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

| 舒淇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你会写吗?来看看吧。事迹材料是指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

洪卫,男,汉族,1967年2月生,群众,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5年被广州大学城指挥部评为优秀建设者,2016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主创设计的建设项目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设计奖24项。

自2001年调入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来,洪卫同志立足设计一线,带领设计团队先后创作完成了广州大学城中医药大学、广州亚运会村服务区、西安外国语大学、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番禺万博中心地下空间、河源恐龙博物馆和市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等省市重点项目的设计任务,为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建设及科研作出突出贡献;坚持不断繁荣创作,注重设计原创品质,组织设计团队在多个重要项目的投标工作中创新进取,获得中标;注重以创新手段解决技术难题,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带头编制我院技术标准和统一做法,参与制定我院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注重技术交流和总结,参与编写的《城市地下空间术语规范》成为我国首部地下空间的正式规范,作为主要编写人完成了《地下建筑设计规范》、《广州市重点建设工程建筑设计通则》、《建筑创作与多媒体演示》、《广州市规划管理细则》等一批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及专著,为城市科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积极结合工程实践,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部省及地方的学术活动,推广岭南建筑文化,促进了建筑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2】

胡双钱,男,汉族,1960年7月生,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事”。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这些飞机技师的各公司专车甚至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的优厚工资,胡双钱谢绝了。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3】

王进。

平步百米铁塔,横穿,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面对生死平静地写下来!在刀锋上跳舞,保护岁月通明,灯火万家。王进是电网特高压检修工,成功完成全球首个±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工作。王进参加了防冰危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管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查实现了300多次零失误,为社会节约了1000万度的电力,避免了数亿人的经济损失。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4】

彭卫,男,1976年8月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广东民航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技术工作部项目经理,2012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19年以来,彭卫同志参与了白云机场迁建、扩建等多项重要项目的建设。作为机场建设一线技术人员,多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2011年,彭卫同志作为公司技术组负责人,负责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设计管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优化了航站区旅客、交通流程,改进了二号航站楼商业区、候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的设计,提高了使用性和功能性。并在二号航站楼钢管柱的采用,交通中心桩基础选型等重大技术问题上提出了关键意见,为工程节约了数千万的造价。由于彭卫同志长年加班,大量的工作透支他的身体,2017年经医院确诊患上了脊髓延髓肌萎缩症。医生建议他静养并立即接受治疗,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除了白天高强度的工作外,每两天就参加一次晚上的值班,极大的鼓舞了团队的士气。彭卫同志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在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好评。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5】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6】

张景祥,1985年11月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东莞路政中队副中队长。

张景祥是活跃在每天出口车流量超过50万车次的广深高速公路上的一名路政人员。自2007年进入至今,他先后获得“ 广东省路政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2013-2015年度感动交通人物-最美见义勇为交通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是高速公路路政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曾在处理一起大客车着火事故中,果断用肩膀搭起人梯,成功救出49名乘客;在一次执勤中,被一辆失控的小货车撞落到十几米高的高架桥下,身上多处重伤。在身体痊愈后,他谢绝特殊照顾,依然坚守一线岗位继续履行保安全保畅通职责。张景祥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张景祥在平凡岗位上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交通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操,传递着新时代交通人的正能量。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7】

张冬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宁允展,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

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8】

张玉山,男,汉族,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深圳市罗湖局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营销经理。

张玉山同志敬业乐业,充分发挥了劳模先进的带着示范作用。在基层运用独特的“以老带新”、“树立榜样”等方法构建营销团队,促进队伍建设,为分局培养了一批批营销精英。他在业务上创新意识强,能够及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市场形势作出准确的科学判断和重要部署,始终走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前沿,团队与个人业绩领先同行,树立了很强的示范标杆作用。2014年,市分公司在张玉山所在的部门成立了“张玉山劳模创新工作室”,由于业绩突出,示范作用强,2015年被深圳市总工会授予“深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自成立以来,张玉山负责领头的工作室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分局充当了营销培训的角色,有效带动全局发展业务,成为罗湖局不可缺少的工作交流平台。在工作室的良好运作下,工作室团队的“踏实务实,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执着追求的拼搏精神”等核心理念和价值理念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他所在的团队先后获得了全国邮政系统营销创收劳动竞赛“优秀营销团队”、广东省邮政系统优秀营销团队、深圳邮政优秀营销团队,个人先后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广东省邮政先进个人、广东省邮政五好员工、广东省邮政创百优金牌客户经理、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9】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0】

