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

| 李金

神圣使命,奋勇出征!向开拓我国航天事业的老一辈航天人致敬,向所有正在为建设航天强国默默奉献的奋斗者、攀登者致敬!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1

叶光富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在他4岁那年便离开了人世。

瘦弱的母亲支撑起了整个家,一个人包揽了村里种植桑树苗的活,施肥、浇水、锄草、打理,全靠她一人忙活。

有一次叶光富放学归来,看着母亲正一担担挑着水上山灌溉树苗,瘦小的身躯被沉重的扁担压弯了腰,一步步地往山上艰难前行。

这一幅场景在他心里,从此挥之不去。

当时村里和他家条件差不多的孩子,很多早早就被家人喊回去干农活了。

他的母亲尽管如此艰难,但从未让他放弃过读书。

叶光富也很懂事,埋头苦读,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到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叶光富的分数是可以上个好大学的,他却想报考长春飞行学员。

可是50元的报名费和差旅费始终让他下不了决心。 母亲知道叶光富的困扰后,把他喊到跟前说道:“你想做什么尽管大胆去做,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母亲挨家挨户地借钱,东拼西凑下,叶光富走上了飞行员的道路。 他一步步从飞行学员走到了飞行组长、飞行教练,因为出色的飞行技术和空战射击技巧而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2007年,叶光富报名参加了航天员的集训与选拔。

这意味着他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航天事业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妻子李璇则表示:“你放心大胆地去吧,家里有我照顾着呢。” 因为家人的鼎力支持,叶光富从破烂的小乡村,翱翔于蓝天,又巡游于太空。

为此,叶光富经常说:“我的勋章有一半是我家人的。”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2

带着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叶光富走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他面临着一轮全新的挑战——既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完相当于大学四年的理论课程,又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军事素质训练以及飞行员的专业训练等。

叶光富白天加紧训练,晚上挑灯夜读,几乎每天都会“加餐”,有时候累得往桌边一趴就能睡着。叶光富性格随和,言语不多。作为农家子弟,他深知自己一路走来不容易,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母亲的期望,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肯吃苦的精神使他成为同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一年零八个月的严格训练让叶光富迅速蜕变,愈发成熟稳重。教员们称赞他飞行感觉好,有激情,技术全面过硬。

但对叶光富来说,飞行学院生活给他上得最刻骨铭心的一课,是让他认识到,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任务。一次,学院组织学员队挖掘光缆沟。半途中,学员们遇到了“拦路虎”。某段光缆沟所在的位置靠近水域,水不断往沟里渗,需要学员跳进齐胸的水里进行抢挖。长春当时已是深秋,水温只有不到十摄氏度。学员队挑出十几个精兵强将成立攻坚队,叶光富冲锋在前。他一梗脖子跳了下去,冰冷的水冻得他上下牙直打架。他顾不上想太多,抢挖光缆沟要紧。他们每人下去了三四轮,成功完成了任务。叶光富也因此获得了嘉奖。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3

上初中时,叶光富在万安中学求学。父亲留下的那辆大而旧的“二八”自行车成了他最爱惜的交通工具。这辆老旧的自行车一直陪伴他跋山涉水,奔赴前程,直到他到离家更远的太平中学读高中。高中三年,叶光富住在三姨家里。他天不亮就起床,夜深了还在复习。孩子有多刻苦,三姨都看在眼里,多年后仍心疼不已。

叶光富入读的双流县太平中学离成都双流机场不远。学校上空经常有飞机飞过,叶光富于是对天空、飞机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高三时,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学校,叶光富怦然心动,然而五十元路费让他望而却步。母亲得知后坚定地说:“去吧,钱我来想办法!”

