,创办如意小吃部开始的,一穷二白的居委会根本拿不出钱建门市房。于是谭竹青就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去河边挖沙子,到处捡砖头,拿出自家的锅碗瓢盆,最后她又掏出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钱,这样如意小吃部终于开张了,如意小吃部有了些流动资金,谭竹青就惦记着为居民解决下一个难题。
在得知居民上下班时,抱着小孩挤公交车的艰难后,谭竹青就想着办个幼儿园,解决社区居民子女入托难问题。幼儿园的设计图纸显示,要是能把谭竹青家一间10平方米的房屋拆除效果更好,谭竹青当即拍板,拆!拆房之前她的家属有点想不通,对谭竹青说:您干工作我们支持您,您不管家里的事儿,我们管,可您怎么也不能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出去啊,这就是谭竹青的作风,再加上全家都怕她,最后,还是把那间房拆了,此后谭竹青一家七口就蜗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长达10年。后来谭竹青又发现家长下班和学生放学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她就请大学生志愿者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到社区综合服务大楼的二楼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六点中由家长把孩子接走,这两个举措解决了社区双职工父母的大难题。
东站十委社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菜市场,居民买菜很不方便,后来又赶上大批职工下岗,这两个叠加的难题在谭竹青手中又一次迎刃而解,她挨家挨户的动员下岗职工再创业,保证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她的努力下,社区很快建成了便民市场,既方便了老百姓买菜,又帮助下岗工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社区居民骄傲地说,在十委有下岗无失业,居民幸福的背后是谭竹青孜孜不倦的身影。
谭竹青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从一家小吃部开始艰苦创业,居委会拥有鞋厂、服装厂等17家企业,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有了钱居委会办起了幼儿园,养老院还为社区内,部分困难群众解决了医疗教育问题。48年从穿着花布衫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74岁的老人,谭竹青从小事做起,用燕子垒窝的精神,小事变大事,一点点改变了十委社区的大面貌。
2005年12月3日,老人因病逝世,她用近半个世纪的行动谱写了勤勉为民的感人篇章。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篇3)
2005年12月3日,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社区工作者的楷模、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竹青同志逝世,其先进事迹在全国、省、市激起了巨大反响,谭竹青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白山黑水更是万人敬仰、深情缅怀。
为了进一步学习弘扬谭竹青精神,广泛深入宣传谭竹青事迹,2006年7月,由长春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及二道区委组织部、二道区委宣传部、二道区民政局和东站十委社区共同筹建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地点设在东站十委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二楼。2007年末经上级批准,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移至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五楼,并重新进行了装潢布置。
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面积100余平方米,一次可容纳100余人开展活动,配备2名专职讲解员。展室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谭竹青的生平事迹。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自建立以来,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0万余人。广大党员群众赞誉展室是时代正能量的发声器、时代精神的传播源、党建创新的催化剂。展室完成布展后即成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育基地和长春市_教育基地。展室的展示内容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不畏艰难,实干兴业。这部分以一组照片和部分实物再现了从80年代起,谭竹青带领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把参观者带入“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如歌岁月;第二部分:岁月如歌,大爱无疆。这部分用清一色的黑白照片充分反映了十委社区在谭竹青的带领下积极创办委办企业、盖屋建房的场景,从一无所有发展成纳税百万、拥有独立厂房的委办企业的圆梦过程;第三部分:情注社区,惠及居民。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一生情洒社区、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为民情怀,展示了她始终积极为居民解决各种困难,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的动人场景;第四部分:调解纠纷,构建和谐。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始终把社区和谐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努力推进社区家庭、邻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使东站十委社区成为“平安社区”“七无社区”,百姓生活的“温馨家园”;第五部分:巩固阵地,倾心育人。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先进文化传播者的感人形象。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居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巩固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提高了创建文明社区的整体水平;第六部分:健全机制,民主管理。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注重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取得的成效。她作风民主,决定社区事务之前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使社区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的体制机制在十委社区初见成效;第七部分:筑牢堡垒,永葆先进。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同志率领党委一班人健全党组织网络体系,提升班子整体合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党的建设的事迹;第八部分:深情怀念,精神长存。这部分翔实记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吉林省委、省政府及长春市委开展向谭竹青同志学习的决定,以及谭竹青事迹报告团的事迹和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地群众深入学习谭竹青先进事迹的场景。
谭竹青同志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楷模、感动中国双百人物。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她连续工作了50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小巷总理”,为社区工作实践留下最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谭竹青精神,有利于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被命名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长春市中共_教育基地、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平均每年迎接参观交流学习近百场次,接待过中组部、民政部、人大、_、妇联等部门领导参观指导。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篇4)
2005年12月3日,一位老人离世。遗体告别那天,天上飘着雪花,上千名群众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为她送行。人们站满了十里长街,为的是见她最后一眼。她究竟做了什么,让人们对她的离去如此依依不舍,让人们对她如此怀念?