陆建新,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深圳会展项目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自1982年参加工作35年来,陆建新同志始终坚守一线,先后参与建设了44项工程,工程总高度达3500余米,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的4座,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再到国际领先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陆建新投身特区建设,先后参建了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地王大厦、深圳京基100、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深圳四个不同时期的地标,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并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一流。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技术成果,6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他还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近三年来,陆建新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劳动模范”“南粤工匠”“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等荣誉称号;2017被深圳市委宣传部列为深圳市重点宣传典型人物,并当选“广东省第十二届党代表”,代表建筑行业参政议政。两年间,陆建新同志先后在广东、南京、北京等8个城市举办“建新事迹报告会”15场,受众10000余人次,身体力行传播工匠精神。其事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1】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尔滨市南郊一个以工业著称的老城区,父亲和很多亲人都是这里一所大型军工企业——中航工业哈飞的职工。

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航空报国”氛围的环境里,秦世俊最喜欢听爸爸讲哈飞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样,长大以后造飞机。”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播种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头。19岁那年,心怀航空梦想的秦世俊从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被安排到哈飞数控铣工岗位。

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秦世俊的起点并不高。初进公司,学习钳工专业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数控是个新兴专业,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数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专业,我现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面对现实,秦世俊开始动摇了。他的抱怨传到了同在一个车间当工长的父亲那里。“不要怕改专业,眼前的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会就要学。数控技术是新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父亲的话语很严厉,但却点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亲的教诲让秦世俊重燃往日的斗志,“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他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

为了尽快练好自己的技能,秦世俊总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日复一日的苦学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性格让秦世俊度过了那段苦乐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技术逐渐熟练后,秦世俊对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当时,他接到了一个零件加工任务,因为数模和锻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用编程加工,多年来只能采取手动加工,秦世俊心想这个活儿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且质量还不稳定,他决定自己琢磨编程方法。去机床采集点位,汇编程序,反复试验,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创”的加工方案。经过数字化吻合,大家惊奇地发现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

入职不满一年,秦世俊就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2】

矫立敏:26年创100万公里无事故纪录

从1987年顶替父亲参加工作至今,矫立敏在公交车上已经工作了28年。短短的车厢,每天上上下下的乘客,见证了他从20岁毛头小子到48岁全国劳模的成长史。

为了做到行驶平稳,矫立敏向全线职工提出了不开快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斗气车、不开英雄车“四不开”的倡议,一年冬天,由于桥下的一处消防栓被撞,地面成了冰面。矫立敏远远看到一名骑自行车的人正在冰面上艰难前行,那时他心想,必须与骑车人保持一定距离,万一骑车人滑倒后果将不堪设想。果不其然,骑车人突然摔倒,他也一脚踩下了刹车。等到他的车停下时,离这名骑车人只有两米的距离。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预见性使矫立敏在多年的驾车中避免了一起又一起事故,从事驾驶员工作26年来,他创下了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达到100多万公里无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纪录。

363路线每天的客运量近五万人次,这自然会给一些小偷可乘之机。有一次,矫立敏在河南站停站上客时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一个窃贼正把手悄悄伸向一名女士的衣兜,眼疾手快的他二话没说,一掌打在了小偷的手上,还没等这名乘客反应过来,小贼已经顺着后门下客的人流逃走了。行车这么多年,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次车到终点站,都会清扫一遍车厢地板,这些年矫立敏发现的乘客失物价值不下四五万元。

因为工作突出,2008年矫立敏被选拔到青岛奥帆中心,作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志愿者从事服务工作,负责接送参加奥帆赛的教练员、运动员。一天夜晚运动员外出活动,3米多高的大客车要经过一道非常矮小的出入口,许多人都不敢冒然通行,但总需要有人带头先行。他驾车移挪转腾,小心翼翼地过了出口,惊得一车运动员、教练员直竖大拇指,一个劲地喊“OK!OK!”行车途中,他还专门选择一些介绍青岛风光和人文的资料片,通过奥帆志愿者这个平凡的岗位,把青岛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

20多年间,矫立敏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青岛市劳模、山东省劳模、市首席技师、市节能标兵、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但对乘客来说,他始终是个笑脸相迎胆大心细的驾驶员。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3】