终于,母亲东拼西凑出五十元钱,叶光富的路费有了。虽然体检耽误了大量的复习时间,但叶光富仍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飞行学院。当被录取的消息传回家里时,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连让姐姐掐自己几下。叶光富是他所在的高中建校以来第一位考入飞行学院的学生。此后几年,他的三名学弟先后考入飞行学院。2003年,太平中学获颁“招飞生源基地校”荣誉称号。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4

1980年9月,叶光富出生在四川双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个比他大五岁的姐姐。叶光富父亲早逝,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一个人辛辛苦苦维持全家的生计:种些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糊口,再养几只兔子去集市上换钱。

六岁时,叶光富上了家附近的一所乡村小学。为了替母亲分担重任,叶光富从八岁起就开始下地拔草,收拾农田,偶尔还能挖些野菜回来。放学后,他经常扛着半人高的背篓东奔西跑,忙得一头土一脸泥,再回家做老师布置的功课。每当姐弟俩考出好成绩,母亲都会用红彤彤的辣椒爆一锅小炒肉,平时很难尝到肉的他们总是狼吞虎咽,吃得满头大汗。那油滋滋香喷喷的肉片带着“妈妈的味道”,让叶光富回味至今。

在叶光富的记忆里,母亲独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却从不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早就辍学打工,帮衬家里,而母亲让他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供他读书,母亲尽可能多干一份活儿,多赚一份收入。有一阵,母亲包揽了村里种植桑树苗的活儿,施肥、浇水、锄草、修剪,全靠她一人。叶光富每天放学回来,总看到瘦小的母亲正挑着水上山灌溉树苗。她的身躯被沉重的扁担压得更弯了,她一步步向山上艰难前行,一天来来回回要挑数十担。这幅画面烙印在了叶光富的心里,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想起母亲瘦弱而坚定的背影,从而重新获得坚持的勇气。

那时,家门口有一个石头洗衣板。天上有飞机飞过时,姐姐就会大声呼叫:“弟弟快来,飞机!”姐弟俩常常坐在石板上,仰望蓝天,看飞机从天空掠过。这样的场景,使叶光富幼年的生活中充了小小而珍贵的浪漫和憧憬。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5

神舟十三号任务其实并不是叶光富的首次亮相。大家知道他的名字,可以追溯到2016年。

2016年7月7日,在意大利撒丁岛,六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探险六天六夜长达一百六十二小时的洞穴中欢呼着走出。其中,一张帅气的中国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叶光富,当时首位尚未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中国航天员、首位公开亮相的第二批男航天员。

撒丁岛高山深处,存在着巨大的喀斯特地貌洞穴。阴冷潮湿的洞穴,险象环生。那里没有阳光,没有声音,连食物的选择也十分有限。这种与太空类似的极端环境,是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理想场所。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五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进行的为期十五天的洞穴(CAVES)训练,是第一位参加中欧航天员联试的中国航天员。

经过前期培训和实地训练,所有人都对叶光富的能力表示认可,一致认为他能胜任勘测组负责人这个角色。一起参训的美国航天员说:“让叶担任这个角色我放心,因为我还想活着出洞,我可不想被困死在里面。”

叶光富穿着探洞服,头戴装有探照灯的安全头盔,背着装有各种任务所需设备的背包,每天负重行进五小时以上,或在悬崖峭壁上攀爬,或在垂直的深洞中升降,或游过暗藏危机的河流,步步惊心。

有一次,团队发现一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洞厅,尽头的石墙高达一百米,叶光富要完成对这个洞厅的勘测。辅助勘测定位的另一名航天员爬到一个边缘位置,叶光富敏锐地观察到有个别岩石往下滚落,他感觉不妙,赶紧招呼那名航天员撤回。那位航天员刚回撤至安全区域,岩石就开始滑落,并迅速发展成一大片岩体滑坡,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分钟以上。

叶光富作为勘测组负责人,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协助下,完成了对两个洞穴分支总距离约六百米的勘测任务,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还发现了一段长约五百米的洞穴分支。他获得了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并将其命名为“Guang Ming Gallery”,即“光明通道”。“在黑暗中,光明代表着希望。”这是叶光富给予此处的美好寓意。