这位老人是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竹青——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孺子牛”奖获得者、全国社区工作者楷模、感动中国双百人物……老百姓称她为“小巷总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谭竹青工作了一生的“小巷”——东站街道十委社区,追寻谭竹青的足迹,找寻答案。
发展社区经济的领头人
社区五楼的谭竹青事迹展厅,记录着她一生的事迹和荣誉。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衣物都讲述着老人的故事。
谭竹青1931年5月出生,家境贫寒。15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她成了孤儿,不得不领着年仅7岁的弟弟流浪街头,乞讨为生。1948年,长春解放,解放军把她们姐弟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她帶着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之情参加了工作。从此,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和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谭竹青从1956年开始担任二道区东站街道第十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直至去世。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大社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生之歌。
谭竹青最爱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上有国务院,下有街道办。”改革开放初期,东站十委社区面临“八大难”:子女入托难、买早点难、出门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维修房屋难、理发难、孤寡老人生活难、待业青年安置难。谭竹青带给东站十委社区的变化是从解决买早点难——创办如意小吃部开始的。一穷二白的居委会根本拿不出钱建门市房,谭竹青就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去河边挖沙子,到处捡砖头,拿出自家的锅碗瓢盆,最后她又掏出自己和老伴仅有的450元养老钱。这样,如意小吃部终于开张了。在谭竹青的带领下,十委社区艰苦创业,以“燕子垒窝”的精神创办了大小企业17家,社区内500余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区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完善社区服务的开拓人
曾经,社区内没有托儿所。大冬天里,社区的女职工只能挤公交车带着孩子去上班。谭竹青看着心疼,决心为居民建个幼儿园。幼儿园选址图纸显示,要是能拆掉谭竹青家的半间房效果会更好。谭竹青二话没说便将自家的平房拆去半间。此后,她一家数口就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里长达十年。
长春东站十委地处伊通河畔。过去人们叫它“二道洼子”。三条胡同一条街,清一色的低矮平房,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被人们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为了改变十委面貌,建成一流社区,让居民安居乐业,谭竹青立下志愿:“一定让十委全体居民住上‘三气楼房!”
经谭竹青多年的奔走呼吁,1995年,三片棚户区被列入试点。这一年,十委土地上1.9万平方米的6层住宅楼拔地而起,230户居民迁入有煤气、暖气、上下水的新居。谁能相信,这次巨变从动迁施工到回迁,仅用时6个月。“从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42天,300多户全部拆完。这速度也就是在十委,在谭老太太这儿。”开发商如此感慨。
1996年,东站十委又开发了3栋2.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300多户居民入住。10年间,东站十委先后分三批共改造棚户区16万平方米,使近4000户居民“像做梦一样住上了‘三气楼房”。就在谭竹青去世前4天,东站十委最后一批547户居民圆了住房梦。
社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人们一批接一批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社区安居大厦。在大家一再劝说下,谭竹青才从住了十年的小房搬进普通的两居室。直到去世,她一直住在那里。
社区群众离不开的亲人
谭竹青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深爱着的社区事业和日夜牵挂的居民,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高风亮节。原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委会委员张玲曾经与谭竹青共事17年,她告诉记者:“老主任常说,社区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她放弃了很多招工招干的机会,在小社区里有大作为。”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几十年,一直没有正式编制。她曾4次主动放弃招工提干的机会,安于做一名小小的居委会主任。
张玲说,小区进行棚户区改造,美化环境,谭竹青已经70多岁,仍带领大家清理垃圾。有人劝她回去休息。谭竹青却说:“大家都在干,我在这里更能带动大家好好干!”一直到去世前夕,她仍然工作在第一线。
十委居民郑玉苗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邻居小两口吵架,男方动手打了女方一个嘴巴,女方一气之下,将兄弟姐妹全部找来,要揍男方。谭竹青闻讯赶来,她站在两方中间,大声说:“要打就先打我。”女方未动手,但放下话说:“离婚!”然后转身回了娘家。当天谭竹青就来到女方娘家劝说:“小伙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很有孝心。你们要好好过日子,不能离婚。我上门给你父母道歉。”随后谭竹青又找到男方,对他说:“你的条件没有女方好,必须高看人家一眼。吵架你动了手,你说你错没错?你必须承认错误,向女方道歉。”随后,便拉着小伙子的手去向姑娘道歉。谭竹青去世时,这小两口都去给她送行。凭着一颗共产党员对事业的诚心、对群众的爱心,谭竹青带领委上一班人相继调解大小纠纷300多起,防止矛盾激化80多件,解救失足青少年30余人。社区里的年轻人都称她为“谭妈”。
谭竹青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讲也讲不完。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新告诉记者,在谭竹青精神的感召下,十委社区带动社会各界成立了“竹青志愿者联盟”,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老主任在时,十委社区实现了居民基本生活“二十个不出委”,现在,社区在延续老主任为民服务工作理念的基础上,打造了服务升级版“幸福十进门”,将社区服务直接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踏着谭竹青的足迹,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全国创业就业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1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160余项省、市、区各级荣誉。
记者恍然领悟,其实,谭竹青并没有走,她永远活在社区,激励后人继续奋斗,不负伟大的时代。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篇5)
谭竹青 (1931年 - 2005年),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以48年居委会主任的履历,成为在中国这个不入序列的小官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她一生获得170多项表彰,厚厚的证书和奖章是她留给子女的唯一财富。
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50多年,她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工作思想,时时处处心系群众,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努力发展社区经济和各项事业。
她所在的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从昔日“三条胡同、一条街、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民窟,发展成为今天的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生活方便称心,远近闻名的“五心”社区,而她则被喻为“社区之魂”。
“小巷无名惊天下,竹到凌云老更青”是人们对她一生的总结。
“老妈”、“谭姨”、“奶奶”...... 是居民对她的爱称。“有事找老妈去”是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她的传奇人生穿越半个世纪的风雨,她身上的不懈干劲、亲民情结和高尚的人格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她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先后创办鞋厂、商店、印刷厂等十几家企业,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社区服务机构,提供了一大批就业机会和岗位。
组织开展建设居民住宅楼,拆除棚户区,改善了居民居住的条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把所属居委会的街、巷全部修成柏油路,方便了居民出行,使东站十委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全身心地投入了社区工作,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她拿出自己的10多万元奖金全部用于社区建设和扶贫帮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2005年,谭竹青因病在长春逝世,终年: 74岁。
金环银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谭竹青没有显赫的官衔,也没有万贯家财,但她却凭借着自己对党的忠心和对群众的关心,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她用热血生命凝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