讲起冯新岩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独步世界的技术名片——特高压。

在山东,每六盏灯中就有一盏是由“外电入鲁”的电点亮的。这些电大都是由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转化来的“绿电”。电流通过特高压大电网组建的“绿色通道”,经过一座座特高压变电站,不远万里进入千家万户。冯新岩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测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的“心脏”——变压器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00年10月,泉城济南褪去浓绿的夏装,渲染着金黄。新成立不久的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迎来一批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的队伍里,冯新岩排在第一个。他年轻的脸庞上难掩兴奋与喜悦。

冯新岩被分到了电气试验班。那时候,冯新岩白天在现场边干边学,总是拉着师父王宝利问个不停。王宝利常常半开玩笑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徒弟!”在做油化试验时,别人做一遍,冯新岩非要做十遍、二十遍……他不仅要学会,还要学通,弄清楚原理背后的“所以然”。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常常熬到后半夜。

入职四年后,冯新岩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了前往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继续学习的机会。多年来,他一边实践提升,一边勤学不怠,他的学历不断“升级”。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还被母校聘请为校外硕士导师。

在专业上,他扎根一线担当实干,苦练本领,入职第六年,他就与团队拿到了全国首届电力行业电气试验技能竞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并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备赛期间,由于废寝忘食,他的体重整整掉了十斤。此后,他更加奋发实干,埋头钻研技术,勤奋磨砺本领,渐渐在专业上崭露头角。很多大国重器的“疑难杂症”,别人解决不了,他却能“手到病除”。他“电网神探”的名号渐渐叫响。

2022年,冯新岩从100多万名电网职工中脱颖而出,当选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首席专家。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4】

52岁的罗卫东在四川电器集团中低压智能配电有限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工作。29年光阴荏苒,罗卫东从一线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伴随始终的是他对待工作的那份执着与坚持。采访中,罗卫东强调,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将产品发挥到最完美,“我认为对每一个研发的产品,必须不断锤炼,才能出精品,才能成为经典。”

高压开关设备被誉为电网的心脏,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罗卫东擅长并一直从事高压开关设备的产品设计,为了追求产品的完美,设计过程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有时花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辛苦做出来的方案或者设计图纸,过程中自己觉得不满意、不完美,就会毅然推翻即将完成的图纸,从头开始,绝不迁就。那间堆满技术资料和图纸的办公室,见证了他冥思苦想、埋头工作的一个个白昼和夜晚。

过硬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罗卫东常常强调创新和不断改进才是第一生产力。29年来,他以专注、极致的匠人精神,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设计了适合断路器的推进机构、活门机构、联锁机构等,解决新型断路器在开关柜内的各类问题,使开关柜的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丰富了行业产品结构系列。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及省级鉴定,技术性能优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湘钢三中央220kV变改造、攀成钢340、草坡水电站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作为公司特色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完成KYN28A-12(S)400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设计了用于高海拔的KYN60-40.5GY开关柜……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工作近30年,罗卫东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多项新产品;并获一种防止误操作的联锁装置(ZL 201610458078.7)发明专利等3项、获一种开关设备用防静电和电弧视窗(ZL 201320202478.3)等6项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你不能吝啬自己的技艺,自己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一起优秀才是真的优秀。”罗卫东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徒弟8名,实现了12-40.5kV高压开关设备产品设计的技艺传承。在问起罗卫东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认真的说道:“追求极致,传承和口碑并重。我们一定要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质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工人力量。”

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事迹【篇15】

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学徒时期,他每天早出晚归,在生产一线磨炼技能,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的钳工技能炉火纯青——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勤奋的郑志明还挤出时间自学了ug三维建模技术,工余时间,他总会找到企业的工程师请教电机转数、扭矩、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郑志明调侃说,觉得自己“有点笨”,“今天学会了,过几天又忘了,又要去请教,只能反复学。”

理论知识和复合技能的储备,让郑志明对于工艺改进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一次设备工艺改造中,他发现,公司花大价钱购入的进口设备看似“高大上”,但实用性却不强。

于是,他瞄准前沿新技术,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后来又开始探索机器人设计制造,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专业书籍,成了自动化技术领域小有名气的“土专家”。郑志明带领创新团队展开攻关,最终,他们研发出的专业设备投入使用后,性能实用性比进口设备更好。

“一个班下来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腰酸背痛了,咱们自己研发的设备好使。”工人们纷纷夸赞。看着工人们操控自己参与研发的设备,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强度降低,优质零部件有序下线。郑志明在车间凝视许久,这是属于“智慧”工匠独享的成就时刻。

20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