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

| 梦荧

事迹指事情发展经过的遗迹,亦指人生的经历及所做的种种事情,那么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__,仅供参考。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精选篇1

这位被称为“国产土专家1号”的科学家,没在西方名校留过学,却硬是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和一大批与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埋头苦干、牺牲奉献,跑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独立研制成功氢弹的神话。

氢弹试验阶段,于敏和同事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刺骨严寒,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行走在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上,不到问题彻底解决绝不言弃。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艰苦,于敏和同事们始终保持着对事业高度负责、对科学极度严谨的态度,相比美苏上千次、法国200多次的核试验次数,我国的核试验次数仅为45次,于敏与同事们经过反复科学论证,选择的都是既具前瞻性又踏实稳妥的途径,以独到的眼光和判断,保证了技术路线少走弯路。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精选篇2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精选篇3

很多人看到过一组数字: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空军飞行员驾驶轰—6甲型轰炸机,在预定着弹点成功投弹。

这颗全当量氢弹在距地面2930米的高度爆炸,天空中出现了“两个太阳”。烟云上升到1万米高的平流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壮观的蘑菇云。

“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从心提到嗓子眼上,到成功,心情是无法概括的。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不只是欣慰,也不只是喜悦,是种说不出来的心情。前面提心吊胆得很厉害,知道成功了,好像五脏六腑、三万六千个毛孔全都舒服极了……”于敏回忆道。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精选篇4

1967年6月17日,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降落伞,氢弹试验正式开始。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三公里、重约五十四吨的火车吹出十八米,近四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十四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93岁高龄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他以平生所学,还继续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辈子心甘情愿为国家、为人民保驾护航的民族脊梁!“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兑现了他对祖国的诺言!

关于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主要事迹精选篇5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计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人民还要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许多人饿得全身浮肿,还要坚持在科研一线。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那时候的研究员们有多艰辛,我们可能根本体会不到。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20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