最终,叶光富和整个团队一起战胜种种困难,从庞大的地下迷宫中安全回归。在任务后期,他将所有勘测的数据进行下载、整理、分析,生成了一个3D洞穴地图,为以后的训练留下了宝贵资料。随行摄影师说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任务负责人说他“为人很友好,而且聪明,总是乐于学习新的东西”。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6

从太空返回后,叶光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身体失重,心灵不会失重。叶光富始终牢记,是祖国和人民的托举,他才能梦圆太空,这份荣誉同样属于祖国和人民。

2022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一场“天地英雄”隔空对话刷屏网络。远在四川的91岁抗美援朝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用他的残臂写下书法作品“航天强国,奋力拼搏”,托人转送给航天员大队。

叶光富深受触动,他回复:“当年你们为了和平,为了正义而战,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你们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英雄形象令我们非常敬佩。我们一定传承好老前辈们的崇高精神,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空间站任务的接力赛还在继续。叶光富将成绩和荣誉全部清零,重新投入下一轮繁重的训练中。经过两年左右的备战,接力棒又传到他手上。这次,他以指令长的身份即将带领神舟十八号乘组执行新的飞行任务。

新任务带来新挑战。叶光富面临首次进驻三舱三船状态的空间站,平台设备设施、实验机柜都成倍增加,操作更具复杂性。面对挑战,唯有更高要求。叶光富以身作则,任何一个科目训练,都要一丝不苟完成。同时,他结合自己在太空中的经验和体会,给两位新航天员做好传帮带。

如今,乘组三人之间配合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一次,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舱内进行运动肺功能操作训练。他们正穿戴设备准备时,突然,舱内响起报警声。三人相互对视了下,便已心照不宣。

他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工作,叶光富说:“我去观察仪表参数,判断舱内压力!”李聪说:“我去开应急气瓶!”李广苏说:“我去连接氧气面罩!”……接下来,他们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流程操作。

其实,这原本是另一个乘组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进行特情训练,他们三人也都下意识地参与进来了。

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三人均为80后,都来自空军,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三人的性格也能优势互补。叶光富脾气温和,性格沉稳,对两位新人要求严格但不严厉;李聪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反应快;李广苏则做事严谨,爱钻研,注重细节。对于乘组内部的相容性,叶光富用“丝滑”一词来评价总结。他非常有信心带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回。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乘组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在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代表乘组向全国人民自信满满地表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7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带着他奋战了11年的飞天梦想,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首次建立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这些活细胞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太空。这些细胞的生命周期极其有限,尤其是经历了飞行环境,需在入轨后24小时内尽快开展培养操作。

为了防止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凋亡,首次飞天的叶光富来不及休息,顶着晕晕乎乎的脑袋,忍着太空失重带来的不适感,就开始前往货船取出细胞实验装置。给细胞补充营养后,他将其放进实验机柜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状态。

一天,叶光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绿色的荧光背景衬托下,心肌细胞在收缩瞬间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一闪一闪的荧光点。而这正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这项技术一方面可以了解失重条件下的心血管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为大众健康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模型。叶光富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

2021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叶光富在舱内进行支持,并操作机械臂。他全程密切观察,时时提醒舱外的队友们注意避开障碍物、避免绳索缠绕等。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12月26日晚,乘组开始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我是03,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当叶光富站在机械臂上缓缓行进时,眼前的美景令他感到震撼:空间站舱壁外的那抹“中国红”在太空红得那么耀眼。

叶光富由衷地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载人航天发展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到骄傲。约6小时后,翟志刚和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16日,这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返程的日子。当飞船仪表显示和空间站分离的那一刻,叶光富心里万分不舍。这个在太空的家,见证了他一个个梦想绽放的灿烂时刻,给了他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珍贵体验。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8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时,叶光富积极报名。考核小组一名成员到叶光富的单位走访时,翻看叶光富的履历后,称赞道:“经历频繁调动依旧初心不改,热爱飞行,他一定是个对事业坚定执着的人。”

2010年5月,叶光富如愿加入航天员队伍,成为一名航天员。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需要在千锤百炼中加钢淬火,在全面重塑中凤凰涅槃。

对叶光富来说,最有挑战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穿上厚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还要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装40千帕的压力。结束训练后,叶光富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汗湿透了。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这样的训练已完成了数十次。

2010年6月至7月,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

6天6夜后,叶光富和团队一起战胜了重重困难,从庞大的地下迷宫中安全回归。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两个洞穴分支总距离约600米的勘测任务,发现了一个足足有2个足球场大的洞穴,洞穴尽头的石墙高达100米,这个洞穴被命名为“杰里科大厅”。他们还发现了一段长约500米的洞穴分支。叶光富获得了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他将其命名为 “光明通道”,意为“在黑暗中,光明代表着希望”。

在任务后期,叶光富将所有勘测数据下载、整理、分析,生成了一个3D洞穴地图,为以后训练留下宝贵资料。一位国际同行说,“让叶广富执行这项任务,我非常放心。”随行摄影师说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叶光富也成为当时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9

对于叶光富而言,他的飞天之路是一场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而拼搏就是他展翅飞翔的有力臂膀。

每个人都有梦想。叶光富的梦想是小时候和姐姐坐在家门口一块洗衣石板上萌发的。他的家附近就有一座机场。仰望蓝天,看着飞机带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从头顶掠过,他充满了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驾驶飞机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

转眼到了高三,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他所在的学校。从小就梦想飞行的叶光富怦然心动。1998年8月,带着心中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叶光富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2000年4月,叶光富来到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接近30%的淘汰率让所有飞行学员惴惴不安。为了能飞出来,叶光富白天晚上都在拼命学理论、练技能。他遇到一个总爱犯的技术问题:飞机着陆方向有点偏。一次飞行训练中,后排的教员狠狠地踹了一脚方向舵。叶光富决心要克服这一障碍。他反复琢磨,推敲动作,甚至经常在梦里操纵方向杆或蹬方向舵把自己惊醒。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光富以优异成绩完成飞行训练,并在初教机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

后来,在高教机训练中,叶光富因表现优异留校任教。自此,他开启了飞行教员生涯,帮助更多的飞行学员实现蓝天梦想。

那些年,由于工作需要,叶光富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工作,辗转多个省份,改装过5种机型。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挑战,每换一种机型,每换一个单位,就得清零,从头学起。“无论到哪儿,我始终热爱飞行事业,始终热爱这片蓝天。”他说。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事迹材料精选篇10

2022年4月,他作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完成自己的首飞任务从天外载誉归来;

两年后的又一个4月,他作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指令长,将带着两名队友再度飞天。

在春天归来,又在春天出征。4月24日的记者见面会上,这位胸前飞行荣誉标上已有一颗星的“英雄航天员”,既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又坦言“这一次,身为指令长,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飞天之路是一场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叶光富说。

2021年10月16日,在成为航天员的第11年,叶光富飞天梦圆,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太空的,还有活细胞。叶光富负责定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状态。

有一天,叶光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绿色的荧光背景衬托下,心肌细胞在收缩瞬间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一闪一闪的荧光点。这一现象让他激动不已,赶紧用相机记录下来。这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

太空归来后,叶光富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会失重。”面对荣誉,他说,正是祖国和人民的托举,他才能梦圆太空。

为此,他把成绩和荣誉全部归零,重新投入训练之中,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乘组三个人均为“80后”,都当过空军飞行员,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叶光富说,如今他们之间配合默契,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可以用“丝滑”一词来评价。

一次,他们在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舱内进行运动肺功能操作训练时,突然舱内响起报警声。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流程操作。而这原本是另一个乘组在进行特情训练,他们都下意识地参与进来了。

根据计划,他们将于4月25日晚飞向太空。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代表乘组表态:“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206513